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强调的是信息素养,这和以往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纯强调以任务为驱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来说,信息素养包括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那么,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周斌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86-187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是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信息素养的的核心是信息处理能力。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兴趣、信息技能、信息道德等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责任.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教育,还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育以及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观念、信息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技能教育,而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必修课,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其中,信息能力(即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信息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其的培养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不仅是单纯的学习一种技能,它还是现代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不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人将是一种新的文盲。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就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1.信息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正>《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很显然,《课标》凸显了"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 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除强调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基本能力外,更注重使学生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其中,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素养“互惠双赢”的过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学科知识和能力更新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信息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运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水准和信息意识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职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等。营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重视实习实践环节是培养职高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信息技术不仅是单纯的学习一种技能,它还是现代知识结构体系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所谓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用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很显然,《课标》凸显了“兴趣”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驾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技能,信息伦理也从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演变成为生活伦理。面对这种变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包括信息情感意识、信息科学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及信息伦理在内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蒋诗祥 《新疆教育》2013,(10):33-33
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常言道:教无定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育贤 《家长》2023,(17):74-76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念为基础的一种学科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重要时期。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广,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逐渐多元化。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计算意识、数字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使核心素养走进课堂且融入课堂。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为数字化进程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对于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以“直线和线段”的教学为例,小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途径。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的教学为生物规律的发现、生物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平台及基础,它不仅加深学生的认知,使得学生知识体系更完整,丰富;更是对培养学生在核心意识能力和核心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核心意识能力和核心综合能力包含探究意识、主体意识、信息意识、创造意识、基本认知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知识综合能力、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生物教学应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可以描述为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创新能力、数字化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四个方面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总结出相对应的实施策略,为本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