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显化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常见现象。显化翻译在事实上顺应了目的语使用者的心理语法,能够实现"达"的功能。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是否"通达",也是二语习得的重要考查方面。显化翻译能力是考查二语习得高级阶段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小军 《考试周刊》2008,(48):71-72
"翻译式预制语块教学法"是基于预制语块教学理论并考虑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英语学习者在运用中存在的准确度和流利度的问题。本文对该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并从以下三点论证其可行性: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的组块效应是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根据二语习得的观点,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则确保了翻译在该教学法中的重要意义;对常见错误搭配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该教学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二语习得和翻译研究的角度,简述语言教学对翻译教学的影响和相互之间的积极借鉴和交流,以便建立教与学的互惠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凯 《考试研究》2014,(5):91-94
《二语习得书面纠错反馈与写作》一书从认知心理和社会文化视角,较全面地分析了书面纠错反馈对二语写作和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该书以平行互补结构综括分析了二语习得纠错反馈研究(包括口头和书面)以及二语课堂写作纠错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其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汤伟  杨亚兰 《考试周刊》2011,(86):102-103
翻译过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译者如何在双语间进行语言和信息转换。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与二语习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翻译过程的认知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二语习得模式上。翻译过程中使用目的语会促使二语习得者注意为成功表达意义而采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而翻译行为最终体现为二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因此词汇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时下流行的词汇习得方法纷繁,而传统翻译法作为外语教学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教学法却一直被边缘,被摒弃。该文通过实证证明了传统翻译法在其实验班的有效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英国心理语言学家Paul Meara刊登在《Language TeachingLinguistics Abstracts》上的题为Vocabulary acquisition:A neglected aspect of language learning一文开启了现代语言学对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十年后,新西兰语言学家Paul Nation在《TeachingLearning Vocabulary》一书中,根据词汇在听、说、读、写中的应用将其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并指出相对于阅读词汇,二语习得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翻译“报酬并不优厚”出现的错误入手,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语料库索引,研究问题句的正确译句;搭配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具体的词汇搭配教学和如何有效习得词汇,应成为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知觉看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在教法、内容、目标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语义知觉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指出这两种教学之间存在某种应接关系。教学翻译是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借助翻译传授第二语言知识。文章提出传授翻译技能应该关注学生语义意识的培养,否则,学生译者难免因缺乏“语觉”而无法消除翻译盲点。  相似文献   

10.
在外语学习中,所有的二语习得理论都承认在语言学习中需要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但是两者在语言习得中的角色和效果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分析Rosemary Erlam的实证研究,探讨强化型输入教学和应用型输出教学在成人外语学习中的角色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章介绍了二语习得错误分析研究的概况及研究方法,总结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翻译常见的选词及语法错误,并给予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论证了翻译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并探讨了翻译在写作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即导航功能,监控功能和评改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运用"投入量假设"的理论,对翻译活动和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考查翻译活动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作用与价值。82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参与了这项实验。在阅读完一篇含有目标词的文章后,他们中的一半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练习,另一半做英汉互译练习。对受试者进行的即时词汇测试和延时测试的结果表明,翻译练习能够促成二语词汇的附带习得。而且,相对于阅读后做理解题及填空题,翻译练习能够获得更佳的词汇习得效果,尤其在词汇的产出性知识方面。  相似文献   

14.
翻译能力普遍被认为由语言能力、语篇能力、题材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五个要素构成.其中前四个都是现代二语习得理论中强调的"交际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能力因子.翻译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提高,"二语习得能力"是"翻译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翻译是语言习得的一种手段,翻译教学是培养职业翻译人员的途径,两者的教学目的不同,因此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从翻译教学的职业培训理论出发,教师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应重点训练学生的"信息"理解和表达能力,理解过程中的分析能力,表达过程中的优化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胜男  祁光颖 《学子》2014,(9):90-91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英国心理语言学家Paul Meara刊登在{Language Teaching&Linguistics Abstracts》上的题为Vocabulary acquisition:A neglecteda spect of language learning一文开启了现代语言学对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十年后,新西兰语言学家Paul Nation在《Teaching&Learning Vocabulary》一书中,根据词汇在听、说、读、写中的应用将其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并指出相对于阅读词汇,二语习得者的听力词汇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17.
词汇,作为二语学习的关键部分,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阅读又是促成词汇习得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二语词汇,增强二语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阅读中的附带习得辅以教师的教学指导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而构建的符合当今“任务时代”潮流和我国翻译教学实际的一种模式。深入研究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廓清该模式的理论渊源,把握该模式区别于传统语言教学、交际语言教学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学习理念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主流,对于二语习得中学习策略的研究吸引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就二语习得中学习策略的定义、元认知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角色、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教授元认知技能做出初步探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赵祥云 《培训与研究》2013,(11):121-124
预制语块是交际语言的半成品,它作为一个整体储存于人的记忆中,使用时作为整体直接提取。预制语块的习得可以弥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形式认识的不足和语感的缺失,有效消除中式英语,提高语言运用的地道性和准确性。拟从预制语块、输入和输出理论入手,通过分析预制语块在四六级翻译试题中的运用,探讨预制语块在翻译教学中的实效性。建议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帮助学习者提高语块意识,强化预制语块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语块提取的自动化,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