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等)的爆鸣实验,通常用玻璃瓶,比较危险,且成功率不太高。现提供几种简易爆鸣方法供参考(以氢气为例)。1塑料杯法取一塑料杯(如常见的一次性杯),底部用锥子钻一孔(孔越小,爆鸣声越大)。塑料杯底部小孔先用透明胶布封住。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控制收集到杯中氢气的量,可得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将塑料杯倒扣在桌上,去掉胶布,用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2塑料袋法取一大小适中的塑料袋(如常见的1L左右的方便袋),在袋中预留一部分空气,收集氢…  相似文献   

2.
(1)课前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氧化碳气体,于烧瓶中,塞上橡皮塞。 (2)用擦亮的铜丝绕成螺旋状并系在玻璃棒的一端,将玻棒的另一端插入单孔橡皮塞中备用。 操作步骤: 1.实验时将收集好的一瓶一氧化碳气体置于桌上,打开橡皮塞,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课本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氢气的燃烧及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两个实验只作了梗概的叙述,本文拟详述这两个实验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郑懿勇  李哉平 《化学教学》2001,(4):33-33,49
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但这种检验方法可靠性欠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一个防爆装置就显得重要了。可燃性气体简易防爆器的制作方法如下 :取一根 1 5cm长 5- 8mm的铜管 ,再取一束50cm长的铜丝 (可取自电线 ) ,把铜丝紧密地绕在圆珠笔芯等小棒上 ,做成螺旋状 ,大小以能较紧地塞入铜管为准 ,长约 4cm。每隔一段设一道防爆螺旋铜丝团。防爆试验 :挤压充有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集气袋 ,由导管输出并收集一小试管 ,点燃 ,可证明其可爆。在导管口接上铜管防爆器 ,在导出口点燃 ,可听到有轻微“啪…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  相似文献   

6.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了氢气的可燃性,如果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或火星、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本同时介绍了用纸筒演示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爆炸的实验,但该实验操作不便且费时,稍不注意就不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和取得明显演示效果,我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教学用安全可靠可燃气体引爆仪,在化学教学中为我提供了不少便利并取得很好演示效果,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1 改进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以点燃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发生爆炸的实验证明:氢气的可燃性及使用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的原因.其方法是:取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如图1.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选修)第三册第12~13页[实验1-6]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存在如下缺陷:准备实验时很难保证连通着的两个烧瓶中气体的量与常温放置的烧瓶中气体的量完全相等,只能通过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来作大致的判定,准确度不高,失去了对比的可靠性。现将实验装置改进如下:如图1所示,用"T"形管连接三个烧瓶。将三个烧瓶各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内,烧瓶内均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热,从而得到常温下平衡的混合气体。演示时,将三个夹子同时夹住橡皮管,A烧杯中放入热水,C烧杯中放入冰水(或冷水),B烧杯…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及现象首先做下面实验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装置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 ,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 ,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 (冷水 )里 ,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 ,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到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中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图 2 盐的溶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依照上面的实验操作继续实验 ,装置如图 2所示。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 ,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接…  相似文献   

11.
一.浓度对2NON2O4平衡影响实验的改进将高中化学第三册实验1-6改进为如下实验,可得一个与原平衡体系完全相同的参照标准.温度稍有变化即可辨别其颜色差别.装置如图1所示,三个连通着的容器里,盛有NO2和N2O4达到平衡的混合气体,然后夹紧橡皮管A、B处,把一个烧瓶放入热水里,把另一个烧瓶放入冰水(或冷水)里,观察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并与常温时盛有相同混合气体的锥形瓶中的颜色进行对比.图1二.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的实验将二氧化硫收集于烧瓶后,按图2装置.缓缓通入硫化氢,即从烧瓶底部开始,沿着内壁由上到下析出淡黄…  相似文献   

12.
氢气作为初中三大可燃性气体,多次出现在教材中,不纯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很多化学教师为了提升兴趣、讲解安全知识会进行氢气爆炸的实验演示,在前人改进实验的基础上,收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利用激光笔和火柴组合的方式点燃氢气,改进实验后,具有安全、爆炸效果明显增强、体验感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例1 在标准状况下,NO2、NH3、N2三种气体组成混合气体体积为10L,气体通过稀H2SO4后.溶液的质量增加12.5g,气体体积缩小为3.28L,混合气体各成分的体积依次是(单位:L) ( )  相似文献   

14.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因尾气一氧化碳排放,会污染环境,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处理。现将我们小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仅供教学参考。1 用火封法处理尾气  根据一氧化碳性质可知,它是可燃性气体,在气体连体排出时,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烧掉。2 用袋封法处理尾气  在实验中,气体排出速度慢,用点火不易直接燃烧,我们常用气球或塑料包装袋来收集,再集中点火燃烧除掉。如果用气球收集,因气球有弹性,当充入一定气体后,气球会产生弹性回缩,很难再充入尾气。我们又改用塑料包装袋来代替气球,选择密封好的,预先排出空气,扎在…  相似文献   

15.
1改进目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以点燃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发生爆炸的实验证明:氢气的可燃性及使用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的原因。其方法是:取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如图1。教材演示方法有三点不足1.1纸筒或塑料筒质量太小,稳定性差,在桌面上不易放平稳。1.2危险性大,给坐在教室前面同学造成心理压力,使学生害怕做学生实验。1.3收集HZ时不易观察,看不…  相似文献   

16.
实验时,将导气管与气体发生装置接通,当估计漏斗中的空气排尽时,即可点火。此法适用于难溶于水、密度较小的可燃性气体的点燃实验,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等。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认为,本实验的关键是:(1)充足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装置;(2)三氧化硫的反应装置要绝对干燥;(3)反应的温度控制好。 1> 实验装置 要有充足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器要有较大的底面积。我们选用φ=20cm的三角烧瓶。先把粉末状亚硫酸钠放入三角烧瓶中,加入几段玻璃搅拌子,用少量水湿润亚硫酸钠粉末,发生气体时浓硫酸由滴液漏斗中加入,浓硫酸遇水放热,使反应快速进行,不断摇动三角烧瓶,并及时滴加浓硫酸,可使二氧化硫气体连续发生。注意:亚硫酸钠中水不能多加,因为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1体积水能溶  相似文献   

18.
孟宪慧 《新职教》2000,(1):41-41
中学化学高中一年级氯气部分演示实验氢气、氯气混合气体爆鸣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难点。反应原理:H_2 Cl_2=2HCl。由于氯气、氢气混合气体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反应气体急剧膨胀产生爆鸣。实验要求采用光照引发反应。但按氯气:氢气(体积比)1:1,单股镁条燃烧照射引发,一般只能看到生成的氯化氢白雾在反应瓶中上下翻涌,而达不到爆鸣。  相似文献   

19.
用排水法在废盐水瓶中收集纯氢气及氢气氧气混和气(2:1)各一瓶,用橡皮塞(指盐水瓶原有的橡皮塞)塞住。再取三只碟子(铁制或塑料制品)倒上少许肥皂水,实验时按所需气体  相似文献   

20.
高一化学(甲种水)[实验2—3]是氯气跟氢气化合的演示实验。按教材要求操作,成功率较低。我们改进后的操作,经三年在十八个教学班试验,没有一次失败。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取150毫升集气瓶,用排饱和食盐水法,先收集氢气,紧接着收集氯气。它们的体积之比取1:1~2。然后将盛混和气的集气瓶移到强日光下,再颠到过来,气体自行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