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课从古代车马的构造、乘者的位置与司职、驾车用马的类别以及古人驭马的历史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车马。从而使学生认识并获得古代车马的知识,了解各种有关事物的名称和表述字词的引申义项。据此,本课教学目的确定为: (一)学习本课对事物从总体到部件,再到附  相似文献   

2.
快乐论语     
人而无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注释]輗:古代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軏:古代车辕与横木相连接的关键。[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做什么。就好像牛车没有軏、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相似文献   

3.
从殷商到战国,我国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车战,攻防的主要手段是战车,军队的主力是车兵(士)。一个国家拥有战车的多少是这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古代的车分为马车和牛车两种。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责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运输货物。马车的车厢叫“舆”,是乘人的部分。舆的前面和两旁用木板做成屏蔽,乘车的人从舆的后面上车。古人乘车是站在车舆里的,叫做“立乘”。舆两旁的木板可以倚靠身体,叫做“倚”。舆前部的横木可以凭倚扶手,叫做“轼”。车舆上有车盖,形如大伞,是遮日和防雨用的。车舆压在车轴上,轴的两端是车轮。轮中有毂,毂上有木制辐条18至20根,有的有30根。辕是驾车用的车杠,后端和车轴相连,  相似文献   

4.
课文的插图一般有两种:单幅图或多幅图。《数星星的孩子》(五年制第三册20课)插图又有其特别之处。课本80页的一幅图和81页的一幅图既能单独使用,又可合二为一,整体运用。第一幅图主要配合课文第1节教学,从图上可以找到课文所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时代、事情。第二幅图配合课文第4、5两节教学。主要描绘了北极星、北斗星的形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知识面窄,初次接触这些科学知识,编者用简洁、形象的图画把它们面出来,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容易留下深刻而准确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看图学文这类课文中的图与文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关系?教学时应如何处理好“看图”和“学文”的关系?对此,我谈些看法。图、文关系,非同一般“看图学文”这类教材,图文并茂,一文一图,或一文数幅图,它们与一般课文中的插图,我认为作用都是一样的,为课文(语言)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那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基本题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相似文献   

7.
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 ,但这一教学内容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 ,组织课堂教学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教学中 ,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看。看插图、看投影 ,启发学生思维 ,从图中体会字母的形和音。新教材上每个字母都配有形象生动、极富童趣的插图 ,有的图表示字母的形状 ,如蚕表示“s” ,椅子表示“h” ,伞把表示“t”等 ;有的图表示字母的音 ,如人们用力砍柴时发出的“ei、ei、ei”的声音。更多的图则既能表示音又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一篇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它既说明古代车马的构造,又相应介绍古代车马的文化知识,而且都是援引古文资料写成。试按下面要求循序自学:一、先看题目,对照注释,自读第一、第二节,弄清“古代”、“车马”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填充:古书上常  相似文献   

9.
插图是文本教学资源的有益补充,选图得当,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反之,非但不能达到“以图补文”“借图激趣”的效果,还会矮化文本的精神内蕴. 在教学《渔父》一课时,我曾要求学生依据文本,描摹出自己心中的《渔父图》,并将自己的“渔父图”和课文前的插图(见图1)相互比较.结果,学生心中的屈原形象和课本提供的插图有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0.
小语教材画了大量形式多样、形象优美、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有插图的课文实质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结合体。教学中若能正确、有效地使用它,将会提高教学效益。一、用图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伊始,创设悬念,将会把学生的求知欲高度地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焦点,形成“悱愤”之势。如教学《大雪山》,在板书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之前,首先出示课文插图。图面上层岭叠嶂,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课本上册,几经修改,较前完善多了;但在教学中,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考虑。现仅将我对两幅历史地图的一点看法,提出来和同行商榷。 一、关于《古代美洲》图。 《世界历史》上册第七章《古代美洲》,第一个子目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家园”。课文说:“欧洲殖民者侵入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主人。他们当中的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先后在今天美国以南的地区建立了三个文化中心。”课文附一张《古代美洲》图,标出了上述三个文化中心,然后依次作了叙述。我认为:这里的问题是,图名和本章叙述内容不符,说的是古代美洲,但图的内容仅反映了今天拉丁美洲那一部分(即中南美洲),  相似文献   

12.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安排绘制的,或表现课文中心,或揭示课文重点,或是课文难点的直观图示,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开故事情节,或表现自然现象……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文插图,合理利用插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些插图的价值,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课件越做越复杂,而插图却倍受冷落。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并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小插图”发挥“大作用”,让语文课堂因插图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3年12期文章“‘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的几个问题”在分析为何观察不到入射角较大时的像的时候,用图1(原文为图5)来表示,笔者认为这幅插图是错误的,下面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车马通长 328.4厘米、车高 104.2厘米、四马高 64—66厘米,御官俑高 51厘米 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我国车的产生和发展有悠久的历史。《荀子·解蔽》记载:“奚仲作车。”杨倞注:“奚仲,夏禹时车正。”说明夏代奚仲发明车子。但到目前为止所见到最早的车的形象是商代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车”字作(?)(《簠室殷契徵文·游田》一二二)、(?)(《商周金文录遗》三三○叔车觚),是车的象形。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孝民屯等商代墓葬和陕西长安张家坡、山东胶县、河南洛阳以及北京房山琉璃河等西周墓葬的车马坑中发现了大量车的遗迹。从复原的车子形制看,商代和西周的车同属于一个类型,车的结构都是独辕、双轮。两轮之间贯以轴木,辕的前端置衡,衡的两侧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驾马。车辕后端  相似文献   

16.
笔者有幸听一位教师教学《大海的歌》 ,课文的教学步骤很有特色 ,现对其中第二自然段教学安排介绍如下 :1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完成练习 :只见海港两岸 ,(  )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  ) ,(  )的巨臂上下挥动 ,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 (  ) ,(  )地排列在码头两边。2 根据提示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 )用“(  )”标出描写装卸吊车、海轮多的词语。(2 )用“—”画出比喻句 ,用“”画出拟人句。(3 )讨论 :以上的写作方法有何好处 ?3 迁移练习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写热闹的校园一角。 (提示 :只见有如 ,有如 ,校园的一角真热闹啊 !…  相似文献   

17.
(课始,教师以“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导入新课,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师:默读第一段,用“——”画出写地点、天气的词,用“~~”画出写珊迪外貌的句子,用“||,”标出小  相似文献   

18.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较注意使用插图,由图入手,充分进行“说” 的训练。如《小木船》一课,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利用它较好地进行“说” 的训练的:把插图挂在黑…  相似文献   

19.
课文中的插图是十分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巧借插图,以图统文,有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具体课文教学为例,借助插图,我是这样做的。看插图导入新课学课文,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图意,理解图旨,借助这一环节,能取得较好的导入效果。课文《小珊迪》的插图交代了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等,贫穷孤  相似文献   

20.
本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义务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说、写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谈谈本人的做法。一、结合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练说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课文很多。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指导学生练说。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汉语拼音”时,课本上的每个声母、韵母都配有一幅小插图,我在教每个拼音之前,都要求学生观察插图,用“谁在干什么(或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