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是机体不能将其生理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也可以说疲劳是指运动引起肌肉产生最大收缩力量或者最大输出工率暂时性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正>从概念上来讲,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1])。一、青少年运动性疲劳的分类(一)中枢疲劳按疲劳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1])。一、青少年运动性疲劳的分类(一)中枢疲劳按疲劳发生的部位,运动性疲劳可以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2])。运动性中枢疲劳是指在长时间、大强度训练中,人体中枢神经发送和传递神经冲动发生紊乱,继而出现功能性的失调,导致骨骼肌随意收缩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认知和思维障碍的现象。当中枢疲劳发生后,人体出  相似文献   

3.
人在激烈的运动后,大量乳酸堆积在肌肉组织中,人体就会产生疲劳。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按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社会疲劳。研究现代体育疲劳的恢复,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很大的帮助。1.疲劳产生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解释运动性疲劳有七种学说:(1)能源物质耗竭学说。所消耗的能源物质是高能磷酸物和血糖;(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代谢的产物为乳酸和氨;(3)离子代谢紊乱学说。包括钙离子、钾离子和镁离子;(4)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学说。这里的自由基指的是游…  相似文献   

4.
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按原来的强度运动了,这时,可以说身体疲劳了。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一般疲劳可以分为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两类,具体分可有以下四类:肌肉疲劳:肌肉疲劳一般从局部肌肉疲劳开始,疲劳部位与其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中的快肌纤维更容易疲劳。快肌纤维的有氧能力低而糖酵解能力较强,主要靠无氧糖酵解产生能量供肌肉收缩,从而引起大量乳酸堆积。因此,一般认为短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发生的局部肌肉疲劳主要由于乳酸堆积引起的PH值下降,是长时间运…  相似文献   

5.
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经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1983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环境和营养等因素,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高抗“疲劳”能力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理论来看,“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在某一特定强度”,称之为“疲劳”。以下介绍几种帮助运动员提高抗“疲劳”能力的方法。 1 提高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后劲不足,这是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差的表现。而一些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强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率、血压变化比常人稳定,心输出量较大,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出现机能“节省化”。所以说,提高生理机能的适应能力,能使运动员承受最大负荷和最大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加强机体抗疲劳的功能,延缓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定的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是一种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笔者认为:既然疲劳产生是无法避免,疲劳产生的机理又暂无定论,那么对疲劳消除的关注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种类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武术散打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踢、打、 摔等动作时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分析武术散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出现疲劳的成因,可以很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外周性疲劳,它包括除神经系统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可以认  相似文献   

10.
1.柔道运动训练中的疲劳1.1疲劳的定义学术界对疲劳的定义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训练要求的提高会产生疲劳,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训练计划中作好安排,从各方面来加速疲劳消除,提高恢复的效果.使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性提高,才能更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11.
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一九八二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对疲劳概念作了统一,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疲劳的本质,才能更为有效地预防和延续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技术水平。目前的认识包括两大方面:①就疲劳发生的部位而言,有中枢疲劳,神  相似文献   

12.
过度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后疲劳的连续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在运动性疾病中并不少见.此病的主要表现往往是多系统症状,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训练,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此病的原因: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要训练就有疲劳,没有疲劳就不能提高机体的  相似文献   

13.
<正>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其本质的认识仍不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运动性疲劳是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从中枢到骨骼肌细胞、再到细胞内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或这些过程综合变化,都可以造就疲劳。在一定范围内,疲劳的程度越大,超量恢复就越明显,一旦超过了这一范围,就会变为过度疲劳。因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竞技体育的训练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阶段性的疲劳状态,这时教练员常常只是从疲劳的一种形式一生理疲劳的角度考虑,对训练的量和强度做适当的调整,往往忽略了疲劳的另一种形式—心理疲劳,而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对策,以至运动员的疲劳状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工作繁重精冲紧张时,往往感到疲劳困倦,影响工作效率。如何振奋精神驱散疲劳呢?最近美国学者针对引起疲劳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疲劳的五种方法。一、睡眠要充足。睡眠不够没有精神,睡得久而不能睡熟,也感困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模型建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与恢复循环的过程是竞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系到体育竞赛成绩的优劣,然而,这一过程很多的研究不能直接通过人体试验,所以模型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大供能系统理论为依据,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分类,为疲劳与恢复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运动与骨骼肌钾泄漏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强 《体育科学》1993,13(4):76-79
人们虽然对骨骼肌运动疲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疲劳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一个世纪以前,Mosso 认为,运动疲劳源于神经的疲劳。但以后 Merton 的研究表明,疲劳时,运动神经和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的信号传导维持正常。Jones、Bigland-Ritchie、Hultman 和 Spriet 等分别证明,直接电刺激疲劳的骨骼肌,不能使其产生正常的收缩强  相似文献   

18.
疲劳发展过程动物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力竭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可能维持运动”,但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的机理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明确阐明,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对人体运动性疲劳进一步研究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客观地判断疲劳发展过程的动物模型,为疲劳机理的进一步探讨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在进行连续大运动量训练后,如果不注意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或采取一些有效的体力恢复措施,往往可引起整个机体或某一局部的过度疲劳。尤其是局部肌肉由于大运动量训练后,产生的乳酸和磷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被氧化还原,积聚于肌肉内部,刺激肌肉引起肌肉僵硬,挛缩、疼痛。这种情况如不及时处理,而继续训练,非但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水平,同时很易致伤。因此国内外都在不断研究如何能有效的促进疲劳的消除,其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加以调整,有的是运用一定的饮食或药物来加以调节,作为防治运动创  相似文献   

20.
“过度疲劳“是连续疲劳和积累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过渡疲劳患者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也直接阻碍运动员能力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过度疲劳的预防和消除在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产生过度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