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自清以“诗意”和“画境”为审美内涵,创造出富有现代生命活力的美感充盈的现代美文。“诗意”、“画境”、“理趣”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审美境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形成朱自清散文的美学追求、精神追求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和李乐薇,都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那种自觉追求散文纯美的作家,从意境到文字都具有优柔婉约之美。但从结构、表达、文体三个角度细勘两家极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不难发现朱自清更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精雕细琢而曲折有致;李乐薇则给传统散文注进了现代意识,空灵秀逸而情采飞扬。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好像亲历其地,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人就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劲松 《教师》2011,(27):121-121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人就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以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写景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大陆港台都是如此,只有在大陆“文革”时例外。人们对之赞不绝口,视为白话散文的典范。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余光中先生,以现代人的情怀、学者的慧眼和作家的敏感读出了朱自清散文中的不足之处。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一文中,余先生较详尽地对朱自清提出了批评意  相似文献   

8.
刘菊莲 《教师》2010,(22):110-110
朱自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散文有悲苦的人生底色,其苦闷是他的个人气质和性格以及时代因素合力的结果。更与他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文化观、政治观有关。朱自清的散文一方面缜密漂亮,另一方面为纾解人生苦闷,追求刹那主义,由刹那间事件引起的感情的明灭,对感情与外在事物间联系反复咏叹,着笔舒缓,描写细腻。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整体风格清新自然,他的散文,无论是记叙人物、风景、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切实的抒发了自身的情感,犹如清风拂面,没有丝毫的刻意之感.而《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集中地反映了其散文创作风格.本文就《荷塘月色》一文来谈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独特结构上,抒情艺术上、诗情画意、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作为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家,做好对其散文艺术特色的解析,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入的感受其散文中的魅力,从而与朱自清先生产生情感共鸣,为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带来帮助。笔者结合对朱自清散文的阅读经验,对其散文艺术特色予以研究,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相似文献   

14.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贯穿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全篇的感情线索。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一方面表现出朱自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朱自清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虽苦闷、彷徨,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更主要的方面,抒写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的梦幻世界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是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尤其是其写景手法,可谓独村一帜。以中学课本中入选的其作品为例,分析指出其散文写景之技巧。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散文之所以能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营造了优美的意境。而强调立诚,真挚蕴藉地抒情;观察细致,工笔细描的手法;文风朴实,韵味独特的情致则是其意境创造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朱自清散文以其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独树一帜,为创建崭新民族风格的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极力追求一种语言的外在美,他试图力求无论是在外在穿着上还是内在精神上都达到一种美的谐和,而这谐和点来源于他独特的审美理想———阴柔之美,而这阴柔之美在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中便体现在女子形象的描绘上。阴柔之美是美学上的一个概念,与阳刚之美相比较而言。古人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姚鼐的比喻是就自然界的物而言,若就人比来,传统的审美标准,无疑地,女子便是这种阴柔之美的最好体现者,一如男子要体现阳刚之美一样。在《绿》中,作者…  相似文献   

18.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谈到朱自清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为青年读者所喜爱,历届中学也都把它选为教材;当作者逝世时,有些中学生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一九一七年冬,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  相似文献   

19.
正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极高。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得益于其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风格,笔者认为通对其散文语言的"画面感"、"韵律感"以及综合感官体验的"通感"三位一体的赏析路径可以更加深入体验朱自清散文的美感。一、虚实相间、动静结合——画面感强画面感强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特点。对其散文画面的艺术审美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虚实结合。例如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本文试从“五四”精神的发生和落潮来解读朱自清写作《背影》的动机。“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鼓舞着朱自清走出封建家庭,成为“弑父”者之一。但是“五四”一代固有的精神焦虑,即自由、民主的追求与自小受到的中国传统“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教育形成激烈矛盾。随着“五四”运动的落潮,社会风气向传统回归,在朱自清的思想中,传统的“孝道”取代激进的个性追求,于是产生了《背影》这篇“忏悔”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