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维柯的诗性智慧的理论张扬了西方文化中的诗性传统。本文阐释了诗性智慧的涵义,分析了诗性智慧的运用和特征,并利用诗性智慧理论解释了今人想象不及古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类文化史为背景,从天、地、神、人交相辩证的关系中考察诗性智慧的动态进程。文章对原始人、近代人和现代人的诗性智慧作了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剖析,指出充分的诗性智慧乃是审美判断的意志自由,“理解——判断——取舍(选择)”是思维也是诗性智慧的基本模式。经历了古典和近代诗学的解体,东西方诗性智慧将在面向未来时发生新的碰撞与汇通  相似文献   

3.
诗性智慧是"最深层的个人的活生生的经验",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已经成为对抗理性主义课程论的有力武器.人类社会的起源是"诗性的",诗性智慧包括感性、情绪、想象、热情、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这与儿童的天性相契合,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课程.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强调利用儿童的这些特质,发挥故事的教育价值,创设体验学习的机会,大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最终实现儿童的精神解放.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将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诗性智慧是最早发育也是最早成熟的教育智慧,《论语》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诗教”,而且也在“以诗论教”,具有丰富的教育诗性智慧。它以“志”、“思”和“言”三元所形成的结构为基底,通过“启发”得到典型表征,《论语》所彰显的教育诗性智慧具有理性、真实、简约等显著特点,很难用西方传统诗性智慧的特点来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18世纪意大利的维柯首次提出"诗性智慧"的概念,他在《新科学》中写道:诗性智慧是原始人类"最初的智慧",或称之为"感觉到的想象出的玄学",是一种如同感受力和想象力的诗性能力和心理功能,更是一种诗性创造。诗性智慧是人的最深层的思维方式,当代作家马步升的散文《绝地之音》正是创造性地通过想象和感受,使读者意会出其中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马步升使用三次看似相同但实质不同的"咧-咧-咧",经过体  相似文献   

6.
"诗性逻辑"是维柯《新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分析维柯的"诗性逻辑"中的内在"逻辑",认为早期人类社会所具有的诗性智慧是诗性逻辑的起点,诗性思维是诗性逻辑的演绎方式,而诗性逻辑的价值旨向则是探寻人类社会各民族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3,(4):13-16
教育诗性智慧是理解教育的最初形式,它是教育理论智慧和教育实践智慧的源头活水,是凭借想象力创造性地理解教育世界的智慧,具有形象性、拟人性、创造性、出神性等显著特征。教育诗性智慧能够克服理性智慧的有限性,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让我们诗意地存在于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8.
拓展诗性思维 提升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要借助于诗性的智慧。诗性智慧表现为感情的凝聚、直觉想象和境界的升华等方面。因此,要从人文精神出发拓展诗性思维,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诗性的无处不在,并把它最终落实到做人的基点上。  相似文献   

9.
杨晓 《教育研究》2016,(4):97-104
教学的诗性智慧强调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生活状态,强调教学是一种艺术,强调教学是一种认知思维形式。探寻教学的诗性智慧的实质在于重新协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经验、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关系。成就教学的诗性智慧须实现教学发生起点的意欲性、教学认识始源的身体性、教学过程实践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出现了关注人的研究转向,一些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都十分重视从"诗化"、"诗性"的角度入手,思考语言的本体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如何将"诗性"与"童性"有机融合,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诗性智慧。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不妨这样理解儿童的诗性智慧:它是儿童最初的智慧形态——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广阔的想象力,是儿童的个体生命与外界相遇时,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创造生成能力,逐渐形成对自我、对人生、对世界带有审美能力的体悟。之所以如此重视诗性智慧,是因为在理性的统治下,儿  相似文献   

11.
"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是古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诗歌创作方法."兴"源于远古人类的原始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文化.它保留了人类的原始思维属性和原始文化形态,在文学上的最初特征表现为单纯的起句、起韵与起情,"兴"在诗中起烘托与象征主观情绪的作用,是一种情感性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所描写的生活场景是一个个热门喧器场面的融会与凑集。无论生日、节日,还是普通的欢庆宴饮,甚至葬祭,都充满着众多人物对种种虚幻不实的外在物象的痴迷。在旺盛的原始欲求的作用下,作品中的人物失去可以控制和约束自身行为的理性,完全沦为原始欲求的奴隶。热门喧嚣的场面下,蕴涵着浓重的虚幻感和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文字发生的研究对于人类文明发生以及文字符号的真正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是探索文字发生的首要任务。原始的视觉符号包括实物符号、结绳符号、八卦符号、原始记号、原始图画和原始雕塑;文字在由“渐致”而到“突发”的发生过程中,吸取了原始图画和原始记号,包括八卦符号的部分符号及表现方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由图画占主导地位而渐进为记号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先秦重要典籍,《尚书·尧典》中记载的尧舜禅让传说与原始部落首领选举制极为相似,其令人费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原始部落首领权力更替中的研究得到答案。因此,《尧典》中隐藏着华夏民族原始部落首领选举制的某些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论维柯的想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柯的想象理论以“真理就是创造”的认识原则为前提,是对理性主义想象理论的坚持反对;他指出“共同意识”是原始社会认识的基础,认识的逻辑就是想象的逻辑,想象决定着原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想象就是本体。这一理论的意义不仅是在于继承了意大利人文主义偏好想象的传统,而且还在于它是二十世纪人类文化批判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神之源:中国原始时代社会观念的萌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的观念的出现,应当是早期人类开始形成了自己的主体观念,将人与自然初步区分开来以后的事情。《国语》所说的人神“杂糅”,与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布留尔所说的人与自然的“互渗”,都是对于原始时代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观念的概括。“杂糅”“互渗”是混沌初开、鸿蒙初判以后,才能够呈现出来的社会精神面貌。这种观念是上古时代神话的渊薮和古史传说的源头之一。人们脱离原始思维状态,具备“人”的自主意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原始宗教观念和神灵世界的相继出现,为人走向神坛和英雄时代的降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席忍学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3):11-14,33
写作观,即对写作的态度与看法,具体包括对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为谁写等写作基本问题的认识。在贾平凹写作观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原生态写作。原生态写作是运用生活流技巧和方言土语、以民间视角叙写日常生活琐事从而达到浑然天成境界的写作旨趣和写作方式。在贾平凹看来,原生态写作是判断文学作品高低优劣的审美标准。贾平凹倡导并身体力行原生态写作,是为了让文学回归"人学"本位,从而避免过于强烈的政治色彩。贾平凹原生态写作观的形成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古希腊哲学的发源,米利都学派的本原思想实际上是在为思维寻求逻辑的开端,它以确定性和无限性为两大原则。通过假设、证明的方式将逻辑引入思想,为其后的本体论作了最初的铺垫,但运动始终是一个难题,正是在克服这个难题的过程中,思想得到提升并呈现为逻辑。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以《洪范》篇和邹衍的思想为代表,"五行"主要不是指作为本原的"始基"和物质元素,而是事物在运动中呈现的德行,"五行"结成的关系之境替代了本体,并通过象征为万物编码,这种思想没有建立在始基之上,是对确定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墨画的墨色审美起源,根植于原始农耕采集文化和阴阳五行思想,老庄和禅宗则为其奠定了主要基调。中国水墨画对墨的艺术运用,完成了原始黑色向纯粹的审美境界升华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墨色语言系统。在万千变幻的“墨色”中,构成了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心象”和“墨象”同构的“墨境”世界,别有一番“墨韵”,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意义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