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导论"教学中,应讲清楚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涵义、科学体系、科学定位.科学涵义包括内容、来源、性质、地位和作用五个方面.科学体系包括三个层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表述;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关系.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定位包括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及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两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应当使"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既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时代感,使其教学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两方面关系一是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二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概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教学体系、育人体系的有机统一。搞好这门课的教学,要在“体系”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花气力,在“精”字上作文章,在“管用”上动脑筋  相似文献   

4.
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当务之急,是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积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一是学习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关于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批示精神,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原则,以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思路.二是加强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研究,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98方案"两门课教材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概念表述乃至叙述方法上的联系特别是区别,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转换教学基点,把握教学重心,促进教学语言的转换,完善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课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体系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课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的关系,要从三个结合入手,全面推进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1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2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理论 ,是伟大的真理 ;3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4邓小平理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而不是封闭和僵化的理论 ,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和学习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7.
要真正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三句话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还需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文汇 《江苏高教》2001,(2):121-121
一、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教学定位 ,把系统讲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 ,还要明确的是 ,对于一般院校而言 ,邓小平理论课程是一门政治理论 ,不是专业课程 ,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 ,而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这也要予以恰当的定位。这两个定位 ,既能够体现邓小平理论的完整性 ,又能够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是构建邓小平理论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 ,首先 ,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以能够全面、正确…  相似文献   

9.
柳江 《教育艺术》2005,(10):9-10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把邓小平理论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讲授这一课程,应当明确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地位,厘清与其它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把握其教学目的、教学体系和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努力实现由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换。  相似文献   

11.
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材体系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指导教师系统地传授教材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是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注意内容的口语化表达、问题的选择性切入、方法的互动式启发、结构的承转式连接、讲授的形象化打造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当务之急,是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积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一是学习关于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和中央领导关于教材编写的一系列批示精神,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原则,以明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思路。二是加强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研究,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98方案”两门课教材在结构安排、观点阐述、概念表述乃至叙述方法上的联系特别是区别,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三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转换教学基点,把握教学重心,促进教学语言的转换,完善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存在两种表述形式,一种是邓小平本人构成的“自为体系”另一种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概括的“自体体系”;两在产生、形成进程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是邓小平理论“自为体系”的最后形态。  相似文献   

14.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继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从 1998年秋季开始,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讲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全面、系统、准确地讲授邓小平理论,使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我们继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武装学生,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从1998年秋季开始,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讲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全面、系统、准确地讲授邓小平理论,使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广大政治理论课教师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抓住“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这条教学主线 ,才能讲清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才能讲清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才能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本人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也谈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并不是由理论的创立者亲自建立起来的 ,而是由理论工作者经过精心研究构建起来的。从邓小平理论创立过程中的总体思路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看 ,其逻辑结构可以分为哲学基础、理论基石、精神支柱、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五个相互关联的层次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象一座大厦,是一个立体层次结构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大厦的理论大梁;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当前时代和平发展论是大厦奠基的三块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体制论,社会主义政治保证论和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论是支撑大厦的四根理论支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行动措施。邓小平理论体系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渊源,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十五大报告中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阐述的学习,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的角度,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的认识.邓小平理论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发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新的境界;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当代的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校企合作体系,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必然要求。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牢固树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咨询委员会和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两个组织;建立学生企业内实训、教师企业内培训、员工学校内培训三类基地;建立战略对接、文化对接、教学对接、利益对接五个校企对接平台;建立安全、过程控制、教学训练、师带徒、评价激励五项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