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福建教育》2007,(1):54-56
钟麒生(以下简称钟):“内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数学内涵是反映数学本质属性的总和”,流行的提法就是“数学味”。“数学本质“,即什么是数学。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论述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如“数学是科学”、“数学是艺术”、“数学是工具”、“数学是量的科学”、“数学是模型”、“数学是精神”、“数学是语言”、“数学是演算的科学“、“数学是数和形的科学”等等。我认为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数学是模式的科学“的观点是对数学本质的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以及各国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浪潮的涌现,提出了教育数学的研究课题。它似可与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并列为第三个研究领域。与“新数学”、“大众数学”相比,教育数学将能均衡好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与“数学方面”的关系和促进数学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进行教育数学的研究,可先从数学现实、数学难点、数学新点等方面着手,然后再进行理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 ,无不关涉到数学教育价值的抉择与建构 ;数学教育的“训练价值”与“实用价值”、“知识价值”与“能力价值”一直处在“钟摆”与“嬗变”之中 ;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 ,应该把握住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特点 ,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数学概括、抽象和推理、证明能力等 )的基础之上 ,促进学生理性和非理性充分、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精神"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数学理性精神为核心的“数学精神”,对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来说,是太重要了,然而,对于“数学精神”的内涵、特点、巨大作用和教育功能,我们又知之甚少.开展“数学精神”教育研究应将“基础研究”与“普及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始终不忘数学精神的渗透和身教.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日本《高中数学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经重新修订后已被颁布,尽管2009版的新《要领》又重新修改,但现阶段日本使用的高中教科书仍是根据99版《要领》编写的,并把高中数学内容分为“数学基础”、“数学Ⅰ”、“数学Ⅱ”、“数学Ⅲ”、“数学A”、“数学B”和“数学C”7本教科书,其中新增设的内容为“数学基础”,并将“数学基础”与“数学Ⅰ”设为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6.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转化为面向全体、加强双基、注重能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认识能力相结合,优化数学思维教学,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郑希跃 《文教资料》2005,(17):113-114
“做数学”、“说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做数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创造要学的知识:“说数学”旨在激励学生将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规律与方法,能清楚地向他人介绍、交流。“做数学”与“说数学”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我们既要重视“做数学”,也应重视“说数学”,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精神、思维等文明的综合。数学文化包罗万象,有数学史、数学家的轶事乃至数学课堂形态等。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你知道吗”“数学广角”“数学园地”等板块,这些都体现了数学文化,本文就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作如下探寻。  相似文献   

9.
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之美,使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创造“数学美”。本文按照张奠宙与木振武两位先生提出的数学美的4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现“数学美”。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对此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生活数学”,认识“生活数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以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点。要克服“生活数学”的局限性,数学教学必须回归数学本质,把“生活数学”提升到“学校数学”,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数学知识;从现实的生活问题中归纳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