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金春 《体育世界》2009,(6):116-117
采用实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运动团队在赛前与赛中的心理因素变化,而引起运动成绩的不稳定等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常的训练、竞赛与管理工作中,应将凝聚力的培养与增强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之中。同时例举了当前运动团队因缺乏凝聚力所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增强运动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方法与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群体凝聚力是反映运动团体群体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运动团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其高低直接影响团体的运动成绩。国外对群体凝聚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理论已经较为完备,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成果较少,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更为稀缺。本文在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群体凝聚力的概念述说,影响因素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增强运动团体群体凝聚力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讨我国高水平手球队凝聚力是否对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员角色投入与运动员满意度具有中介作用。赛前使用群体环境问卷对160名参加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凝聚力测试,赛后使用运动领导行为量表、运动员角色投入问卷、运动员满意度问卷对上述运动员进行了测试。运用Baron和Kenny(1986)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凝聚力的中介作用给予检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所知觉到的领导行为和角色投入对团队成绩满意度、团队一致满意度影响显著,但该影响由于凝聚力的加入而变小或变得不显著。说明凝聚力对领导行为、角色投入与团队成绩满意度、团队一致性满意度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大春 《冰雪运动》2011,33(4):16-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冰球队进行了群体凝聚力水平与运动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冰球队凝聚力水平与运动成绩间呈高度正相关系;球队取得好的比赛成绩、队员对运动队的满意度等6因素与球队凝聚力水平呈高度相关;对凝聚力水平与比赛成绩因果关系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成绩导致了球队凝聚力水平提高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强度与方向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动焦虑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性的综合性研究是现代竞赛焦虑研究的流行领域。我国对竞赛焦虑的强度与任务特征,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对赛前焦虑的方向性研究则刚刚开始。该研究采用琼斯和斯万修订的CSAI-2量表,在赛前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表明,不同学历,性别。年级的运动员赛前焦虑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性存在差异;焦虑反应的方向性比强度能更好地预测运动成绩,在对运动焦虑的解释方面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董辉  李宁 《体育世界》2014,(4):57-58,56
对参加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31名运动员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测验,分析优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1)男性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明显高于女性散打运动员,积极情绪明显低于女性散打运动员,并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2)成绩优秀组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最低,成绩较差组最高,不同成绩组别在紧张、慌乱、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消极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呈显著性差异。3)紧张和情绪体力耗竭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非常显著预测作用。结论:比赛成功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优于不成功的运动员,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论述90年代我国运动队的凝聚力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我国对运动队凝聚力的研究已日益重视。本文综述了这些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运动队凝聚力的定义、测量方法、运动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凝聚力发展的因素等内容,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运动心理测量方法、运动训练实践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特点与运动成绩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年龄、运动年限、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篮球     
G841.148 9801363 对团体运动项目实施心理咨询的初步研究[刊,中,B]/张欣//体育科学研究.-1997.-5(3).-1-5表1(MYL)篮球//心理测试//自信心//赛前紧张本文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对重庆篮球俱乐部女子篮球队员在参加第三届全国城运会赛前进行了心理诊断,主要内容以确立自信心,消除赛前紧张状态,提高认知水平并端正比赛动机为主.  相似文献   

10.
吕晓昌  林琳 《体育学刊》2012,(3):104-109
考察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探讨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级、团队凝聚力、教导方式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各维度差异以及不同赛前情绪特征对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总体状况良好;不同赛前情绪特征的我国皮划艇运动员的部分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赛前情绪特征的部分维度能够预测他们的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1.
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运动群体凝聚力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卡伦概念模型的评介,分析讨论了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心电图各导联中T波与R波之和,对51名摔跤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进行评定。反映运动员赛前机能水平高低和运动成绩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运动员赛前∑T/R指标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指出∑T/R值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应用∑T/R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亮 《冰雪运动》2006,(2):34-35
通过对花样滑冰运动员赛前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运动成绩影响的研究,提出对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调节的手段和方法,旨为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有效缓解赛前焦虑,从而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学峰  吴力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2):132-133,128
心境状态是监控运动员"过度训练"的重要心理指标,排球运动员赛前心境状态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比赛的态度,往往还影响到技战术的发挥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采用BFS心境量表作为研究的测试工具,在多因素条件参与下对女排运动员赛前期间心境状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的年龄、运动等级和训练年限都能对他们的心境状态第二个因素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未对赛前心境状态第一个因素特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特长生的训练过程中,赛前训练一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对于田径比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得到科学合理的训练,那么经过赛前训练这一过程之后,田径特长生的运动水平和技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抓好田径赛前训练对提高特长生的成绩尤为重要。但是在赛前训练中还有几处应注意的,如有不慎,反而会对成绩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切实抓住训练重点,解决三个存在问题赛前训练不同于平时的提高性训练,由于赛前  相似文献   

16.
多维焦虑理论认为认知和躯体焦虑对运动成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这个理论,运动员在赛前具有较高的认知焦虑水平或躯体焦虑水平出现极端值(过高或过低)或自信心较低时,他们将取得较差的运动成绩.先前的研究还认为焦虑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还取决于所要完成动作的特点.不同的运动技能有各自最佳的焦虑水平.总的来说,焦虑水平较高有利于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而焦虑水平较低时,则有利于完成精确类项目.就乒乓球项目而言,它既需要体力又需要精确性,因此,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研究对象3 6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男、女运动员各1 8名,平均年龄为12.28±0.74岁.研究方法采用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C).让运动员在参加地区赛第一场比赛的赛前30分填写问卷.研究结果认知状态焦虑水平不能用来预测运动员的成绩.获胜运动员和失利运动员赛前的躯体状态焦虑和自信心没有差异.这表明本研究没有支持多维焦虑理论的假设,或许是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比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大.因此,如果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与他们的技术风格相适应,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都可能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制定并经我国修订"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简称STAI)为测试工具,对参加2003年"波斯登·雪中飞"杯全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状态与成绩进行相关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为教练员培养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控制好其赛前焦虑状态水平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焦虑状态与成绩呈负相关趋势,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好成绩的取得有赖于低焦虑水平.女子单人滑运动员焦虑状态与成绩呈正相关趋势,但焦虑水平分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8.
跑步效率(running economy)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跑步效率称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它反映了机体对能量利用效率,一般通过测试次最大强度下的摄氧量反映.RE是与中长跑运动成绩紧密相关的指标,它在不同水平的训练群体之间和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也可能部分解释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之间个体差别的原因.文章在参考众多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对其影响的一些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运动自信量表、自我评价问卷和比赛应对策略问卷,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决赛的62名运动员进行研究,旨在为优秀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提供参考依据,为教练员科学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提供心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赛前特质运动自信全运会前8名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技能类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运动员。特质运动自信与比赛成绩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自我评价与特质运动自信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比赛应对策略前8名运动员显著高于未取得成绩运动员,技能类运动员显著高于体能类运动员。比赛应对策略与比赛成绩相关分析,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赛前运动自信、自我评价和比赛应对策略没有运动技术等级的差异;赛前运动自信没有性别差异,自我评价没有性别和项目类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控、降体重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2003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的114名运动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了赛前控、降体重的调查。赛前两周控、降体重的运动员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3.86%,平均降体重5.57%。结果显示:运动员赛前两周降体重对运动成绩是有直接影响的,降体重多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远远低于降体重少的及没降体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