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心剧场     
《发明与创新》2009,(7):64-64
只错一个字 王小明对同桌说:“昨天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了一个字,就被老爸狠狠揍了一顿!”同桌很惊讶地问:“哪一个字?”王小明说:“不就是把‘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嘛。”  相似文献   

2.
在泰山岱庙里 ,有武则天改字的碑记 ,其中对“天”字的改写很是让人敬佩。在武则天之前 ,天字的写法为“ス”,意思是一个男人顶着一片天空。在武则天看来 ,女人也能顶天立地。于是她就给这个“ス”字中的“人”字 ,穿上了“裙子”(即在上面又加了一横 ) ,这样就成了今天的“天”字。武则天这一改 ,显示了她作为女皇的勃勃雄心 ,也是在向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挑战 ,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从创造技法的角度看 ,武则天改字 ,运用的是添加法。添加法又叫主体附加 ,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创造技法 ,在许多的事物中都存在 ,大到…  相似文献   

3.
宋静 《知识窗》2014,(9):28-28
也许在很多人心中,“不请世事”的年纪里都曾经有过一些“狂妄”的梦想,比如“环游世界”,出生于1977年的北京小伙张昕字就是这么一位。“不安分”的他小学时就开始研究航模、地图,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相似文献   

4.
去年国庆,我和爸爸去伯父家玩。听说伯父正在研究新世纪的电视机,一到北京,我这个电视迷就缠着伯父,打听新世纪电视机的功能。伯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明天带你到实验室里去看一下就知道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兴冲冲地和伯父乘车来到他所在的研究院。实验室里四壁空空,“电视机呢?”我正要问,伯父一把把我按在沙发上,然后一抬手,对面光滑的墙上出现了鲜艳的彩条。伯父又用右手食指在空中划了个“1”字,彩条就变成  相似文献   

5.
一个年轻人到一家杂志社实习,遇到一位以严格要求和博学多才而闻名的老编辑。年轻人每次交稿时,这位老编辑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并且规定,年轻人每天得写一篇文章放进老编辑桌上的盒子里。哪天没有,他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  相似文献   

6.
把韭菜说成久菜,可不是我的创举.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早在东汉时就这样说过,他在《说文解字》里解释“韭”字时就曾经说过,韭是“菜名,一种而久之者,故谓之韭”.说白点,就是韭菜种一次可以长久收获,所以取“久”之音. 现在,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韭菜.在古代,冬季要想吃上韭菜,并非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7.
权蓉 《知识窗》2011,(6):8-8
在吃老师的藤条之前.“豌豆”这两个字我是不会写的,总把“豌”写成“碗”。但豌豆尖,却是我还冒着鼻涕泡泡的时候就会做的菜.从地里把绿绿的豌豆尖掐回来.洗净后放在滚水里一汆.捞出来淋上煎好的辣椒油,再放进芝麻之类的作料一拌.就是地道的一道家常莱。  相似文献   

8.
林长华 《知识窗》2008,(7):23-24
一次,偶尔听到一则有关残缺字的笑话。说是某市中心有一“XX牌火腿肠”的霓虹灯广告牌,因为广告牌做工不好,不久变成“XX牌人腿肠”,后又变成“XX牌人腿”,再后来成为“XX片人腿”。此类影响市容市貌的残缺字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并不少见,当然,也是我们不喜欢看到的。但是,  相似文献   

9.
2022年农历春节刚过去没几天,举国上下还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居峰就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他的惯例。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已经密密麻麻地躺在他的工作日志里,与前一年相比,忙碌程度加上了一个“更”字。  相似文献   

10.
仿效名人     
《科学与文化》2006,(6):36-36
鲁迅在桌子角上刻了个“早”字,以后就再也没迟到。我在桌子角上刻了“我是天才”四个字,被学校罚款20元。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芦,出山后就当了大将军。妈妈一早上三次进屋叫我起床,可她第三次却提了个鸡毛掸子。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时,一只苹果打在他头上,让他悟出“万有引力”。我在桃树下睡觉。有一只可爱的毛毛虫光顾了我的脸,我悟出了“桃树下必有虫”。华盛顿砍了他老爸的樱桃树然后去坦白,却没有挨揍,反而得到原谅。我把老爸锁在厕所里,然后睡着了。三个小时后去坦白,却被他猛K了,被老爸关在厕所里……后来我想通了——我就是我!仿效…  相似文献   

11.
在《大唐西域记》里,印度人把唐代的中国称为摩诃至那。摩诃是梵文,表示“大,伟大”等意。由此可知,真正的中国国名,应是后两个字——至那。四个字合在一起,是印度人对中国的一种尊称。至那二字,在清代以前的佛经和典籍里,还有另外三种写法:郅那、脂那和支那。与唐僧同一朝代的高僧慧苑和尚编写了一部《华严经音义》,他给支那这个词下注:“支那,此翻为思维。”到了宋代,有位法云大师,觉得慧苑的说法不妥,就在自己编的《翻译名义集》一书中把慧苑的注释改成了:“支那,此云文物国。”这一改动,出入  相似文献   

12.
“九字经”     
你说这个问题我不明白,什么是九字经?我只听说过三字经,没听说什么九字经!——也许你读到这里会这么想。啊,没有关系,也许你听过,也许你没有听过,也许没有人说过“九字经”,但听过的人一定不只我一个人,而且,还不只一次两次。说到这里,我要讲一下在办公室里发生的一次谈话,一次典型的“九字经”宣示——  相似文献   

13.
秦湄毳 《知识窗》2013,(11):8-8
1 一个采玉人.说他们的规矩:“在深山里,采到了玉,有时可以及时带出去.有时带不完.有时带不动——那就存放在深山里。” 他讲到“存放”在深山里,大家就乐了:“能存多久呢?”还有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采玉人。“想存多久,就存多久.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一年半载的也行。”采玉人回答。  相似文献   

14.
报载,在去年“非典”期间,北京一家生产洗涤灵的大企业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消毒洗涤灵。这款新产品售价每瓶高达8元多.是原来老产品的近四倍,也算是洗涤灵产品中的天价了。虽然产品未直接言明可以消什么毒.但仅是这“消毒”二字就打动了消费者的心.在超市里买它的人很多,有的还一买就是两三瓶。  相似文献   

15.
徐强 《科教文汇》2008,(20):236-236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是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2007年)将句中“娇逸”一词注解为“娇美文雅”,这是颇不妥当的。按照教材的注释,“娇”应讲为“娇美”,“逸”则应释为“文雅”。这个注解之所以不妥,就在于它未能从整个“娇逸”一词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最终对两字做出了不同的意义训释。实际上。“娇逸”是一个同义复词,而且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我随中国专利展团赴香港参加’97中国科技贸易博览会,在展团里结识了一位发明人,他叫黄世德,现任葛洲坝粘合剂开发公司总经理。别看他才40出头的年龄,却从事粘合剂的研究和生产已达20多年,且在这个领域里事业有成。于是在我脑海中浮现出“黏劲出事业”这个标题,我感觉这五个字非他莫属。既然自己给自己出了这个题目,那就应该把这篇文章做下去,于是,我走进了“胶”的王国……  相似文献   

17.
“基因”,一个熟悉的名字,却是一片陌生的领域。科学家现在还在这片未知的土地上开垦,希望能早日收获丰硕的成果。据说,音乐和数学天才的成就,都是基因排错了的结果。人的基因谱好像一本4万字的书,基因排列失常,就如同书中一个约20字的句子被颠倒印刷。那么,基因究竟决定了什么,又是怎样控制和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和行为呢?下面是最近一段时期内,世界科学家在基因领域里研究的最新成就,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管中窥豹”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父亲     
春节期间,父亲的形象,占据了《南方周末》一期报纸全部的16个版面。15个父亲或强悍或弱势,有好人也有坏蛋。我当时就想,六月份时一定要说谠‘父亲”这个词。在概代汉语词典》里,“父亲”的解释朴素无比: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父亲”“矿母亲”的解词一样,没有任何修饰。这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大气,也是一种深厚和丰饶。正如在所有的亲属称谓中,唯存‘父母”享用了这个“亲”字,父母之亲,无法取代,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9.
吴建香 《科教文汇》2008,(36):249-249
“也”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是个副词,似乎可有可无,然而在文学家笔下,它有着奇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咱们分工.我负责找两个名称里有‘鸟’字的长毛龙。你负责找两个名称里没有‘鸟’字的长毛龙。”中华龙鸟建议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