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应作为新时期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中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走军地合作之路等.  相似文献   

2.
人民主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思想由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蕴涵了人人生而平等以及政治社会中的人应当自己统治自己的基本理念.它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权.虽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人民主权有不同的理解,但它已是现代大多数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正统思想.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和制度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与观念中存在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卫主权与争利益、经济优先还是政治至上三对比较常见的矛盾与冲突.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勃兴,对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理性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将晚清经济民族主义一概斥为“经济排外主义”而大加贬损,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及不断向前推进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二,大革命期间,制订的宪法及罗伯斯庇尔民主思想蕴含着“人民主权”思想;其三,广泛的大众参与也是“人民主权”思想深入人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家主权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明确提出要全面捍卫中国的政治主权、经济主权和文化主权,以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对外事务的基本出发点;明确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维护中国主权的根本方针,建立"和而不同"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维护中国主权的根本途径.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情况下,深刻领会以上邓小平的国家主权思想,对于我们全面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高教学会于2002年6和8月分别在苏州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召开了"WTO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认为,面时WTO,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教育的宏观大计上深入研究WTO对中国教育带来的影响;面对WTO既要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增强教育成本意识、机遇意识、双向意识、竞争意识、人才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和主权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认清民本主义本质上是封建政冶文化的前提下,对民本主义思想中合理因素加以吸收,并以现代的民主政治理念改造民本思想中的王权意识、人治理念.使民本主义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人民主权相结合:德治理理念与现代的法治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 )政治、经济、哲学研究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思想姚建伟 (1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风格刍议毛传喜 (1 .4)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赵 虎 (1 .7)………………从“文化中国”向“主权中国”视角转换的理性端点———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近代意蕴胡 建 (1 .1 4 )………………………………向郑培民同志学习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陈国锋 (3 .1 )…………………………………………试析曾纪泽的近代国际法意识蒋跃波 (3 .5)……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层面创新麻伟炉 (3 .8)…技术的文化分析视角刘 京 (3 .1 1 )…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主权的社会基础,从哲学角度确立了主权作为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的核心内涵。基于主权的本质确立分析框架,认为主权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主权观念的生态化决定主权观念的产生和流变。分析了主权观念的生态变化,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类意识”概念,并论述了类意识在主权的产生、流变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国家主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国家主权思想内容可概括为:在领土主权上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中质的规定性不变;国家主权高于人权;经济先行是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中国国家主权平等集中表现为中国立足于第三世界,不结盟,不称霸。其思想价值主要体现于: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范例;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是“九一八”事变前辽宁民众自发形成的反日爱国团体。它成立后,积极开展对日交涉、宣传国民外交常识、抵制日货、协助东北政权开展外交活动。其组织迅速扩大,会员急剧增加,成为辽宁国民开展外交活动的一个新途径。这些外交活动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唤起民众的爱国主义意识、捍卫国家主权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行政管理的角度看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本质在执政为民 ,关键在与时俱进。执政为民 ,服务于民 ,重塑政府的服务职能不仅符合我国宪法精神 ,也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政府的具体服务对象从人民改称为顾客 ,向人民提供服务时追求顾客导向 ,寻求顾客满意。这是发扬与时俱进精神 ,改变政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关系和交往中的政治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国际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中国的形象赢得世界人民的称赞和信任.邓小平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包括四点和平共处;责任、信义与合作;公正与平等;国格、国权与人权.它对未来中国继续搞好外交关系,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缘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改变和日本国民外交运动的影响成为该运动兴起的客观原因;伴随着民族主义浪潮的高涨,民权思想和国家主权意识的传播,又为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在主观上奠定了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义和团运动的教训则成为近代中国国民外交运动兴起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文化主权现在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二是周边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抢注”与争夺。要维护文化主权、提升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需要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保护民间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古田会议决议从根本上解决了红军“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基本问题,坚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革命的最终目标,使“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思想成为古田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了古田会议精神的内在实质.古田会议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当代大学生确立“生命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成才意识”和“服务意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构筑确立了新的时代基点.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代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站在民族复兴和民族团结的角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提出了以"再造中国"观、"自觉中国"观和"复兴中国"观为主要内容的"青春中华"思想。他的"青春中华"思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对于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初步基础和开辟复兴中国革命新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在今天的深刻意义不仅在于“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和批判,也不仅在于对于”我也吃过人”的洞见,而在于对于“吃人者”全是被“吃”空了灵魂的揭示。鲁迅先生的“赎罪”意识是启蒙思想的具体体现,《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启蒙文学”的性质不容怀疑。“救救孩子”,从“娘老子”着手是破坏,给孩子自主的灵魂是建设,这也是我们今天文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将中国政治发展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空环境。各国间相互依存和互动关系的增强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制约 ,具体表现为 :全球性经济组织的运行是以参与国若干主权的让渡和转移为条件的 ;公众信息来源的日益广泛化、多元化 ;国际组织与国际公约作用的扩大 ;国家权力结构的变化。全球化对中国政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政治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双重影响 ,而且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时进行 ,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必须具备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 ,并把这种认识贯彻到国家内外战略包括政治发展战略中去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