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疑点一细胞融合有几种形式? 学习人教版选修3"细胞工程"专题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教材仅画了1个马铃薯的原生质体与1个番茄的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简化流程图。一部分学生误认为只有这一种形式的细胞融合;也有一些学生大胆质疑:能否有3个或多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形成融合细胞? 实际在真正操作过程中,是把许多马铃薯的原生  相似文献   

2.
1 生物工程中的酶 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事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然后诱导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3.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及植株再生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讨论了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和融合技术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原生质体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放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遗传性状的改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并通过无性途径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外有一层细胞壁,原生质体是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成为作物改良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实现植物细胞融合之前必需获得再生能力强、活性高的原生质体,同时原生质体比较"脆弱",培养条件和影响因素很多,因此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和原理,原生  相似文献   

5.
<正>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和原生质体的融合技术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进行遗传育种、改良植物、创造新颖品种的研究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一、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早在1892年,克拉斯科就采用机械的方法分离植物的原生质体。他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切掉其细胞壁而不损伤其内部的结构从而得到植物原生质体。用这种方法先后得到洋葱鳞  相似文献   

6.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技术能够克服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对多基因控制农艺性状的改良和植物基因互作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方法、融合机理和融合方式等的研究进展,并且分析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1997,(1)
今春,我们生物科技小组选用10株马铃薯作砧木,10株西红柿作接穗,培育了一种新植物。这种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结马铃薯,我们称之谓“立体种植”。 我们做马铃薯与西红柿嫁接是在1996年第1期《小学自然教学》上,看到山东枣庄薛城区南常乡岩湖小学生物科技小组程永玖、王纯立同志撰写的《我们种出了菊芋向日葵》一文的启发下进行的。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菊芋为  相似文献   

8.
生物工程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领域已广泛应用,在食用菌方面也取得可喜进展,食用菌于细胞工程,分离获得的原生质体有五、六十种之多,有些种类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融合子,并证知有结实性,食用菌于发酵工程,已获得60余种适合于深层发酵的菌种。同时二者在食用菌方面应用的技术规程,也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农科部门工作,现为贵刊1997年第9期“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一文作些补充。马铃薯病毒是长期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用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无病毒试管苗,再种植获得脱毒种薯,已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这一方法的工艺流程包括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主要通过茎尖脱毒经组织培养后获得脱毒苗,室外主要将试管苗移栽到苗圃,获得种薯。这一方法中,对苗圃建设要求较严格,且涉及试管苗成活率问题。马铃薯结薯的条件是先长出气生根,气生根在黑暗条件下,诱导结薯。利用这一原理,将试管苗移栽到室外苗圃获得种薯这一环…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笔者曾发现有的老师将某植物的中文名说是这植物的学名,如说马铃薯是土豆的学名,番茄是西红柿的学名,白薯的学名是番薯等。其实,这些中文名都不是植物的学名。植物的学名即植物的科学名称,是世界各国认可的统一名称。但由于各国的语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近二十多年来由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理论及技术的进展,促使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和再生完整植株。这一方面已有不少综述和评论。本文着重介绍原生质体融合和细胞杂交研究的概况、基本原理与技术、目前进展,并讨论有关的某些问题。 1.早期的工作 K(?)ster(1909,1910)将洋葱根和伊乐藻叶放在硝酸钙溶液中,引起质壁分离和产生亚原生质体;当质壁分离复原时看到亚原生质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文论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当今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作用;阐述了在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菌株的选择、酶液的制备、融合的具体方法及融合子的再生;并介绍了融合子的综合鉴定方法:同时说明了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网2011年12月9日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官方网站报道,绒毛状烟草和林烟草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已经由中国烟草完成。这是全球第一套烟草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是继马铃薯和番茄基因组之后全球完成的第三种茄科植物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经过青霉素筛选后的两株絮凝菌为对象,分别测定其溶菌酶处理前总菌数、溶菌酶处理后总菌数和原生质体再生菌数,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并对PEG的作用浓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实验结果:F2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97%,F6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96%,F2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4225%,F6原生质体再生率为0.5423%,初步判断溶菌酶处理后得到的原生质体在质量和数量上满足细胞融合需求,确定了原生质体融合PEG最佳作用浓度为30%,最佳作用时间为10 min,以保证原生质体融合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与耐盐荚膜红假单胞菌的融合子,比较了融合子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盐浓度等不同条件下,降解氨氮的能力;说明了光合细菌降解氨氮的能力是对外界条件敏感的。  相似文献   

16.
木耳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原生质体的释放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单核心化以及原生质体无性系繁殖等的研究及在木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镉的区隔化过程中,叶肉细胞等内含大型液泡的薄壁细胞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建立并优化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为东南景天的镉区隔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有助于深入探明其超积累镉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创新点:优化了东南景天叶片原生质体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并建立了能较高效率获得膜完整性好、数量多、纯度高的液泡提取方法。方法:主要包括原生质体提取、液泡粗提和液泡纯化。原生质体提取:取东南景天叶片,切成1~2 mm的细条状后浸入经预热过的细胞裂解液中,震荡2 h后过滤,离心清洗后获得原生质体。液泡粗提:采用1-丙磺酸浓度为0.675 mmol/L的原生质体裂解液裂解原生质体,离心后获得粗提的液泡,并加入含0.8 mol/L甘露醇的液泡保护液。液泡纯化:往初提液泡的悬浮液下层加入质量体积比浓度为0.10 g/ml的Ficoll溶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纯化的液泡。结论:细胞裂解液的预热处理可加速细胞壁降解,裂解时间设置为2 h有利于原生质体的高效提取;通过对原生质体裂解液浓度、细胞保护液浓度和梯度离心等参数的改良,可有效提取叶片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液泡。  相似文献   

18.
木耳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原生质体的释放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单核化以及原生质体无性系繁殖等的研究及在木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病毒的危害及利用病毒的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生物,包括各类微生物、植物、昆虫、鱼类、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绝大多数种子植物均能被病毒感染而发生病毒病,例如水稻黄矮病,番茄丛矮病,马铃薯退化病,玉米、油菜和苹果的锈病等。病毒在哺乳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大多数家畜均有  相似文献   

20.
<正>若问到最日常的菜是什么,番茄鸡蛋与土豆丝各自的拥护者估计又得撕上一番,不过这些人在争辩的同时,估计并不知道有一种植物叫作番茄土豆——一株苗根下结土豆、枝上长番茄。正是嫁接,让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在地愿为连理枝说到嫁接,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有个大家闺秀叫钱蕙荪,打小就吟诗作文,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美丽出众,以文才知名。钱蕙荪虽然有众多追求者,但她却瞧不上,原来是与两小无猜的表兄梁霞城情愫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