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运动训练实践的心得及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优势和实施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构思对素质与技术的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体能储备和掌握、完善技术有着极大的综合训练优势;技术结构、供能特点和身体活动的方式是篮球运动员素质训练的技术化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运动训练实践的心得及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优势和实施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构思对素质与技术的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体能储备和掌握、完善技术有着极大的综合训练优势;技术结构、供能特点和身体活动的方式是足球运动员素质训练的技术化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力量素质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其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力量素质训练的规律,并结合篮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制定有效的训练评划,对发展提高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能力和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要求,旨在为教练员在进行篮球专项力量训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篮球运动是一种激烈的对抗性项目,对抗性意味着力量的延伸,通过力量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对抗能力水平,提高运动员在激烈对抗条件下身体完成的各种攻防技术动作能力。研究和探讨发展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推进中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对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和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影响,探索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从高校中随机抽取4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照组的篮球运动员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在都进行12周的力量训练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组中实验后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实验前(P<0.05),在对照组中篮球运动员各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助跑摸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全场快速运球上篮与投篮等基本技术,而对助跑摸高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适应比赛、驾驭比赛的重要条件。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力量是基础,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其他素质的增强.因此,加强力量素质是提高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先决条件.篮球运动员的成长需要8~10年的时间,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必须要注重少年时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尤其是力量素质的训练更是要求教练员们高度重视.鉴于此特点,对少年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到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各种特点及训练的各种规律,并要结合篮球专项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有效地指导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中,除要考虑其特殊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外.还要顾及其气质类型,从多方面对篮球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与位置的关系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员的重心与步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身体重心、步法是篮球运动的重要基础。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明了身体重心、步点与准确而有效地完成篮球技术动作之间的重要关系;概括出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的基本特点:并提出篮球运动员的重心、步点训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结合篮球教学和篮球比赛的实际,以及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防守训练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少年篮球运动员防守训练的九条原则,目的是为广大的少年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进行防守训练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希腊职业篮球俱乐部组织比赛前的季前训练,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队都多次在欧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季前训练包括基础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比赛的必胜心。通过跟踪训练和巡回参赛,运动员的个人素质和球队的整体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文章探讨了参加季前训练、教练员为提高运动状态、运动员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所采取的措施,指出季前训练的重要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男篮体能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文献法、观察法与辩证分析法对中国男篮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男篮的体能训练科学化提供训练学参考。研究得出:中国男篮的体能训练内容主要是有氧耐力、速度耐力、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与灵敏性训练,基本适合篮球项目特点、能量代谢特点与技术特点,不失为高水平的体能训练。但中国男篮在比赛时的体能不容乐观,主要是体力不支和力量欠缺。据此建议:改善力量训练结构,加强最大力量训练,探讨适合篮球项目特点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以增强身体对抗能力;切实加强有氧耐力的训练,促进体力增长;合理配置人员结构,科学监控体能训练负荷;建立体能训练长效机制,系统进行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上肢力量的加强与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影响投篮命中率主要因素之一是力量素质问题,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点,设计了教育实践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重点研究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抓好投篮技术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力量素质训练,以便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整体篮球运动中队员个体间的协作、个人技术发挥以全队战术为前提、强调队员整体对比赛的专注和投入等方面的解读,得出:“整体篮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篮球训练和竞赛在技战术特点、个体发挥与团队协作、篮球作风和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的具有整体性特点的竞技篮球理念。但篮球运动的发展都是在相生相克的矛盾中进行的,“整体篮球”理念的运用也需要联系篮球发展的实际,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因此,需要我们对“整体篮球”进行理性思考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防守技术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篮球运动防守技术为切入点,对世界最高水平的12场比赛录像57项防守技术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当前欧、美等世界男子篮球运动强队运用防守技术的特征与现状,把握当前世界篮球强队防守面貌,指导我国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表明,篮球运动的对抗表现出综合性、激烈性、突变性、准确性的特点,现代篮球运动的对抗体现在体能、技战术、心理和智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对抗上,身体接触是各种对抗的最高形式,表现出来的规律性最复杂,是训练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是篮球运动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对整个篮球运动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与国外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篮球培养模式存在较明显的优势和弊端,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培养脱节及学生的升学压力、体能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女子篮球一队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剖析了我省女子篮球队员当前体能状况,与我国优秀女子篮球队员部分体能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绝对速度慢,最大力量不足,高度明显处于劣势,这就容易造成比赛场上攻防节奏缓慢,不适应身体对抗,失去制空权,很难在对抗激烈的甲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根据我省女篮体能特征以及女子篮球专项体能特点提出了解决目前体能问题的训练思路,经过一阶段的体能训练,江苏女篮在力量、速度跳跃能力和耐力等几项体能指标有明显的提高,结果表明所采取的训练思路在提高我省女子篮球队员体能上是有效的,较为科学的,从而为以后的体能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CUBA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常年坚持训练的8支CUBA女子篮球队(133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尔斐法(专家调查法)、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CUBA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项指标成套测试能够全面反映CUBA女子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总体特征,可作为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使用。可为篮球运动训练过程监控和选拔运动员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检查评价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练员控制训练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对湖北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特征训练水平进行了检查评价。在研究过程中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反映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特征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确定了九项检查性测试指标。通过检验 ,这些指标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在此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确定各指标权重及标准百分 ,并制定出各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使用简便易行 ,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