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干旱梯度下刺槐叶片部分物质和能量代谢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梯度下,土壤含水量越大,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越少;细胞膜受到干旱破坏细胞质外渗,相对电导率增大;丙二醛含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多而减少,并且品种抗旱性越强,减少的程度越大。这些指标可用于刺槐不同品种抗旱性的评定。在10个刺槐无性系品种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C、3-Ⅰ和x7的抗旱性较强,2号和x5的抗旱性能最弱。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干旱处理,对叶片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叶片质膜透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叶片含水量下降,叶片质膜透性上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即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叶片质膜透性不断的增加,其中新实1号的变化幅度最小,而叶片含水量则随之不断的减少,与叶片质膜透性的结果相符.这说明幼苗期新实1号的抗旱能力较强.因此,对叶片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叶片质膜透性的测定可以作为幼苗期抗旱鉴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土壤干旱时 ,小麦灌浆期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 .抗旱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且差异显著 ;抗旱性强的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干旱程度下外源茉莉酸甲酯对水稻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酸甲酯(MeJA)是与抗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长物质,本研究探讨了它在不同干旱程度的胁迫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的MeJA对水稻抗旱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深,水稻遭受伤害随之加剧,水稻叶片中各生理生化指标均有相应的变化,叶片水势,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及脂氧合酶(LOX)活性都显著增加。施加MeJA后,水稻遭受胁迫的程度有所缓解,不过在高度干旱情况下,MeJA并不能使水稻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水稻仍然遭受一定程度的伤害,其中,浓度较小(0.25μM)的MeJA处理使水稻恢复较多,可以认为是增强水稻抗旱性的较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5.
茉莉酸甲酯(MeJA)是与抗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长物质,本研究探讨了它在不同干旱程度的胁迫条件下,施加不同浓度的MeJA对水稻抗旱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深,水稻遭受伤害随之加剧,水稻叶片中各生理生化指标均有相应的变化,叶片水势,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及脂氧合酶(LOX)活性都显著增加。施加MeJA后,水稻遭受胁迫的程度有所缓解,不过在高度干旱情况下,MeJA并不能使水稻完全恢复到对照水平,水稻仍然遭受一定程度的伤害,其中,浓度较小(0.25μM)的MeJA处理使水稻恢复较多,可以认为是增强水稻抗旱性的较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6.
试验通过对八个玉米品种幼苗阶段不同时期根水势的测定,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度的公式进行处理,比较并评价各品种抗旱性.结果表明郑单958(豫玉33号)属特抗旱类型品种;030×104,农大108(ck),065×150,040×111,655×8号属抗旱类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土壤干旱时,小麦灌浆期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抗旱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且差异显著;抗时性强的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豆、花生、玉米、甘薯四作物为例,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理论分析作物水势分布物点及其耐旱性。结果表明:植物叶水势是植物水分状况的较好的生理指标,作物根、叶间水势差较大,叶位间水势差小。不同的作物叶片水势差异显著,作物耐旱性越强,其叶片水势越高。  相似文献   

9.
对酸枣不同类型的幼叶、成龄叶组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酸枣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旱性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及同一类型不同发育期叶片组织结构有较大差异,其抗旱性也有所不同.幼叶以其高度发达的栅栏组织,无海绵组织和高密度的气孔而增强其抗旱性,成龄叶以其高的CTR值、栅海比、角质层厚度等而增强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
酸枣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酸枣不同类型的幼叶、成龄叶组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酸枣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旱性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及同一类型不同发育期叶片组织结构有较大差异,其抗旱性也有所不同。幼叶以其高度发达的栅栏组织,无海绵组织和高密度的气孔而增强其抗旱性,成龄叶以其高的CTR值、栅海比、角质层厚度等而增强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干旱胁迫时不同抗旱性大豆品种苗中游离脯氨酸积累与大豆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强,游离脯氨酸的累积显著增加,且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的前期游离脯氨酸累积量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但深度胁迫时其累积量则明显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脯氨酸的积累可作为大豆抗旱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过量表达 AtHsfAla 及 AtHsfAla 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植株为材料,通过控制土壤水分进行干旱处理,结果显示,过量表达型干旱处理后的存活率最大,而基因沉默型最小,表明 AtHsfA1a 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性。为了从生理水平研究 AtHsfA1a 提高抗旱性的机制,研究发现过量表达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而沉默型最低。不同基因型植株的 H2 O2和 MDA 的含量正好相反,说明 AtHsfA1a 通过保护细胞膜而减小细胞所受氧化伤害来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茶树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分胁迫下,茶树叶片及叶绿体的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降低,而且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强,降低越明显。三个茶树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它们的抗旱性不同,其中福鼎大白茶和黔湄809抗旱性较强。黔湄303较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d)和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的变化.渗透胁迫2 d,抗旱性弱的扬麦9号小麦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麦18,而豫麦18幼苗叶片Spd、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扬麦9号.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处理扬麦9号,不仅明显提高其幼苗叶片的Spd含量,而且ASA和GSH含量也明显提高,而其H2O2和MDA则明显下降;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豫麦18,则明显抑制其在渗透胁迫下叶片中Spd,ASA和GSH含量的上升,而明显促进其H2O2和MDA含量的上升.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Spd减轻活性氧对幼苗伤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ASA和GSH等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而降低活性氧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子成苗各阶段水分需求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通过对玉米种子在不同水分环境下的萌动,萌发及出苗三个阶段水分需求的量化研究表明:种子的抗旱性随吸水进程的推动而减弱;种子达到萌动,萌发及出土成苗所需时间(t)与外界环境水势(ψw)之间1/t=a+bψw的关系,据此推算出玉米种子在不同成苗阶段的需水阈值,发现种子在不同在成苗过程中对环境水分的反应不同,抗旱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不同作物品种叶片含水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玉米、小麦及三叶草的土壤含水量、叶片含水量和叶片细胞膜透性.实验表明,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质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膜透性(电导率)增大;叶片含水量随土壤含水量下降而降低;在干旱胁迫下,越耐旱的植物,植物含水量下降越平缓,保水能力越强;不同作物保水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三叶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17.
土壤含水量对大田期烤烟叶片组织电解质渗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含水量对两烤烟品种Nc_(82)、K_(326)伸根期和旺长期的叶片组织浸提液电导度的影响显著,但对成熟期的影响较小。两品种所受影响的程度因生长期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伸根期为K_(326)>Nc_(82),旺长期则是Nc_(92)>K_(326)伸根期和旺长期两品种叶片组织浸提液电导度与土壤持水量的百分数的分子呈极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停止供水条件下,用1ppm、5ppm、10ppm烯效唑处理五叶期花生幼苗后,增大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度及植物蒸腾失水量,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改善了植物水分状况。同时,细胞膜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花生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在模拟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对银脉凤尾蕨和阔叶鳞盖蕨含水量(RWC)、脯氨酸(Pro)、叶绿素(CHL)、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等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了。结果表明:银脉凤尾蕨自然干旱胁迫17天后开始萎蔫比阔叶鳞盖蕨耐胁迫天数长4天,其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减少速度比阔叶鳞盖缓慢,而游离脯氨酸上升速度均比阔叶鳞盖蕨快,叶银脉凤尾蕨CAT活性下降速度总体上比阔叶鳞盖蕨缓慢。因此,银脉凤尾蕨抗旱性比阔叶鳞盖蕨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称质量法和小液流法在果期对辣椒植株进行干旱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辣椒叶片水势和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水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3种处理的叶片水势均显著低于CK.从花后第25天开始持续不同程度的干旱处理,轻度干旱有利于果实Vc含量的积累;在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进行干旱胁迫发现,花后第40天,正常供水的植株辣椒果实Vc含量较高;花后第40到45天,轻度和中度干旱均能提高果实Vc的积累,而重度干旱胁迫则明显抑制果实Vc的积累.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地区辣椒果实Vc含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