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标志,学校的文化建设应围绕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来设计和实施:从理性到感性,从感同到身受——打造精神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从形象到内涵——打造物质文化;从约束到引导,从规范到自由——打造制度文化;从应知到应会,从被动到自觉——打造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关于课程文化的系统研究才刚刚起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课程文化是一种自主、自为的新文化。从文化根源看,课程文化要有民族性和传承性;从文化发展看,课程文化要有时代性和创新性;从文化本质看,课程文化要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从文化属性看,课程文化要有人本性和自觉性;从文化构成看,课程文化要有多元性、融合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普洱文化是以普洱命名的区域文化,与云南文化存在共性,也有其个性特征:从历史角度看,是原生性文化;从文化分布格局看,是蜂窝状文化群落;从文化流变看,是多元文化的聚合涵容;从文化类型看,是适应性的自然生态文化;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是边缘文化和通道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有很多维度。可以从多个角度对文化的形成、存在、变迁和评价进行探讨。从文化作为一定空间中的体验而言,文化可以从空间维度分析,而不仅仅从社会、经济、文化自身进行。文化在布展、变迁和差别方面,都有明显的空间维度。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呼唤着教师文化的转型,教师文化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呈现出以下的走向:从适应型文化走向创生型文化;从控制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从个人主义文化走向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6.
借助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河洛文化与岭南文化,从生命历程比较,河洛文化早熟,岭南文化晚熟;从自然生态比较,河洛文化为山河型文化,岭南文化为河海型文化;从内部构造比较,河洛文化整合单一,岭南文化多元求变;从文化流派比较,河洛文化为理学正统,岭南文化为心学旁支;从文化态势比较,河洛文化传统,岭南文化新潮。这两种地域文化的优势互补,不仅可以促使各自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促进中华文化的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7.
当前,企业文化面临着从单元文化转向集成文化与多元文化、从制度文化转向协作文化、从软文化转向强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三个不同层面展开,以文化力来促进生产力,使文化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文化角色正面临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新的角色转变和定位。具体表现为:从文化绝对论者转向文化相对论者,从学生文化的征服者转向学生文化的关怀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向教学主体间的对话者,从学生文化价值观的训导者转向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六种文化"异化"现象。从六个视角论述了大学教育文化的整体理解、动态理解和深度理解:从文化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从人的全面主体规定出发来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育人"的过程、功能、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整体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自觉"的视角对大学教育多个层面的适应和变革作动态理解;从构建一种以研究促进教学为目的,承担教学学术责任的教师文化的视角动态理解大学教育文化;从文化积淀的视角深度理解"院校文化";从学科优势积累的视角深度理解"学科文化"。大学教育文化的深度理解有助于文化载体的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学校文化,可发现其亟待重建这一问题。学校文化重建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学校主体文化转型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大众;学校观念文化转型从工具理性到合作探究:学校制度文化转型从烦琐刻板到以人为本;学校环境文化转型从严肃呆板到个性生动。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传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教材里的文言文,撷取经典,文化意蕴深厚。顺着“审美线”,从表达、结构、音律、意境的维度,寻觅文化脉络;借助“任务单”,让文化因子从散到聚、从点到线、从浅入深、从单薄到厚实,引领学生进行文化思辨;建立“资源包”,与文言文“共情共理”,寻思文言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统所规约课程研究的文化机理为:从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旨趣;从文化传统的存在形态中,理解文化传统的性质与形态;从文化传统的变迁方式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变革与转型。进而,文化传统所规约下的课程研究的文化路向为: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回归的课程理论研究与基于文化传统本土关怀的课程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中文文化教学路径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国际中文文化教学研究、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国际中文文化教学法研究等,进行分析与评述,研究显示,国际中文文化教学研究展现出从文化到跨文化、从理论到实践、从文化到方法的多重转化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国情和文化教学参考框架》,提出新时期国际中文文化教学研究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文化的概念。从逻辑上讲,定义教育文化,必须先从文化说起。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就有不少学者开始对文化感兴趣,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各种社会之间存在的差别。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学科中和  相似文献   

15.
从文脉传承关系角度,提出对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从历史发生学角度,分析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源流关系,并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出发,阐述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传播继承关系,提出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联动研究对文化、经济、旅游、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和前提,意识形态也不是虚无飘渺的社会意识,而是存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的本质,并且通过各种文化现象表现出来。不过,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意识形态始终是文化的核心,从传统文化的流变到现代文化的发展,从遵循文化的选择到民族文化的吸收,从遵循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自身规律到新意识形态对旧意识形态的超越和确立,都必须符合意识形态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政治文化发挥着极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变迁,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总体形态开始发生变迁,呈现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意识形态化走向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从二元对立走向合和,从从属型政治文化走向参与型政治文化,从依附型政治文化走向自主型政治文化的特征。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一变迁过程,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文化自身属性的视角剖析了网络文化失范问题,从文化根源探究了网络文化失范的原因,揭示了网络文化失范问题的本质。认为从强化主流价值观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培养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建立并完善网络文化规制体系、提升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度等方面人手,构建全方位的规制体系并加以逐步完善,才能让网络文化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摆脱失范问题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将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各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民众的共识。如何有效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文化的共享性看,只有开发它才能拥有它;从文化价值的变动性看,文化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和开发的程度;从文化的继承性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尊重历史、尊重规律;从文化多样性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突出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语文“超市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受商业超市的理念启迪而产生的。“超市课堂”尊重文化的个性选择,满足多元文化的需要,是语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语文“超市课堂”从形态看有物质形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从教学过程论方面看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从课程论看有课程演变文化和课程资源文化,从生命科学看有生命文化和生活文化等等。语文“超市课堂”的文化多元性提升了教学文化品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