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究竟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很好奇的话,就请先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好好动动脑筋吧!什么是“三叶虫时代”?5亿年前,称霸古代海洋的动物是三叶虫。因为它们的背上有两条深沟,身体似乎被分成了三片,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其实,三叶虫的样子有点像昆虫,也能分出头、胸、尾(腹)三部分,是最低等的节肢动物。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超过半米。三叶虫的胸甲结构很巧妙,由若干片可以活动的胸节组成,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妨碍运动。在寒武纪,三叶虫的发展达到顶峰,种类和数量都极其庞大,超过了当时海洋中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所…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距今6亿年至3亿年前的三叶虫,是原始海洋中最早出现的节肢动物。属底栖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尾三部分,头部有马蹄形的甲状盖片和一对触须,胸部中间为有节的中轴体,两侧是肋叶,又属附肢,在  相似文献   

3.
在天工造化的众多杰作中,燕子石就是其中之一。燕子石,因其石面上有天然形成的,形态酷似“燕子”的立体纹饰而得名。那些“燕子”嬉戏高翔,姿态万千,确实令人赞叹叫绝。其实,燕子石是一种含大量三叶虫化石的薄层石灰岩,石上的“燕子”就是这种三叶虫化石的头部。三叶虫是早已灭绝了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物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三叶虫很像现代鲨的幼虫,躯体呈椭圆形,身长孔~10o毫米,宽10~北毫米。三叶虫背壳纵横都分为三部分,横向分为头部、胸部和尾部;纵向田头到尾的中间部分称为中轴,左右两侧称为肋叶,正因…  相似文献   

4.
在古生代的奥陶纪时期,海洋中生存着大量的三叶虫。其中多数三叶虫的外形与寒武纪时期的三叶虫大相径庭,由寒武纪时期的扁平型向高凸型演变,而且体壳变厚,双眼鼓突,有的甚至像现代的螃蟹一样长着一双长棒状的眼睛。许多三叶虫化石标本成蜷缩状保存,仿佛一个圆球。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非洲的一种蝙蝠,对付体型比它大许多倍的驴用的是美人计。当这种蝙蝠飞落到驴身上时,起初驴十分厌恶,本能地抖动身体和用尾巴去驱赶。但是,蝙蝠并不逃逸,而是用细小的舌头轻轻地舔起驴来。驴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慢慢地产生出一种痒乎乎麻丝丝的快感,再也不驱赶了。于是蝙蝠“凶相毕露”,大口大口地吸起驴血来。一只蝙蝠吸饱飞走了,又引来另一只蝙蝠继续吸食,在不知不觉中驴被吸光了血而死去。蜗牛专门吞吃蔬菜、粮食作物和果树的茎叶,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害虫。由于有一个螺旋形壳的保护,所以它疯狂掠夺、横行田野,让聪明的人类也…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5年第四期的“脊椎动物中的特技飞行员”(以下简称“脊”文)一文中提到了蝙蝠,本文在此补充如下. 1 蝙蝠的种类 翼手目俗称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分为大翼手亚目和小翼手亚目.RonaldM.Nowak认为,目前世界上大翼手亚目有1科42属166种,小翼手亚目有16科135属759种,共925种;但是RickAAdams认为,目前世界上有1,100多种蝙蝠.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全球已经命名的蝙蝠大约有1,000多种.至于我国的蝙蝠种类,按《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一书,再加新纪录马氏菊头蝠、小巨足蝠,我国有蝙蝠19科7属,共120多种,而不是81种.  相似文献   

7.
2.5亿年前的“人类”足印 1968年6月。化石爱好者米斯特在美国犹他州羚羊泉发现了几块三叶虫化石(编者注:三叶虫6亿年前出现.1.8亿年前灭绝)。当他用地质锤轻轻敲开一块石片时,石片“像书一样打开,我发现。其中一片上有一个人的脚印,中央处踩着三叶虫,另一片上也显出几乎完整无缺的脚印形状。更令人奇怪的是,那个人穿的是便...  相似文献   

8.
虽然最古老的单细胞动物在30多亿年前就出现了,但是那时的生命一直进化得十分缓慢。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距今5.4亿年前,古老的海洋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许许多多奇特的生物一下子涌现出来。这个事件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从那以后的6 500万年的时间,都被称为寒武纪。由于当时海洋里最多的动物是三叶虫,寒武纪也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最近,美国两名古生物学家合作出版了一本新书——《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构建生物多样性》。这两名古生物学家是道格·欧文和詹姆斯·瓦伦丁,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是一种特有的舞姿。是指在舞蹈动作中头、胸和腰与臀、胯和腿以反方向呈S型的形态。它分为流动中的“三道弯”和静止中的“三道弯”。流动中的“三道弯”是指身体摆动连绵不断,均匀有规律的摆动,产生一种自然平衡的流畅美感。静止中的“三道弯”的美产生在亮相和静止上。  相似文献   

10.
非洲草原有一种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却是当地野马的天敌。当它攻击野马时,整个身体附在马的腿上,用嘴的尖端吸血,被吸血的野马就会暴怒,狂奔,死于荒郊。是蝙蝠威力巨大吗?动物学家分析认为,蝙蝠吸血量微不足道,野马是死于暴怒的狂奔而非失血。  相似文献   

11.
夜蛾的绝技     
夜蛾,是昆虫王国普通的一员。蝙蝠则是夜蛾的天敌。不过,夜蛾也有一套精巧可靠的“超声感受器”,能有效地对抗蝙蝠的探测和追捕。 有一种夜蛾的足关节上,生有特殊的干扰装置,叫作“振动器”,它能发出一连串的超声波,干扰蝙蝠。 还有一种夜蛾的身上,生有消声装置。它是一层厚厚的绒毛,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接收不到足够的回声,从而大大降低了“声雷达”的作用。 复杂多变的“雷达”与“反雷达”的较量,常常因夜蛾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而避开了蝙蝠的探测和追捕,最后获得胜利。 现代科学已经探明,昆虫在搜集信息时,它头上触角的…  相似文献   

12.
鸟妈妈的话 一老一少两个人在岸边散步,爷爷对孙子说:“记住,蝙蝠是益兽,千万不要伤害他。” 一大一小两尾鱼在水里游泳,妈妈对女儿说:“记住,蝙蝠是坏东西,千万要提防着他。” 一只小鸟听到了他们的话,就过去问他的妈妈,为什么人说蝙蝠好,而鱼却骂蝙蝠坏呢?他的妈妈告诉他:“人所说的蝙蝠是一种食虫蝠,以吞食蚊子等昆虫为生,  相似文献   

13.
正小小蝙蝠,是福是祸,竟能引起轩然大波!今天我们也来谈"蝙蝠"。一、"蝙蝠"的汉字文化"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头和身体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昼伏夜出,捕食蚊、蛾。它是哺乳类中唯一真正能飞的动物,故又名飞鼠、仙鼠。汉字中存在一种谐音文化,即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特殊意思,多能反映中华民族祈福纳吉的心理。如莲子是"连子"的谐音,  相似文献   

14.
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并不引人注意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虽小,却是野马的天敌。当吸血蝙蝠攻击野马时,常趴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刺  相似文献   

16.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教学中 ,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过渡 ,小结三次“试验”的结果。师 :蝙蝠的嘴和耳朵怎么配合起来飞行的呢?请读第6自然段。二、演练 ,理解“蝙蝠”飞行的秘密。1 以演理解“超声波”。师 :蝙蝠的嘴在哪儿?(“蝙蝠”指出嘴)蝙蝠的嘴小小的 ,耳朵大大的 ,比头还大 ,还有两对非常大的翅膀。师 :你的嘴是干什么用的?“蝙蝠” :发出超声波。师 :(指当“超声波”的学生)你是从嘴里发出来的。师 :要记住 ,蝙蝠一发超声波时 ,你就出来了。“蝙蝠” :鼓起嘴巴发出声音。师 :(面向全…  相似文献   

17.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虽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时常扒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迅速咬破野马的腿,然后再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和奔跑,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野马只能在  相似文献   

18.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虽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时常扒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迅速咬破野马的腿,然后再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和奔跑,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野马只能在  相似文献   

19.
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  相似文献   

20.
《蝙蝠和雷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揭示“蝙蝠”与“雷达”的关系,说明雷达是蝙蝠的仿生物的介绍性说明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紧扣文中的三种联系,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深刻地理解、领悟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扣“标题”与“内容”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