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理论知  相似文献   

2.
用"公司制"形式展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公司制"形式展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即学生班级"公司"化,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实践任务为中心,采用建构模式展开课程内容,以实践过程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在实践情境中实施课程.  相似文献   

3.
"实践特性"是"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理论的基石。课程内容以实践知识为主体,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实践任务为中心,采用建构模式展开课程内容,该课程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学体系的改革以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原则我国学者在总结、研究国内外课程开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必须考虑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构成课程内容的学问知识的结构、系统和逻辑;一是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方式、结构和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认识逻辑”,同时又不能丧失学问知识所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系统性,这就是课程开发所要求的根本原则。在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根本原则?我认为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1.素质中心。在课程开发史上一直存在着三种主张的争论:其一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按照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  相似文献   

5.
以项目为载体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根据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新编排.形成以器件及其应用电路为主线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按照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包含实验、项目、综合实训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形态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内容应以隐性知识为主,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策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隐性知识管理为课程内容选取与序化的平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开发过程就是隐性知识挖掘、归纳和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90,自引:7,他引:83  
本文对于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主要指导思想--课程观进行了理论思考.认为必须在课程体系的诸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念更新:(1)建立认定高职课程方案特性的观念;(2)树立高职课程目标多元化和兼容性的理念;(3)确立高职课程内容以创造性智力技能导向和适用性的思想;(4)创立高职课程模式多元整合的概念.论文提出了在课程方案的特性上"发展技术科学并形成一个技术学科体系是高职教育立足于高等教育、又具高等技术教育特质的课程特色所在";在课程目标上"应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在课程内容上"三要素的设计都必然主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技术能力的获得,成为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课程模式上"须具备极大的应变性"、"找到一种普适性较大的高职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8.
项目活动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来组织课程内容,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做中学等方式实施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在项目活动课程开发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并重,避免完全"紧扣"或抛开工作任务来设计项目,提升教师项目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9.
"市场调查"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岗位综合能力的课程,本文从典型工作过程的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较之以知识传授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而言,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课程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真正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课程体系是指课程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要符合高职层次人才培养规律.课程开发的关键步骤是选择课程知识内容及实施序化的过程.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遵循职业性原则,从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学与做融为一体,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主导型高职课程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开放式工学结合为立足点,通过"校门对厂门"的方式,依托企业的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生产任务等,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贯通,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学习方法的融通。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并描述了利用此模式进行的面向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发过程。在经过近一年的使用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对网络课程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建议。最后,基于本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总结分析了基于角色典型活动分析的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应用的关键点:(1)以扎实的角色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做好需求分析;(2)以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角色知识体系为依据构建内容框架,以相对松散的方式展现课程内容;(3)以"十字交叉形"的资源呈现方式表征复杂知识;(4)以良好的学习活动设计为桥梁建立知识与能力的连接。  相似文献   

13.
专门课课程综合化是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为了推动职教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应当对专门课课程综合化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一、职教的任务与课程结构我国目前的职教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沿用普教的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线的体系.j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位一体”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应用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开设课程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的根本保证.<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设遵循行动导向原则,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涉外贸易过程中口译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培养专业素质为基础,融口译技巧和商务口译实务,语言文化知识和商务口译实践,理论知识、技能、实践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试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展开顺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两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着是从技术实践知识开始,还是从技术理论知识开始来展开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着是从认识过程过渡到实践过程,还是从初中过程过渡到认识过程的问题,这一问题便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展开顺序。从理论到实践是“应用模式”的课程展开顺序,从实践到理论是“建构模式”的课程展开顺序,“应用模式”的课程展开顺序面临诸多困境,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素。而“建构模式”的课程展开顺序有许多优越性。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中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杨云龙 《科教导刊》2023,(26):109-111
文章秉承“两性一度”导向,以“微分几何”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开课前学生对先修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教学现状,结合数学类专业课程内部逻辑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际特点,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次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分级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以及拓展课内外资源,构建不同难度的课程内容主线,同时借助“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闭环,三位一体地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需打破以学科系统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应建立模块化课程结构;理论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要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下,高职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呈现"平行结构"形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而以过程为逻辑的行动体系则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从而使其结构呈现"串行结构"形式,从而使每个工作程序都表现为有机整体,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章节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建立起以行动导向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丽 《现代教育》2011,(4):47-49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确的就业导向,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都应该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本文针对《大众传媒》课程内容丰富、涉猎面广等特点,设计开发了以职业探索为导向的教学模  相似文献   

20.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校一个较老的专业.如何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合理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及其实训体系,是教学改革中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高职教育课程目前存在共性的突出问题是:一是以学科设课、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二是有些课程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课程体系及内容强调本门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未能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整体性设计,缺乏专门人才的培养特色,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工程意识明显不强.三是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很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教材中体现不多.四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与能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有机融合很不够,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比例远低于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