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顾爱怡 《科教文汇》2008,(34):32-32
文章在分析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的基础上,认为在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并总结了当前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对加强国家创新和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协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中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找出中国在培养创业型人才方面的弊端,在协同创新理论下,明确创业培训目标,重塑价值观,并促进大学内部改革,以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氛围,加强平台建设,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建设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则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该文在分析金陵科技学院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通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生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努力挖掘大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品格、思想、道德等层面,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提供思想保障。本文旨在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下,力求探索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高等教育创新改革发展速率的日益提升,体育教育作为一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教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体育教育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以及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创新创业人才都具有重要的工作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促进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值得广大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探索.笔者在参与2020年沈阳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JS202005)研究过程中,以《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一书作为理论参考依据,深入分析了课程改革对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体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并对推动体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策略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校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功经验,着力从人才培养现状、理论支撑与应用平台的搭建、模式的内涵及特点、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出发,尝试提出一种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PBL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有目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陈善岭  姜婧  高庆 《科技风》2023,(31):89-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校的专创融合教育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高校在专创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该文以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为例,动态整合自动化企业对创新创业发展的相关需求,校企共同开发专创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专创能力评价等模块,打造基于“三线融合、分层递进”的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自动化类专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傅荣  申凯 《科技广场》2006,(3):16-18
21世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纪,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所以教育必须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创新研究,探索教育创新的规律和策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教育的竞争,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要素。基于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高校人才培育现状,从创新学术、商业管理、大国工匠和商业创业四个维度合理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人才指数。结果显示:(1)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与学校综合发展水平具有较高一致性。(2)中国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态势。(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区域经济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条件,而高校创新人才也会积极“反哺”区域发展,形成正向循环。为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系统部署,高校应从人才自主培养、校企联合培育、教育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竞争在于人才,人才培养在于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之重大,任务之紧急.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迫在眉睫.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了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进而论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论证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宫剑 《科学中国人》2011,(17):76-77
创新型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亮点,是医学各专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及时总结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紧紧围绕创新实践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是实现人才与学科核心竞争力双丰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朱梅 《科教文汇》2014,(7):99-100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创意人才是产业经济时代的核心人才,而创意人才的灵魂却是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意能力培养现状,提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交叉学科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导创新创意能力和跨界思维开发,同时强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创意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余文静  邵军  肖斌  曾凡才 《科教文汇》2013,(24):57-57,72
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医学生”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生物化学是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实验课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实验室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旨在能全方位、多层次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我国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中"研究生培养及质量" 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以研究型大学为例,构建出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方法,为改善研究生培养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诺贝尔奖获得者——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对造就培养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教育的内涵与层次,研究了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途径、模式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探索了符合高等农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采用“以学校一企业共同体共创优良培养环境为主,双师型教师教学为辅”的独特形式.重点蟛成企业与学校的互动机削。探索出了一套利用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ARIMA模型对黑龙江创意人才需求作出预测,在此基础上,为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对策与建议,使得创意人才总量能够满足黑龙江创意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科研基地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依托科研基地的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将科学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对于丰富高校教学工作内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科研基地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更好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国家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婷 《科教文汇》2011,(16):64-64,95
动画原理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动画专业学科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动画原理课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建设,涉及素描速写、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等课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紧紧围绕动画专业学科特点和动画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创意人才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兴服务业,逐渐成为现代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成为2009年总理施政纲领中的一项新的惠民工程。本文在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性人才特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发创意人才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