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迫切需要。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居民抗灾能力,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社区具体安全情况,对防灾减灾建设提出方案,旨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1)
人工影响天气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事业,也是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手段。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加快推进基层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效益,充分发挥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培军 《学会》2012,(10):22-24
<正>胡锦涛总书记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做过许多重要论述。但这两段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有效对比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要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表治本坚固,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积极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阐明了目前人类所面临灾害的严峻现实,提出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基地的图书馆,应当承担起防灾减灾--这一重要的科普教育职责,提高全社会认知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自身及广大市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本文就图书馆自身如何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提高全社套的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现状,从防灾减灾抗灾和保障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制定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完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对降低灾害损失,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各类预警的发布实况,分析乌审旗气象台2018年1月—9月已发布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北京减灾协会成立10多年来,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适时召开灾害及其对策会商和研讨会,为北京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减灾科学论证意见、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0.
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现代气象业务和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工作基础,初步建立城市内涝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提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推动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制度化,提高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水平,提高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力度,为全面推进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并且受到季风气候控制,极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危害严重,是阻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科技与体制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跨境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灾害风险协同管理国际合作模式,提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建议,倡导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启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技项目,实施“一带一路”减灾国际科研能力合作。“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动我国防灾减灾先进理念、技术与模式走出去,构建多国协调的巨灾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与减灾联动机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海外投资安全,培养防灾减灾高级专业人才,整体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3.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教育在地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理教育担负起防灾减灾教育的重任是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地理课堂作为防灾减灾教育的主阵地,要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谈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永乐 《科技风》2013,(15):235
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轻者是财产的损失,重则是生命的伤亡。因此,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目前,各省市对于影视制作节目和广告节目不绝如缕,而对于一些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却没有多少宣传。本文就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多采用多孔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且的。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科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文章就在涉及房屋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所属县进行实证分析,将气象现代化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进行研究。经统计评估分析: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均接近全面现代化指标水平,存在核心技术保障支撑、创新能力、资金投入等短板问题。应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保障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形成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强大合力,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减灾协会是在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减灾科技活动活跃开展的背景下,由部分专家倡议和几个学会联合发起,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10多年来,协会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和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作为综合性科技社团,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综合协调优势。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灾害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危害极为严重,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我国环境灾害日益频繁的重要根源,我们必须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减灾防灾的关系,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抗灾能力,尽量减免人为灾害及其对自然灾害的放大作用,以谋求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