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年轻时     
“年轻人”三个字,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不仅因为我也是一个年轻人,更因为我苦苦耕耘了六七个年头的那块小园地,就是用这三字命名的。它是温州日报上的一个专版。可以说,我认识温州并爱上这块土地,一切都是从《年轻人》开始的。记得大学毕业刚分到温州那阵子,对温州,就象许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样,心存三分戒备。对那里的年轻人,更是不敢贸然深交。早听人说,温州这地方乱,年轻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于是,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的活动天地仅仅局限在“外地大学生”这个小圈子里。  相似文献   

2.
一次易地采访触动了相隔千里的两个地区1986年11月中旬,我报派出两名记者,带着“如何深化我们孝感地区农村改革”这个问题,到河北省廊坊地区易地采访。这个决策和行动的背景是:我们孝感地区在取得第一步改革成功之后,笫二步改革进展缓慢,出现了两三年的徘徊局面。就此,地委组织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揭矛盾、找差距的反复讨论和分析,并派人到苏南、温州和本省先进地,市考察取经。这些活动,我们作了桕应的报道。全地区出现了正视现实、急起直追的劲头。但是也有的同志说:“苏南工业基础雄厚,‘苏南模式’我们学不了。”“温州有上千年的经商历史,‘温州模式’搬不来。”于是,我们想到了可比性更强的廊坊地区。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新闻世界》2008,(6):13-13
连头发里都蕴藏着商业智慧的他们,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温氏效应”。 中国哪一座城市最热?温州!在中国.能像犹太人一样富有经商热情和能力的.非温州人莫属。在这个炽热的城市,几乎全民都热衷做生意。温州虽然只是一个中小城市.但在80年代初,借成为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春风,温州人因地制宜地全力发展轻工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文献的重要数据平台,“温州人著作数据库”日前已正式上网,对外开放。温州素有“东南小邹鲁”、“文献之邦”的称呼,遗留下来的温州人著述文献数量十分丰富。温州人著作数据库第一次把温州人著述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和叙录。数据库内容分为作者小传与著作目录、版本等信息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13,(3):22-25
这是一次非常接地气的活动 胡剑谨(中共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温州商报承办的“品牌温州全国行”活动,是一次非常接地气的活动。这个活动富有成效,形成了品牌。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首先是个宣传团。“两海两改”国家战略(“两海”指的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两改”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编者注)正在温州实施,这个时机走出去,很好地宣传了温州经济、社会和政府的三大转型。其次,这是个招商团。温州正在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记者出去宣传了温州新的政策。这也是个学习团。走到农村、社区是“走转改”,走到全国各地的温州商会也是“走转改”的实践,记者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相似文献   

6.
“温州模式”,又称“温州农村经济格局”,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从实际情况出发,艰苦探索,勇于实践,自主走出的一种发展商品经济的独特模式。探索建立“温州模式”专题档案,是温州档案工作者秉承“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在档案工作领域开拓创新的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撰写该文,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增大的今天,在“熟人社会”日渐发育的温州,《温州都市报》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刚柔结合的富有“温州特色的新路子”,从而不断增强媒体公信力,赢得市场的青睐。目前创刊不到6年的《温州都市报》,以1.5亿元的年广告收入和31万份的发行量,在温州报刊市场独占鳌头,并跻身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行列。  相似文献   

8.
在温州,有200多万人跨出家门、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为真实反映众多温州人在外创业这一独特的现象,温州日报自2002年9月起,开辟了“天下温州人”新闻专版,对在外温州人创业的心路历程,予以真诚的关注。 专版创办18个月来,报社派遣几十名记者奔赴全国各地深入采访,或约请外地报社记者写稿,至今已编撰稿件1000多篇,发刊75期,积极反映了在外温州人艰苦奋斗的业绩,在宣传贯彻中共温州市委全会精神——“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天下温州人是一个谜 ——设版的初衷 天下温州人是一个谜。 有土有水有空气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相似文献   

9.
富人出路     
温州人以近20年来经商敛财的骄人成绩,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就连中国经济学界的顶级学者也把中国经济的未来寄托在“温州模式”上,小小温州竟担负着振兴华夏经济的示范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传媒、不同的权力监督机构,如何通过相互问的协作与互补,实现舆论监督效果的最大化?对于这个“不等边”的多边形,《温州都市报》、温州电视台、温州新闻网与温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合一”的合作尝试,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磨合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如今,无论《温州都市报》的“代表在线”专版,还是温州电视台的“实事面对面”栏目,都在受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2006年1月份,《温州都市报》的“代表在线”已经刊出106期(包括特别节目),温州电视台的《实事面对面》也已经播出120期,而由《温州都市报》就某个话题在网络上由人大代表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内容,就有六十余个。这几个栏目在运作期间,  相似文献   

11.
2020年5月,以“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冠名的混合制专业市场——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开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晚报》记者敏锐“嗅”出该新鲜事件蕴含的新闻特性,深“挖”市场开业折射的时代内涵,采写完成《“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精彩蝶变以民营企业家章华妹命名的市场昨开业》报道。  相似文献   

12.
秋风 《中国新闻周刊》2005,(2):i001-i001
中国人或许不缺乏企业家精神,或许不缺乏企业组织、技术改进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创新精神。温州产品大规模输出全球,温州人不靠垄断地位、也不靠补贴而大赚其钱,就可以证明这一点。2004年,温州人也制造了很多新闻:炒房,炒煤,还有组建财团。而西班牙埃尔切焚鞋事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如果今年要设立“创新精神奖”,也许最有资格得奖的,当属温州商人。  相似文献   

13.
信贷危机报道的主要做法潜伏期:有意引导适度预警温州民间借贷历史悠久,从家庭作坊开始长大的民营企业差不多都采用过“集资”手段或高利借贷.放贷在温州人眼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流向高回报的借贷市场空转,最终引发危机.  相似文献   

14.
二、现实观照:市场经济对人的“塑造”——经济新闻必须塑造“完满”的人明确经济新闻必须以人为主体,只是问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入”。1、市场经济对人的两种“塑造”。市场经济以人为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对人进行着正面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破除特权等级观念,促进独立自主意识,培植开拓创新和竞争意识,增强行为的文明性和自律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确立个人独立人格。这一切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结果,同时也是其逻辑前提。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却是完全抹杀了个人独立人格的。所谓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温州资本出现新“井喷”近来,温州企业在区域外的投资行为高涨,其资金数量之多,投资行为之众,形成温州资本的新一轮“井喷”行情:———2002年9月,温州资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集体下注巴中和自贡,35个温州老板与四川这两个地级市签下35单投资,总共砸下了15亿多元的巨资。基础设施建设、房产、工业、农业、教育……温州资本几乎是无孔不入。———苏州娄葑镇日前赴温州招商,当场签订了7个项目,投资达2亿人民币。———在新疆、甘肃、云南等偏远省区,善于跑马圈地的温州人同样将一个个“温州村”“温州工业城”搞得…  相似文献   

16.
前一阵子,有关“口不离”的“瓜子风波”的报道见诸报端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显然,就怎样对待在改革中有失误和偏差的人这个问题,在报纸上展开讨论,对更新观念,推进改革的深入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细读有关的报道、言论,却发现有的并不符合实际。比如,有的报道说“风靡一时的瓜子销声匿迹了”,“瓜子厂生产下降、一蹶不振”等等,而事实是,这种瓜子在上海市场虽有缩小,但在  相似文献   

17.
现场提问是记者的基本功。这次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温州日报》记者向温总理的提问,遭到许多人的非议。她问到,"您曾经在多个场合赞扬过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这次温州人展示了创业之外的另一面,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以很强的大局观念和大爱精神投入救援。  相似文献   

18.
樊水科 《新闻爱好者》2011,(11):102-103
一 何谓人文精神?这个杂混了中西古今多种内涵流变而来的概念显得含混不清,但其基本内核是稳定的。“精神”是什么?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是一种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勇气。而“人文”的核心就是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超越性”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身居“第三世界”的地市级电视台,只有努力生产出极具个性的节目(栏目),方能提升自己的识别指数,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在频道大战中挤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一凸现个性,方能争取观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大漠朔方的个性,“垆边人似玉,皓腕凝霜雪”是江南女子的韵致,惟其“这一个”,才使人注目,使人向往。地市级电视台身处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的包围圈中,只有靠自己生产出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节目(栏目),才能使观众停下手中遥控器的无边搜索,锁住频道,关注“市台”。凸现个性,方能进入市场。市场,这个无情之手已在伸向地市台的节…  相似文献   

20.
董约武 《大观周刊》2012,(19):76-77
温州是全国范围内“熟人社会”现象较为泛滥的区域,可以说已经发展到“畸形”的程度。温州人奢靡的人情消费风气长期以来是一个难以根治的社会陋习,本文作者为了做有关温州“熟人社会”问题的研究,对温州的人情消费状况作了初步的调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