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学习环境是学习环境发展的一次革新。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连通主义为理解个人学习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也为个人学习环境的建构提供了方法支持。本研究在对个人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以及连通主义基本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论证了利用连通主义理论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了"人"、"资源"、"工具"、"服务"等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及具体构建要求,包括(1)人:学习者要学会建立、组织和维系连接,教师要发挥其节点过滤和推荐功能;(2)资源:注意资源建设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并把握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3)工具:提供多样化的工具软件以便学习者混搭使用;(4)服务:注重"推"与"拉"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联通主义视域下的移动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网络时代下学习的发生过程,即知识是以不同方式进行联通、重组和再造。文章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利用该理论进行移动学习环境设计的可行性,并且根据该学习理论,构建了移动学习环境的基本结构,分别对其中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资源、支持工具、学习情境四个环境子要素进行设计。鉴于对联通主义理论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以期给学习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信息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Mashup站点(iGoogle、Netvibes、Pageflakes等)的信息构建难以满足学习者对个人学习环境的信息需求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探讨了Mashup个人学习环境站点四大系统(组织系统、导航系统、标识系统和检索系统)的信息构建。文章在讨论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的信息资源或服务需求(资源汇聚、学习交流、学习成果发布和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Mashup个人学习环境站点四大系统的信息构建设计建模方案,以期设计一个适合学习者高效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Mashup站点。  相似文献   

4.
关联主义视域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时代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为理解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参照,对学习者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引入关联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素"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及工具",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要素进行了重构,并根据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形成或创建连接"的隐喻,建构了实施有效个人知识管理的六个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教育界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呈改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面向学习的应用程序都将其重心从以官方开发(即:资源提供者或者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平台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平台。提出了由学习者自主订阅学习资源甚至开发各自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将通过iGoogle个人门户平台来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其包括了提供能够支持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以及个人学习活动的网络应用软件以及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的灌输式学习资源获取,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平台。通过与学校资源的共享,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可以通过此环境进行协作性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6.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当前移动学习的需要和社会变化,强调知识的联通、重组和再造。移动学习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节点中的知识链接起来,内化形成学习者个人的知识体系,这也是联通主义所关注的,即学习是链接建立的过程和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网络的过程。本文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概述,发现两者存在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要注重内容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交互性原则,期望能更好的为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激励与评价是情境认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情境性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激励的作用 情境认知的理论将学习设想为个人对现实的构建,因此,经验成为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利用的基础。为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学习环境,该环境可向学生提供支持,以促进个人对所体验到的世界的意义进行构建。该环境还必须提供互动的和持续的激励作用。这是因为激励能向学习者提供了信息内化的机会,从而有助于较高级的、原认知技能 (如:自我指导和校正技能)以及自我调节和自我评定能力的发展。在情境学习环境中,激励具有以下几种形式:模拟、支架(scaffolding)、指导(coaching)、辅导(guiding)以及利用认知工具和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教育研究的焦点逐渐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对学习的研究也逐渐从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转向对学习环境的研究。社交网络模拟了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其理念契合了社会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分布式认知等学习理论,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的社会性、关联性、分布性、碎片化、个性化等特征。本研究在分析现有网络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以社交网络模型为资源聚合与推荐框架设计新型学习环境的思路,对个人学习空间、学习资源聚合模式和个性化推荐引擎构建等学习环境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社交网络可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习环境内外资源的个性化聚合,并记录学习过程。通过对大量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辅助教学决策,优化学习过程,推荐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最后,本研究基于开源社会性软件Sakai OAE构建了个性化学习环境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学习环境在用户易用性和技术接受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和工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将成为最主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并且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学习。同时,数据的泛滥、知识碎片化、网络迷航等问题影响了移动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方法,培养数字导航能力,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已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及其一般的教学模式,论述了该理论对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带来的启示,构建了基于此理论的移动学习活动框架,并对六个基本环节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发展学习者社会—认知双连通模式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科学、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连通主义及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学习元的内容与活动整合、协同建构等功能,依托"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开展了实证研究,试图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行为投入,推动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帮助学习者深度理解复杂概念、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期为高校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促进各专业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昔日新生事物" 电子书包" 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课堂学习的一种辅助工具.在华东师范大学项目组制定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术语》国家标准草案中,将电子书包定义为一种个人学习的信息化环境的集成体.它整合了电子课本内容(资源)、电子课本阅读器(设施)、虚拟学具(工具)、数字化学习终端(设施)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平台),实现课堂展示课堂交互教学活动,为师生、生生之间的自主、协助学习和反馈提供有效支撑服务,这与心理健康教育育课倡导的"互动"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2.
远程课程学习资源是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辅助材料,是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的最重要的学习支持。也就是说远程课程资源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载体,同时也应承担起情景创设、学习引导、评价激励、促进交流协作等的重要的学习支持功能。当前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服务机构为学习者提供的课程资源俨然是电子化的教材,存在结构僵化、内容单一、缺乏教学设计支持以及资源与使用过程分离等问题。该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基于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构建课程资源,增强课程资源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引入本体技术灵活管理和使用日益丰富的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过程性资源素材;开展详细的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简明可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强调课程资源设计要遵循知识可视化原则,尽可能地帮助学习者系统、快速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该文最后以"西方经济学"为例设计并实现了该课程对应的学习资源,以此为各远程服务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3.
泛在学习的特征在于情境性、交互性、自适应性与个性化,本文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重视学习者在环境中学习经验的取得"为理论起点,讨论了教育云资源的泛在化应用与泛在学习的核心要素,阐述了教育云资源对学习者在泛在学习情境中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以及云资源支持下的泛在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杜晓冰 《华章》2007,(9):148-148
社会构建主义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多半是一种比较"孤立"的个人竞争行为,无法体现社会构建主义的要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社会构建主义有了用武之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的中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本文探讨的就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的热门领域。是下一代网络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在教育领域,云计算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环境与平台,将对学习者个人学习环境构建、学校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系统开发等带来积极影响。Google云计算服务,为教师和学习者搭建的师生协作平台,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学习环境设计兴起的背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环境设计的兴起源于社会文化的背景、物质技术的背景及认知科学、教育学、哲学等思想与理论的背景。学习环境设计是新时期教育思想和理论变革的一种产物,它是能够较好地体现信息社会教育特征的一种现代教学设计,旨在创立一种有效学习、积极学习的环境。学习环境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能给学习者提供认知工具,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建构个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e-Learning系统一直是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然而在终身学习环境下,个性化e-Learning系统必须要考虑如何提高学习者兼容性、资源充足性、智能挖掘性和推荐整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海量的差异化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对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思路,本文构建了一个开放式e-Learning个性化推荐服务,通过向学习者推荐完整的e-Learning解决方案,提出多种个性化机制,构建开放性学习社区,并通过Web数据挖掘技术挖掘解决方案,来解决传统个性化e-Learning系统所面临的这几个挑战.本文对该服务的概念体系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对终身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Web 2.0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个性化、社会性、开放性"的鲜明特性,为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审视,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实质是学习者借助各种Web 2.0工具,经由寻求知识、供给知识、互通知识、享有知识等活动建立起的关联与交互。为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知识开放共享环境建设"的发展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支持知识共享的Web 2.0个人学习环境,尝试依托课程学习深度剖析Web 2.0个人学习环境中知识共享方式与策略,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为实现对知识共享的支持,Web 2.0个人学习环境需要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知识库等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整体构建;交互是支持知识共享的核心机制。由此,促进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知识共享的方式与策略主要有三种:连通性交互、传递性交互和认知性交互。个案研究表明,这三种方式与策略对学习者的知识共享文化与态度、知识获取与整理能力、知识表达与传递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网络》2014,(Z1):91-93
正数量庞大而体型微小的知识通过大规模协作学习联系成一个巨型网络,每个学习者既是该网络中的一个独立节点,又是个人知识系统的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网络。网络时代的学习者将面临两大客观挑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一边是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数量,一边是碎片化的知识资源形式,在"巨"与"微"这两个极端面前,有学者就主张采用中庸之道,取长补短,既采用关联主义的"多连通"又主张新建构主义的"学会选择"和"零存整取"策略。两种网络学习理论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强调以学习者共同体为核心来开展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活动是联通主义区别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学习者共同体已成为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群体,但其知识生产属性尚不明确,亟待更深一步探究。由此,本研究借助机器学习领域中的词向量(Word2vec)语义分析工具,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为客观参照物,在同一个主题下对联通主义视阈下的c MOOC "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的知识生产属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c MOOC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呈现出三种类别的属性,分别是:主题聚焦性、理念时新性和视野广角性。而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生产则呈现出分层结构性、特定群体关注性和物质供给侧重性三种类别的属性。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进一步从生产群体、思维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等层面对比和剖析两类知识生产的影响和启示。作为以国内首门c MOOC为研究对象开展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属性与传统知识生产属性的对比实证研究,其结果不仅为国内、国际上以c MOOC为表现形式的联通主义知识生产实践提供了客观证据和直接指导,同时也首次探明了联通主义学习范式下的知识生产属性,为联通主义知识观及其知识生产理论的构建和充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