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龙  谢高地  鲁春霞  裴厦  张昌顺 《资源科学》2011,33(8):1475-1480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速度惊人,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改变了水体的自然环境,水利工程不可避免的对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水利工程影响鱼类主要分为直接的阻隔作用和间接作用即水利工程引起的水体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水文条件、气体过饱和以及水温等。本文以白洋淀为案例,通过分析近50多年来鱼类物种的变化来反应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工程的直接阻隔作用和入淀水量的减少是白洋淀鱼类消失的重要因素。建议今后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正专家简介:陈毅峰,1963年出生,博士,200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河流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鱼类系统进化和生物地理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近20项国家、中国科学院以及农业部和西藏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已发现鱼类2个新属、10多个新种。主编完成专著1部,参与完成3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相似文献   

3.
贾银涛  陈毅峰  陶捐  何德奎 《资源科学》2013,35(7):1490-1498
基于2009年11-12月和2010年3-4月对增江流域13个样点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增江鱼类群落特征现状及历史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8科60属.与20世纪80年代调查结果相比,物种数相差较小,但两次调查均采集到的鱼类只有43种,种类相似性指数仅为0.44.调查发现新记录种29种,其中多为小型鱼类.但历史记载的26种鱼类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增江鱼类生态类型目前以习缓流或静水、中层栖息、杂食性、定居性鱼类为主.较历史相比,洄游性鱼类种类所占比例变化最大,从19.12%降至11.11%.亲流型种类物种组成相似性变化最大,物种相似性指数仅为0.25.目前增江支流渔获对象在多度和数量上均占优势的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南方波鱼(Rasbora cephalotaenia steineri)、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其中宽鳍鱲为绝对优势种.干流地区为尼罗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等,其中,尼罗非鲫是绝对优势种.曾在80年代占据增江渔业主体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物种渔获量已大幅下降.调查发现入侵鱼类4种,其中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和尼罗非鲫在20世纪80年代调查中未发现,为新记录种.调查结果表明增江地区鱼类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由该地区大规模挖沙、水坝建设、不合理捕捞、外来鱼类入侵、水域污染等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4.
我1964年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以后,从事过长江鱼类鱼苗资源调查、水污染生物学、青藏高原水生生物综合考察、珍稀濒危动物白(既鱼)豚的生物学和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生物生产力开发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但自己认为在科学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在有关鱼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方面.  相似文献   

5.
余夫 《百科知识》2007,(10S):10-12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万里长江,气势雄浑,波澜壮阔,不仅给沿江人民以舟楫之便,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世界瞩目的珍稀动物白鳍豚就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现场查勘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基础资料进行整理,结合黑龙江省富锦市锦西灌区工程的设计方案,分析锦西灌区工程运行后取水导致水文情势变化而对水生生态尤其是鱼类造成的影响以及灌区退水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根据水资源和水生生态保护要求,提出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问题,在近20年才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这是因为人口爆炸和工业化造成森林加速消失、环境恶化,大批物种已经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之中.生物多样性正受到空前严重的威胁.这不仅是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全人类未来生存的大问题.不仅科学家应该关心,政府有关部门和全人类都应该关心.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现在该是采取有效措施的时候了,不能象人口问题一样,再付一次昂贵的学费了.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用定点随机采样,活体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巴嘎雪湿地水生纤毛虫的物种组成、分布以及它的群落结构特征与水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纤毛虫37种,隶属于3纲10目26科27属。其中前口目(Prostomatida)为优势类群,优势度为35.14%;优势种类主要有大弹跳虫(Halteria grandinella)、似膜袋虫(Cyclidium simulans)、亮刀口虫(Spathidium lncidum)和多变斜板虫(Plagiocampa mutabilis)。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秋季水生纤毛虫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7;各样点水生纤毛虫的物种相似性在0.04~0.42之间,从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说明水生纤毛虫群落特征区域差异性明显;群落特征参数与主要水体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秋季水生纤毛虫物种数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睿  韩震  程和琴  江红 《资源科学》2010,32(4):600-605
本文根据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网站的东海区生物资源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利用Ecopath模型对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海生态系统存在4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一些草食性的动物;第三营养级为第一级肉食动物;第四营养级为第二级肉食动物,并且大多为杂食性鱼类。东海区生态系统分为32个功能组。东海区Ecopath模型基本参数主要有:生物量(B)、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消耗量与生物量的比值(Q/B)和生态转移效率(EE)。Ecopat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捕获为5.761t(/km2·a)、总消耗量为2621.630t/(km2·a)、总输出为106.339t/(km2·a)、流向碎屑总量为1303.487t(/km2·a),总生物量(不包含碎屑)为73.478t/km2,系统总流量为5393t(/km2·a),数据表明东海区的营养水平、生产力水平和饵料生物水平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初级生产力与呼吸量的比值为0.825,说明东海区生物资源栖息环境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生态系统连接指数和系统杂合度分别为0.172和0.199,表明东海区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捕食活动复杂性还比较低;捕获平均营养级为3.1,较往年有所降低,说明东海区的生物资源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学特征及恢复与重建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拉萨"拉鲁湿地"草场植被由沼泽和草甸组成,两者合计占湿地总面积85%以上;其次是荒漠和灌丛,占15%.沼泽植被以水生芦苇为健群种,伴生苔草、香蒲、三角草等.实测亩产鲜草达2108.8千克±791.3,土壤PH6.3-6.8;草甸植被由沼泽退化而来,植被以小嵩草、藏嵩草等为健群种,亩产鲜草701.7千克±34.4,土壤PH6.9-7.1拉鲁湿地物种多样性表现植物十八种、兽类7种、鸟类14种(含国家Ⅰ级保护鸟二种)、鱼类5种.原始自然景观良好,是物种多样性保存完正的原始基因库.九十年代后因多种原因,湿地破坏严重、面积缩小,植被种类和产量锐减,鸟类兽类灭绝、鼠害严重,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为此,本文介绍了拉鲁湿地的生态学特征,并从政策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对拉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具体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