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电视剧批评可以从创作者、情节、受众三个方面切入.从创作者来说,传记式精神分析方法应受到重视;从电视剧内容来说,精神分析理论原则上几乎全部适用于电视剧的内容分析;从受众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在某些条件下精神分析理论仍然能够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2.
港澳台之窗     
精神分析书籍引进台湾虽已颇有历史,却从未像近年这样书潮汹涌。除了已陆续出版一批有关弗洛伊德等著作外,新成立的行人出版社也即将推出由法国著名学者尚·拉普朗虚、尚一柏腾·彭大历斯著的、研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精神分析辞汇》。行人出版社编辑周易正指出,《精神分析辞汇》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阅读弗洛伊德的方式。它同时采取历史、结构与批判的态度。也就是说,这本书对弗洛伊德所提出的重要概念,不但能追索它们在弗洛伊德不同时期的理论位置,而且能从弗洛伊德整体作品中,衡量出它们与其他概念的消长,并且批判地提出更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纳塔莉·沙鸥女士以伦理学为中心、以研讨班为文本依据分三个方面对拉康精神分析伦理学展开讨论:与科学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包括宗教与性),精神分析的传递(通过结构语言学和现代"数学型"对精神分析理论再反思)。借用现在的时尚语言,沙鸥教授是要导引我们去追寻拉康思想的前世今生。对于我这样的精神分析的外行来说,可能在阅读中(特别是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问题时)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众多理论、态度、倾向及流派的混合体。其中,精神分析学说为后现代语境下的图书馆学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和诠释其思想的方式。本文阐述了精神分析下的无意识后现代图书馆学和文本后现代图书馆学。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杨婧楠 《今传媒》2014,(5):83-84
作为一部一流的精神分析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基本功优秀但心理残缺的芭蕾舞演员Nina因为不堪精神的重负,将自己一步步引入歧途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本文以Nina的性心理变化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基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力比多"发展理论、"俄狄浦斯"情结、性的抗拒与压抑过程等概念,简要评述电影中的"欲念",探究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观众行为以及文化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解构主义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理论,对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特性与本质做出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阐述与论证。  相似文献   

7.
一、与世界接轨:80年代的中国电影批评理论 邹赞: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译介国外电影理论,如《(搜索者)——一个美国的困境》《精神分析与电影:想象的表述》等,同时尝试以当代中国电影的实践去挑战西方理论,这些西方理论资源涉及符号学、叙事学、精神分析等,这期间您经历了一次“语言学转型”。您多次提到过当时开办的电影理论讲习班,一批大师级西方电影理论家到中国传经布道,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  相似文献   

8.
2000年,后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辞世九年之后,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拉康研究专著《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写于这样的一种语境下:国际后精神分析学其实已经数易盟主,但国内研究界关注的中心仍然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传统精神分析理论。虽然零散介绍拉康的论文与译作已经出现,但与拉康在国际后精神学的地位相比,却相距其远。此后中国大陆与港台地区的拉康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创新扩散、使用与满足,意见领袖以及精神分析等理论分析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后结构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后结构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其受众理论都以西方国家为背景,对女性受众的解读能动性持悲观看法,却仍然坚持女权主义立场,探讨女性受众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进行自我确认的心路历程,揭露女性所受的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析学说与信息用户心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精神分析学说博大精深,且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本文应用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核心理论,从用户信息需求的本能分析、人格三重结构与用户个性分析、潜在信息需求分析、唯乐原则与用户信息行为倾向等四个方面,揭示其内在本质关联性,期望为用户心理研究开辟一块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1,(9):125-127
哭泣的尼采与中产阶级的精神分析 当尼采哭泣/【美】欧文·亚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从章士钊1929年给弗洛伊德写信,渴望成为精神分析的中国传教士开始,精神分析与中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对当今的电影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精神分析学中的人格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入手,分析了美国导演托尼·凯耶执导的影片《超脱》,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女性角色设置和电影的救赎主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名的电影导演之一,他一生坚持创作惊悚悬疑片,部部作品都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佳作。他是第一个把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搬上荧幕的导演,他认为社会最需要关注的便是精神心理问题、人的欲望问题,并成功地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希区柯克的三部经典影片《爱德华医生》《惊魂记》和《艳贼》,可知他是如何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三重人格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及“梦的解析”的。  相似文献   

15.
1<阅读疗法>与王波 阅读疗法在国外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医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学和图书馆学等多个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钟友彬同志将他对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书稿寄给我。他是我国享有盛名的心理分析专家,从我们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系列心理学丛书中获得信息,也愿加入我们的著译队伍。看到他的书稿,一个念头突然萌生而出:目前我国出版界对精神分析理论介绍得多,评论得少;翻译得多,著述得少。钟先生对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白大陆 《新闻传播》2009,(10):23-23
埃里克&#183;弗洛姆(Erich&#183;Fromm)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融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创立了他自己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其中社会潜意识是他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广告作为一门学科、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心理学有着不解之缘.本文试图用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观点来解释它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进入文学领域,如果从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1908年)算起的话,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该是总结的时候了。E.库兹韦尔和W.菲利浦斯编选的这部论文集,便带有一定程度的总结性。  相似文献   

19.
琚世颖 《大观周刊》2011,(14):91-91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本文探讨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与精神分析学说之间的关系,论述她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沪港社会中的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节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挖掘,显示了她卓越的精神分析才能,从而开辟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精神分析之路。  相似文献   

20.
麦茨结合精神分析学与符号学,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移置”与“凝缩”概念按照拉康的理念“投射”到修辞学所言的“隐喻”“换喻”的对立结构上,从而论证隐喻之于电影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直接影响到了导演钟孟宏的多部创作。钟孟宏在作品中按意识逻辑比对物质世界中相关要素,创造符合物质现实的影像外形,寻求影像与物像的相似性。其新作《瀑布》将意指设置于类梦化编码、符号性隐喻以及视觉化表征三方面,建构起一部含混多义的台湾地区现实影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