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基本现代化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建立在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生活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一种社会经济状态。从城乡发展状况,地区发展状况,结构转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设五个方面论述了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突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规划了我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促进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面向新世纪,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选择。如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和世界性现代化背景来看,就会发现:传统的静止思堆方式,已经不能胜任时代要求;只有以发展的和实践的观点,才能正确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空坐标,才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在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上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才能正确把握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奋斗目标。要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小康水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是宏伟的,也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小康水平,是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描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前20年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最早提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省份之一。2005年6月,江苏省委、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从现在到2010年,是江苏认清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逐步缩小差距、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那么,江苏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如何?本文将分别从江苏社会、教育发展的现状等方面来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习》2007,(4):46-4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小康社会的内涵、特点、指标体系、建设的重点及邓小平与小康社会的关系作了全面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我国在21世纪初的奋斗目标,是根据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时,把邓小平首创的“小康社会”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发展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的宽泛内涵、目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界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上指明了我国人民新世纪新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主论基础,并经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形成了邓小平“阶段性”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历经了从“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台阶式”发展思想,并到“具体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思想的两次大飞跃,凝结了两代领导人的集体智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最新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进入新世纪,学习掌握邓小平的“阶段性”发展理论,必将增强我们分阶段有步骤扎扎实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至2020年要达到的一个阶段性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理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目标方向,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目标与理想方向”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就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而言,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而言,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宏伟纲领,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上的精神支撑、政治上的思想基础、文化上的重要环节,并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出发,着重讲述了心理学在 这个建设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概括与总结,是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以和谐为特征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既体现了我们党正视现实的智慧和勇气,又顺应了社会发展,是以和谐为特征的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被视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推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高校德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德育工作对小康社会的建成具有导向性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深刻认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助推小康社会的建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我们现在建设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具体指向。所以我们必须努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这几方面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必须实现农村的小康,而农村教育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本文从新疆农村教育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分析了新疆农村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改革的方向与途径,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的城镇化步伐、最终解决新疆的“三农”问题都离不开农村教育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时之“小康”不外有三重含义:一曰生活稍有所安,一曰“家天下”之礼治杜会,一曰家境相对宽裕。近世又有康有为之小康社会理想,旨在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小康”之用诸现代,是邓小平对古人用于指谓物质生活水平的“小康”概念的革命性再造。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当初提出的建设“小康”或“小康社会”之含义的最新丰富和发展。现代小康社会理想根本不同于古代和近世的小康社会理想;现代小康生活亦根本不同于古人囿于自然经济的狭隘条件所向往的“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18.
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本分析了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情况,探讨其发展中的问题,说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一致性,论证了坚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我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三个法宝”,建党八十年之际,江泽民又开创性地总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通过“三个法宝”和“三个代表”的比较,说明二具有同质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