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建平著《敦煌文献丛考》已于2005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论文集是作者18年来从事敦煌学研究的成果,该书共收集了21篇文章。其中有关《尚书》残卷研究的有《敦煌本〈尚书〉叙录》、《BD14681〈尚书〉残卷考辨》、《敦煌出土〈尚书〉写卷研究的过去与未来》等4篇文章,有关《诗经》研究的有《敦煌〈诗经〉卷子研读札记二则》、《跋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诗经〉写卷》等4篇文章,有关《礼记音》研究的有《唐写本〈礼记音〉著作时代考》、《唐写本〈礼记音〉所见方音考》等4篇文章,有关《刘子》残卷研究的有《敦煌遗书〈刘子〉残卷校证》…  相似文献   

2.
王淑民 《家教指南》2001,(4):129-133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中,有四份残卷具有共同特点,它们是S.6245V、S.8289、S.9431V、S.9443V。首先,四份残卷全部残存写卷的下半部;其次,四份残卷的墨色、书法、行款均相同;第三,写卷所用纸质、色相相同;第四,书写的古脉法“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的内容贯穿四个残卷中。据此,可将四份残卷连缀起来,并可统称为《脉书残卷》。  相似文献   

3.
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的文本顺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古代典籍中散见的佚文,对道教散佚经典《升玄内教经》几件不明卷次的敦煌吐鲁番写卷的卷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两件敦煌写卷的文本进行了拼合,从而对道教佚经《升玄内教经》的文本顺序进行了排列,以期能够更好地恢复这部中古时期颇为流行的道教经典的旧貌。  相似文献   

4.
王伟琴 《课外阅读》2010,(11):178-179
z于P.3451残卷变丈中的“尚书”及其篇名,1937年孙楷第先生在《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认为“尚书”指张淮深,并拟变文名为《张淮深变文》。之后,王重民先生的《敦煌变文集》、潘重归先生编的《敦煌变文集新书》、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及其增订本、黄征先生、张涌泉先生校的《敦煌变文校注》等都沿用了孙先生的看法。笔者在对P.3451残卷歌颂对象考证的基础上认为P.3451残卷变文的“尚书”应为两个一一张议潮和张淮深,其篇名似应为《河西节度使张尚书变文》。  相似文献   

5.
正陈于柱著《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2016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发病书》是中古稀见典籍,十多件敦煌写本《发病书》残卷的发现,弥补了中古传世文献之不足,为解决《发病书》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保存并丰富唐宋时代的文献典籍,并为中古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素材。《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分为文献《整理篇》和《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对流散于中外各收藏机构的敦煌写本《发病书》逐一进行录文、校注,尤其注重对不同收藏单位敦煌术数书残卷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讳字,能大致推断天津艺术博物馆、日本永青文库藏敦煌写本《文选注》写于唐德宗时代。在性质上,这两个写卷属于讲章的记录。其内容能让我们看出敦煌一地讲学《文选》的一些情形,特别是其与当下科举的密切关系;或者说,这种讲解是唐代科举下《文选》兴盛的产物。这也足以证明讲章与科举的某种近属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写卷羽56号为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至第6卷的内容。该文移录了此残卷的内容,并以高丽藏本、碛砂藏本、《慧琳音义》转录之《玄应音义》以及碛砂藏本《华严经》经文对勘,作了详细的校勘。在此基础上,就写卷《玄应音义》与慧琳本之关系、《玄应音义》所据佛陀跋陀罗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与敦煌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传世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卷品开合不同以及高丽藏本、碛砂藏本与慧琳本的关系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妙法莲华经》在敦煌文献中存有多种卷本,且不易跟《添品妙法莲华经》与《观世音经》区别开来,这使得我们难以对该经的残卷作出准确定名。本文通过全面普查目前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将其中39号缀合为10组,以示缀合对于敦煌佛经残卷定名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指俄藏本Ф-242a(L.1452)和法藏本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诗甲·补亡"类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诗甲·献诗"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诗序和曹植的《上责躬应诏诗表》。俄藏本有注。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俄藏本的注释和法藏本的原文都与今存其余各本《文选》有异,可以补注今本《文选》的原文和补充李善注与五臣注,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讹误,以作校勘之用。俄藏本的书写时间定在唐太宗时期比较可信。法藏本的书法与梁陈间的佛教经书书法风格似有相似之处,其书写时间可能在梁陈之际。传入敦煌的时间大致在"侯景之乱"和"江陵败亡"之后、隋代之前,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新校张先堂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P.2555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唐人诗文作品抄卷。此卷抄录唐人诗190首、文2篇,除其中的16首诗、1篇文外,余者皆系不见载于《全唐诗》、《全唐文》的唐人佚诗、佚文,因而此卷实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11.
刘芬 《文教资料》2014,(30):72-73
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中,佛经写卷占了很大一部分,《大正藏》是目前学术界广为运用并且比较完备的中文大藏经,然而由于《大正藏》出版年代较早,没有充分利用敦煌写卷,虽经多年连续增补修订,依然因其校异不校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经文的理解。本文选取《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中有明确纪年的佛经写卷,对校《大正藏》中相应内容,从文字学的角度比勘异文,并对其异文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敦煌本《六字千文》初探邰惠莉目前所知敦煌遗书《千字文》有真书、草书、习书及注本共38卷。①其中斯坦因11卷、伯希和25卷、北图1卷、目前所知俄罗斯1卷。②《六字千文》只存2卷,为S5467及S5961。《六字千文》没有传世本,遗书中只存2件都为残卷,...  相似文献   

13.
敦煌残卷P.255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唐代文学抄卷,此卷原藏法国巴黎图书馆,首经王重民和舒学先生整理,发表于1977年12月出版的《文史资料丛刊》第1辑。但这个整理本仅收"供名氏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共72首诗作,并以为这72首诗即残卷之全部。故后来高嵩先生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便以这个整理本为底本进行考释。1983年,柴剑虹先生首次披露了P.2555残卷全貌,此卷除王先生校录的72首诗作外,尚有116首诗和2篇散文作品。这全部190首诗文作品,只有16首诗…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人民医院校释的《脉经校释》中有69首古代方剂在注释条中列为“待考”,按语指出:“但其中丸、散、汤、剂,多属古代方剂,目前尚未知其内容,有待进一步考证。”敦煌遗书P.3287写卷,罗氏旧题“《脉经》残卷又二”。该残卷所载古代方剂有7首容易辨识,与《脉经校释》中待考方剂的名称及其主要内容相同或相近,可补王叔和《脉经》之未备。敦煌《脉经》前7行、后6行残缺,存3571字。周笃文先生从唐时避讳字推测,认为该写卷抄写于公元6世纪末的武周年间,距今1300年。敦煌《脉经》存古方剂名称计13首,从卷末文意推测,还载方剂及药物,惜已残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7,(3):48-60
俄藏敦煌《大般涅槃经》写卷共有1300号,其中有北本1283号,南本7号。此外还有《大般涅槃经后分》写卷18件,其中1件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卌一"。从字体看,俄藏敦煌《大般涅槃经》写卷多为楷书,但有65件隶书或者隶书意味较浓的写卷。俄藏敦煌《大般涅槃经》写卷多为残段碎片,经过比对发现,可以和《国图》《英图》及《晋魏隋唐残墨》写卷缀合的有12号,《俄藏》残片间可缀合的有143号55组。俄藏敦煌《大般涅槃经》写卷主要有三个特点:碎片多,隶书写卷较多,《俄藏》残片间可缀合的件数多。这些特点,和俄藏敦煌《大般涅槃经》写卷的来源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敦煌残卷《南华真经》、《庄子》及宋以后之流传本作比较研究。首先介绍敦煌卷子的残存情况,在此基础上就敦煌残卷的避讳实际,推断《庄子》称经当在唐初,借以驳正通常认为是玄宗时期的说法。文章的主要部分是将敦煌残卷与宋本对勘,举例说明残卷优于宋本,今通行本《庄子》文字上的扞格不通、费解处,多起源于宋本之误。以此证明敦煌残卷《南华真经》有较高之较勘价值。本文部分内容曾在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谈考古发现的道教解注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若干年来,在敦煌地区考古发现的五凉时期的墓葬中,不断出土有墨书或朱书在陶器上的与墓主及其亲属有关的文字。过去,罗振玉在《古器物识小录》中曾笼统地称这类文字为镇墓文,并一直相沿了下来,但若仔细分析这类文字的内容,还是可以分为若干小类的。敦煌出土的这类文字中,常有解注类词句,而在内地出土的书写在陶瓶上的同类文字,有自名为解注瓶的,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把有解注类字样的这类墓中文字称之为解注文。敦煌所出大部分属于此类文字,而迄今还未有人作过系统研究,其实这类文字对我们了解早期道教的形成以及早期道教在敦煌地区的传播和流行都是很有帮助的。下面结合道教文献与非道教文献谈谈这类解注文。  相似文献   

18.
王丛慧 《学语文》2015,(3):56-58
出土文献中《老子》出土的版本最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甲乙本《老子》,郭店简《老子》和北大汉简《老子》共四种,本文利用出土的这四种版本的《老子》和通行本的《老子》相互对校,发现通行本《老子》的三则错误:通行本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应依简帛本作"无名,万物之始";通行本第五章的"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应依简帛本作"多闻言数穷,不若守于中";通行本第八十章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应依简帛本作"使民重死而远徙"。  相似文献   

19.
传世《文选》李善注本和五臣注本多相混淆羼杂,二本原貌久已失传。所幸敦煌藏经洞出土唐高宗永隆(680—681)年间所抄P.2528《西京赋》写卷尚是李善注原本,可据以厘清后世《文选》版本的传承演变过程。基于敦煌本考察日本猿投神社所藏弘安本、正安本《文选》(皆存卷1),可知后者与李善注本高度吻合,前者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五臣注本特征,同时拼合了一些典型的李注本异文。而弘安本、正安本中溢出李善、五臣二本范围的少量异文,则可能是日本学者讲习《文选》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敦煌唐写本《西京赋》残卷校诂伏俊连(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西京赋》残卷见敦煌写本伯2528号,最早由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影印刊布。前部分残缺,起自“井干叠而百增”,“井干”二字仅存左半,至赋未李注止。末标“文选卷第二”五字,别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