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汉语拟态词的分类、词形构成、语法功能以及感情色彩进行探讨,得到了以下结论:(1)分类:四字熟语、ABB型、AABB型、ABAB型、A里AB型和AA型六类。(2)词形构成:双音节、3音节和4音节词。(3)语法功能: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4)感情色彩:"A里AB型"一般表示轻视、憎恶的主观感情。其他类型的词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时,表示强调或者程度大的意思。但当充当定语和谓语时,它已经失去了可爱和亲切的意思,也不能表示程度小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桐城方言中有丰富的ABB式形容词,A与BB主要有主谓式、后补式、联合式、附加式等四种结构方式,BB往往以摹状、比拟、比喻、通感等修辞方式与词根A构成词,ABB式形容词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宾语等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ABB式重叠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宋代汉语语法代表文献《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1]中的ABB式重叠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多样,最主要的附加意义是形象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程度变化的意义存在于部分ABB式重叠中。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和定语,“de”尚未发展为状态形容词的形态标志,宋代的ABB式重叠还处在由非固定形式的短语结构演变为凝固形式的状态的选择淘汰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汉语小句可充当谓语以外的各种句法成分,汉语小句同英语类西方语言中关系化不可同日而语;汉语中不存在关系化现象,也没有论元饱和化要求;西语中若干类型从句可归并入汉语定语位置小句;定语位置小句与普通定语无二,中心语同定语小句间连接词多样化:助词"的",指示词,量词,数词;连接词分工有二:定语/中心语标记功能  相似文献   

5.
成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实词,分别对成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宾语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成语大多数具有动词性,其次为形容词性、副词性和名词性。将统计结果与北大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中的部分成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成语所能充当的语法功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6.
判断句:用来判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辞海·语言分册)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这种“也”字煞句和用“者”“也”照应的句子,是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王力·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有主谓、述宾、述补、定中、状中五种。由于汉语句子与短语的结构构造基本一致,所以汉语的句法成分根据构成句子的词与词之间不同的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和独立语。主语和谓语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但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其典型特点就是句子的结构很松散,话题突出,主语可有,也可缺失或省略,没有形态标记,这些特点让学习者无法轻松辨析主语。因此,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对主语如何界定,如何区分主语和话题,给留学生理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主语和话题的教学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句式,把它与“被”字句比较更有必要。从主语的定指性、全句施事受事的位置、谓语动词的性质、“被”的可替换性、副词和能愿动词的位置、全句宜用的人称主语的感情意义、相关句式的转换及移位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内在联系,从产生的时代、谓语动词带补语的情况及所加状语的最少数量、“被”是否引进施事等方面探讨两种句式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弄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一些古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般论著很少或没有提及的语法现象,包括:特殊的宾语前置现象、用否定副词不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意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双宾语句、短语充当谓语构成的使动关系句和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者字短语等。  相似文献   

10.
“硬核”是由英文单词“hardcore”直译过来的,主要表示在某方面很厉害、很专业、高端。“硬核”一词可以与名词、动词、副词组合,在句中能够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还可以作为话语标记来使用。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多,“硬核”一词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使用范围,同时其语义也发生了泛化,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有语言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一种是状语同谓词中心语句法与语义相一致的情形;另一种是状语语义指向主语、宾语及状语语义的双指向等情形,这表明状语具有多功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名词能够与动词组合构成N+V状中短语,其性质是动词性的,在句中能作谓语、定语、主语和宾语。N+V状中短语在作谓语时,其中的名词性状语N从语义指向上看,有时指向谓语动词V,有时指向结构中的其他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阶段,语法部分“兼语式”(或叫“兼话句”)的教学是个难点。因为:一、兼语式和连动式容易混淆;二、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宾语的句子难以判别;三、兼语式与主谓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似是而非。  相似文献   

14.
“此其……”句式是古汉语常见的句式之一,学界大都以为“此其”乃代词连用。我们以为这一解释不尽妥善。这里略抒管见,以求教于方家。“此其……”句式中,“此”是个指示代词,这一点无庸置疑。问题主要在于“其”字上。按照“其”的性质,“此其……”式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代词+代词“此其……”全式是一个判断句,“此”是主语,“其”是名词性谓语的定语或者定语的一部分,可译为“他”、“它”、“那”等。如:“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 二、代词+副词“其”表示一种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大概”、“也许”等,修饰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者”字结构不能做后置定语。所谓的后置定语,其用法一是充当同位语,一是在表示大范围与小范围的关系中属小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一种综合—分析型语言,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这两种语言形态的不同,将导致其句子的各主要成分在词序上出现一些不同和相似之处。本文将对英语和汉语的句子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作一个比较分析,以期对英汉翻译起到一点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介词短语在句首、句中做状语以及在谓语后做补语时的位置意义的不同.句首状语与句中状语的不同主要是说话人心理视点的不同,而状语位置与补语位置的意义差男在于状语位置表达的意义为:从某一方面对动作行为加以限定、描写,补语位置则表示动作行为或动作行为致使事物最后到达的处所、方向、对象、结果、目的等.另外,状语位置和补语位置语义上的另一重要差别是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不X不Y"和"没X没Y"格式的句法功能进行比较分析."不X不Y"和"没X没Y"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句法成分.但是两者又有一些差异:"不X不Y"格式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补语,其次是作定语和状语,作主语的情况很少.  相似文献   

19.
分析英汉语言在句内语序层面包括句子主要成分、定语、状语、复杂定语和状语以及句间语序层面主要是复合句逻辑关系及时间顺序方面的差异,明确句序调整在语言差异方面的根据,结合翻译实例分析语序调整具体的策略,总结语言差异意识在句子翻译及整个汉译英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1.作为词。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带宾语,词性为及物动词;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词性为助动词,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在句中充当状语。2.作为语素,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还通“贪”,通“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