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漪 《师道》2005,(6):6-8
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但一辈子学做教师!汉代的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讲: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形可以为表仪”。“智如泉涌”,就是你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形可以为表仪”,就是你思想言行能够做别人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黄俊 《新教师》2019,(9):78-79
身边有很多教师也爱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问,世界这么大,怎么去看看?该去哪里看看?至少,要先做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因为“书中乾坤大”,读书会让我们拥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和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去看懂这个世界,看到精彩的世界。为什么要读书?  相似文献   

3.
这样做“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更好宜城县孔湾中学张海鹰(441400)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中安排了研究阿基米德定律的演示实验。若按此演示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定律,学生就会有这样一个错误观念:“有多重的液体溢出,这物体所受浮力就有多大。”因而...  相似文献   

4.
乔·吉拉德是位世界金牌汽车推销员,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一条黄金营销定律,即250定律,该定律有力地论证了"顾客是上帝"的真谛,他的成功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从业者,250定律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成了服务行业制胜"宝典";学校教育,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同样存在着250规律发生作用的"土壤",因而,作为"一校之长"的校长,要善于从乔·吉拉德的250定律及其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营养,勇做教育领域的"乔.吉拉德",缔造教育奇迹。  相似文献   

5.
做智慧型的教师似乎是当下很热的话题,但怎样的教师才谈得上是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如果以为掌握了一门技术,参悟了一种方法就获得了智慧的真谛,那实在是一种肤浅的认知。对于智慧,很多教师只是停留在“器”(工具)、“技”(技术)、“术”(方法)层面,缺乏“道”层面的领悟。《易经》说:“形而上者之谓道。”“道”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诚然,“道”是智慧的最高境界,但它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目标,但是,追逐它并努力靠近它当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李向华 《文教资料》2011,(34):162-163
作者从一则教师育人的故事引出“教育智慧”这个概念,结合亲身经历,探讨了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这一问题,分析了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来源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做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一、课前“做”,实现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之前,可以“做数学”。课前“做”,学生能拥有更为广阔的思维空  相似文献   

8.
智慧之如灵魂犹如健康之如身体,因而做个拥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就成为广大班主任的共同追求。拥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的工作是高效的。他(她)把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当作科学和艺术去思考和追求,不是拼时间和体力,而是花心思和脑力。按照新华字典的解释,所谓智慧,是指对事物迅速、正确、灵活的感悟理解和处理能力。这里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智慧的本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通过解决问题体现出来,这种能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孔夫子早在三千年前就已说过,而作为老师的我却未曾真正的实践过,真是汗颜。尽管多年来“如何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做一个令学生喜欢的英语教师,怎样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课感兴趣”,都是我时常在思考的问题.可我始终都没有落笔总结。恰逢教育界大谈教师素质和教学智慧这个话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陈燕 《物理教师》2023,(2):61-6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材中多采用定性实验.本文创新设计了教材“做一做”栏目的实验,能够定量探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参与数学新课改实践的教师,要扎根课改实践,通过“做”、“坐”、“作”的实际行动,进行反思性实践,发展自己的实践性智慧,实现富有创意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倡导“义务论”,以“绝对命令”作为行为原则;功利主义道德哲学倡导“功利论”,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行为原则;德性主义道德哲学倡导“实践论”,以“实践智慧”作为行为原则。我们从德性主义的视域对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道德哲学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在德性主义视域下的道德追求应该是做一个有德性的人。这种德性,即实践智慧,表现为“中道”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人生若有来世,让我再做一回女孩吧。我喜欢做女孩。我喜欢做女孩。女孩拥有最多最美的色彩:火红、粉嫩、桃红、桔黄、桔红、橙黄……女孩喜欢它们是天生,穿上它们是必然。可男孩不行,属于他们的只有黑、蓝、绿,单调而乏味,要是戴副眼镜,再有点小胡子的,在这些颜色的映衬下,他们就显得更“老气横秋”了。我喜欢做女孩。女孩拥有许多有特色的称呼:打扮漂亮的叫“靓女”,文静内敛的叫“淑女”,文才横溢的叫“才女”,多愁善感的叫“林妹妹”,泼辣率直的叫“辣妹子”……就连一身男孩子打扮的,也有“假小子”的美名。男孩就不同,属于他们的只有自…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中 ,“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被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 .这节课内容是为牛顿第二定律做知识准备 ,实际上是从牛顿第一定律向牛顿第二定律过渡的教材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 ,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一节首先要结合实例说明 ,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物体运动速度 (大小或方向 )的改变 .即物体有了加速度 ,从而把牛顿第一定律关于“外力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认识上升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  相似文献   

15.
教师,工作平凡,但意义与责任重大。做教师,就要争做一名好教师。怎样成为一名好教师?我认为要用智慧做教师,做智慧的教师。1.智慧的教师不断学习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只是比学生早学几年而已,不学习就要落后,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不少学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 W”中的功 W的确切含义提出了疑问 .课本中对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 W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ΔU.通过学习 ,学生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功可以理解为是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或物体对外界所做的功 .但进行了下列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 ΔU=Q W”的习题训练后 ,学生对定律中的功 W的理解反而模糊了 .例 1 如图 1所示 ,容器 A、B各有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轻活塞 ,活塞下面…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习题训练结构一般可概括为:复习、准备题——例题——做一做——练习题.“做一做”是连接例题与练习题之间的桥梁,它与练习题既适当分工,又互相联系与配合.怎样做这些“做一做”才能体现编者意图呢?笔者根据教材特点与教学实际谈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做中学”理论的源远流长,始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学派提出的实用主义思想,陈鹤琴先生汲取外国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因素,又受到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根据中国国情创造出“做中学”方法论。陈先生提出的“做中学”方法论是指“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在活教育体系中,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意义:一是只有做,才能体现和保证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有主体地位;二是只有做,才能使幼儿获得真经验和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全面探索真理,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科学知识打好基础。陈先生强调的“做”,可以使幼儿获得探索世界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活智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不做     
我不做“园丁”因为园丁常常操纵剪刀随心所欲按自己的尺度与模式砍枝削型或打造奇特怪异或追求整齐划一苍苍栋梁之材莽莽松柏桃李也许非“园丁”所能培育我不做“蜡烛”因为蜡烛燃烧则流泪不止随风摇曳更经不起狂风暴雨虽给人以光亮却要无端毁灭自己这个代价真不经济现代智慧的光芒科学文明的火炬岂能是“蜡烛”可与譬喻我不做“春蚕”因为“春蚕”固守桑枝缓吐丝缕把自己紧紧套牢封闭于狭小的天地虽然有化蝶之举也不过是完成生命轮回承袭着世代更替教师的奉献与创造后生的伟业与奇迹断不是虫茧蛹蝶可与伦比》我不做@艾常平!湖北宜都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智慧。尤其是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热情和态度,还必须勤学多思,善于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做智慧型的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常规方法上升为“艺术”范畴,才能不拘一格地发展学生的心智与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