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忱 《职业技术》2006,(7):220-221
法院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各级法院要强化法官自身素质对民事案件进行调解,以创新的法官法律思维方式和调解手段来平衡利益应有社会效能,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司法权威,形成一个动态的诉讼裁判准确率的累计和将展现在和谐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法官主动权是指在法院调解中,法官主持调解程序,释明事实争点和法律见解,促使当事人双方在合意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并及时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的权力。法官主动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重视法院调解中的法官主动权并不是走"职权主义"的老路,而是立足于"当事人合意主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效解决纠纷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院调解中应当合理运用法官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是我国具有特色的一种调解方式,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从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使法院调解制度与当事人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制度达到相互协调配合和补充,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法官以判压调、久调不判,忽略了调解所应有的自愿、正义等内在价值,引来了一些质疑调解的声音。这种状况与裁判、调解制度关系设置不科学、调解制度自身不完善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合理设置调解与裁判的关系,在法院内部设置专门的调解法官,并构建调解的规范程序,提高调解法官从事调解业务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不确性是法院加强调解的逻辑前提,法律文化传统是法院加强调解的文化原因,司法资源的不足是法院加强调解的经济考虑。法院调解在我国现行运作的过程中存在有待克服的弊端,即法院调解所确立的原则内部的不自洽,具体运作过程中法院调解具有强制性色彩。应通过切实保障自愿原则,保障法院调解中当事人双方享有平等的地位,在法院调解过程中,置法官以中立、公正和消极的地位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以更好地发挥法院调解解决纠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院文化之予系统的法官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否及如何以最少的成本构建。不仅会影响法院文化系统的构建,而且也会影响我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即人类所致力追求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对法官文化的内涵及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法官文化构建在实现“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铺路石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院调解的优势日益得到重视和发挥,刑事调解在刑事自诉案件纠纷解决上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作为法院调解的一个重要主体,法官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刑事调解程序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现代的刑事调解理念出发,法官在刑事调解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实现作为见证者、中立者、权威者和监督者的作用,以保障刑事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增强当事人和社会对刑事调解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院文化之予系统的法官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否及如何以最少的成本构建。不仅会影响法院文化系统的构建,而且也会影响我国法制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即人类所致力追求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对法官文化的内涵及体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法官文化构建在实现“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铺路石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经济诉讼的一项最具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制度也存在看法官和当事人、法官调解与法律适用等诸多矛盾.这就要求法院通过制定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善激励机制和改善实际操作方法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机会的增多,知识产权纠纷也不断增多。诉讼调解作为解决这类纠纷的有效机制日益受到法院的重视。本文以知识产权纠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法院诉讼调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诉讼调解对于解决该类纠纷的重要价值,并从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的角度分别探讨了调解策略的构建,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挥调解作用提高民事诉讼调解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调解作为我国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民事权益之争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如何提高民事诉讼中调解的实效显得尤为重要。全面、准确储存和了解调解案件信息,充分发挥法官的调解作用,采取适当的调解方法,可以提高民事诉讼的调解实效。  相似文献   

12.
自愿原则是我国民事调解制度中确立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是双方自愿的结果。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法官在调解中拥有裁判者的身份、法官和法院有调解的动力,使得该原则在实施中包含了强制调解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沦为形式。程序性规则是保障自愿原则落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法院调解过程中,法官能否通过有效的话语说服当事人改变态度、达成协议将直接影响调解的效果。基于Giles等人提出的交际适应理论,提出法官可通过近似策略、可理解策略、语篇管理策略与人际控制策略传递说服意图,促进信息顺畅、有效交换,增强调解话语的说服性。语料分析表明,调解中多种交际适应策略通常综合使用、相互影响,其效果受动态变化的说服语境影响,过度适应或适应不足都将影响其话语的说服性,影响说服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张育  彭静雯 《考试周刊》2008,(11):232-234
笔者通过对广州市诉讼调解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实证和比较的角度分析,发现目前广州市诉讼调解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案件压力大、法官助理制度和调解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当事人对法院调解制度认识不高等,尚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我国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应遵循以下思路逐步推进:(1)建立、完善法官助理制度,进行庭前调解;(2)健全调解网络,缓解法院诉讼压力;(3)结合三率--当事人满意率、申诉率和调解率,完善调解考核机制;(4)重视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宣传,激发其调解意向;(5)提高调解员调解水平.  相似文献   

15.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调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诉讼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诉讼调解制度越来越暴露出诸多弊端,如调解程序的相对任意性与审判程序的规范性明显存在冲突,法官既是调解者又是审判者,对最终纠纷的解决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规范诉讼调解程序,通过建立调审分离的立法模式,明确诉讼调解的自愿合法原则,使我国的诉讼调解制度能够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法院民事调解制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在促进纠纷的高效解决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独特功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新的认同.但是,近年来,我们不得不看到,民事调解的蓬勃发展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新问题,盲目追求民事调解率的弊端开始凸现,集中体现为当事人利用调解制度进行虚假诉讼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开始出现滥用膨胀趋势.因此,在“调解热”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当事人恶意调解,促进民事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应成为当前司法领引起重视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院调解的既判力,各国立法不尽相同,学理上亦多有争论。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两则真实案例分析了法院调解的特征,认为法院调解程序的非严格性和调查事实的不完全性导致了调解与判决存在诸多效力差异,一旦民事调解书所确定的法律关系成为后诉中的先决问题时,不应赋予其约束后诉法院的预决效力。当民事调解存在瑕疵甚至错误时,不必局限于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救济,法官可以通过合理的文义解释灵活地处理纠纷。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几经起伏,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正面临着重兴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的法院调解制度不应是简单的历史传承,它必须回应法治建设的需要,协调法律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平衡,在分析现有机制弊病的基础上,探索原则-模式-制度的创造性转型,从而使这一传统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焕发应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启动法院调解必须经起诉、立案等程序的规定与设置法院调解制度目的相矛盾。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看,为启动法院调解的这一系列程序,会强化原告坚持起诉时确定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促使被告、原告和法院之间产生对抗,削弱法院说服、劝导的效果,不利于调解的成功。因此,应当实行调解和诉讼分离,构建申请调解和强制调解的法院调解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