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2.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二是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产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从当今社会来看,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保问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  相似文献   

5.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断向自然索取资源,当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再生速度时,就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在人类索取的同时,还要排放废弃物,当废物排放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们索取资源、排放废弃物时,有没有想过其后果的严重性呢?也许人们将这些问题忽略掉,一味地乱用、滥伐资源时,并没有想过给自己留条后路。在古人眼里,公孙仪是一个智者:在现代人眼里,他仍不失为一个  相似文献   

7.
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2)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_______活动,以_______的形式向环境输出_______。(3)图中箭头3表示_______,箭头4表示______。(4)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_______。(5)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  相似文献   

8.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社会影响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知识整合 ◆考点阐释 考点1.人地关系及其演变 阐释:人地关系是本专题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贯穿地理学科所有内容的一条主线.复习中要抓住"人地相关模式图"明确:①人类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②人地相互关系的内涵即图中每个箭头的含义,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顺应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有利的和不利的).③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过度索取资源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超量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束红伟 《教师》2013,(25):99-9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才能保证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和改造越加明显.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滥伐森林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提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的时候,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教材从两方面讲述。第一,从人类新陈代谢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上看,说明人类对环境的依赖。1、人类为了生存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2、人类必须占有含有媒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3、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在了解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去学习第二个问题,即:“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2.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见图1。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地理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问题含义及形成原因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结构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各种问题的总称。人的两重性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产生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地球母亲经数十亿年的孕育,终于在300万年前产生了它的高智儿——人类。人类自诞生以来,不停地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从环境中吮吸乳汁,获得资源和能量,维持人类的生存繁衍,创造发展了现代文明。同时,也不停地向环境排放着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改变影响着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建利 《地理教育》2011,(7):104-104
一、密切关注环境并从我做起 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在环境中产生、发展并不断趋向高级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从环境中获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最终又将其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在这两个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则会产生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从而危害到人类自己。而且人类已经切实地感受到这种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导引】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要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向大自然学习,收获的  相似文献   

18.
彭克 《教育艺术》2009,(2):75-76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而,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同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排放到环境中。不当的利用方式让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导致了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也促使人们思考建立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20.
倪耀  黄志刚  张琴 《宁夏教育》2000,(11):43-4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特定的环境为基础的,环境良性发展,则促进人类发展,环境恶性发展,则阻碍人类发展,甚至危及人类生存。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和排放的数量、速率与日俱增,环境同题愈演愈烈,已成为困扰“地球村”人类的难题,尤其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环境同题就更是日益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