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已经列为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发展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主要是气象学界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农业灾害和气候变化情景下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4,(4):50-54
<正>世界环境专家认为,任何疾病、灾难的出现都不是孤立的偶发事件,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人类应该从维护人居大环境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从源头上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近年来,由于气候不断的变化,世界上频发的自然灾害将促使人类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彻底反思并加以规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国际科学界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方面,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种类构成、植物分界和碳贮存影响开展了许多研究。我国科学家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检测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一、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温度升高将使中高纬度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农业种植界线向北移动,而气候变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林而达,2001)。  相似文献   

5.
一、气候变化与农业产业 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温度升高将使中高纬度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农作物生长季延长.农业种植界线向北移动.而气候变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林而达,2001)。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在环境条件中又是以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主。不同的种植制度及品种对气候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作物对气候反应的敏感性大,而有些作物的敏感性则小。主要表现在粮食产量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上。如何评价作物对气候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农业有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的含义也许到头来不可以看轻,尤其是对发展中的国家。然而,如果能较早地提前预报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后果的话,从而采用新型的栽培法来适应正在变化着的环境条件,这些变化的后果对农业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气候变化对农业作物产量的影响也很大。因此,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主要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洪涝、台风等,对永嘉县所造成的危害以及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搞好植被建设、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威胁”中国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已经造成了影响,并将继续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冯锋 《中国科学基金》1993,7(2):123-127
农业科学面临着农业生产的持久性、全球气候变化、遗传资源的保护、今后作物改良及农作物生理等五大问题,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要注意解决好与粮食生产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五大连池市热量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量是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热量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分析了五大连池温度生长期长度、总热量、温度水平及其在年内的分配等热量资源,找出了其变化规律.同时详细分析了各地不同的热量水平对主栽作物品种的选择及产量的影响,并针对近40年热量资源的增加,提出了应对措施,对指导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畜牧业和农业区域10个嘎查村102家农牧户家庭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分析了当地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牧民生计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结果显示,乌审旗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极为脆弱。干旱是乌审旗农牧业区域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气候变化对两个区域农牧民生计影响的脆弱程度不同;农牧民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但这些过程多数都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投入。限制农牧民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资金匮乏、技术缺乏或落后、水资源短缺;农牧民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措施,但还不足以应对长期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引起大气的CO。浓度增加的温度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到本世纪末,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分析探讨2000一201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提高科学认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0月9日至15日,在奥地利ViIlach,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气候组织(WMO)、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V)联合召开会议。与会的科学家来自29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的是评价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和大气中具有幅射作用的其它成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其它影响。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长,将对下世纪上半期发生重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使全球平均温度的增长幅度超过人类历史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5.
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林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如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前者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后者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化,无一不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因国土大、生态类型多,农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脆弱性更加突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对策表现得十分迫切。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宁夏大学肖国举博士始终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西北旱区农业科研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与气候变化的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认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的特征是探索应对和适应的可能途径的科学基础。尽管有一些影响报道和影响的模型评估研究,但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具体机制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特点和趋势仍然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熟悉农业生产的人都知道,光照是绿色植物赖以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之一。植物所吸收的光,以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紫外线为主。由于红光可增加叶绿素光合作用的能力,用红色的光线照射作物,可使作物的含糖量显著提高;由于蓝光能活跃叶绿体运动,用蓝色的光线照射作物,可使作物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田间杂草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为消灭杂草,科  相似文献   

20.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而将二氧化碳存储于深部地层中,往往因为一些地质及工程的原因而导致二氧化碳泄漏,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采用Jousselme距离确定的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