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JJ《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2.
薛群 《天津教育》2020,(7):124-125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等。其中“理解型”实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探究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深入探究,“验证型”实验有助于深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猜想。作为教师,要找准“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连接点,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数学实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板块,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但大部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通过动手去探索或验证,因此,"小实验"的引入就显得非常适合。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探索实验、证明实验、猜想实验这三类实验,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实验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说明 本课是<新数学读本>教材编委会进行的"图形等式推算与代数结构建构"实验教学内容之一,实验试图突破传统应用问题教学从局部入手的解题模式,探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并用含有图形的等式表征问题的数量关系结构,通过对图形等式的变换列出算式,推算出图形所表示的值--即所说的"图形等式推算".  相似文献   

5.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教学目标: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关系概括的实验,以词语、图形和数学为材料,研究超常学生和常态学生在发现和概括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实验结果表明:1.超常学生无论是在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对关系概括的程度上,都比常态学生占优势。2.在对事物关系概括的速度方面,超常学生比常态学生反应快。3.在对关系概括的四种类型上,存在着差异。超常学生在反映快且正确方面比常态学生占优势。4.在本研究的条件下,超常学生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常态学生之间则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数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数学的发现、探索活动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几何画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图形,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因此,“几何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几何“实验”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经过某种确定的方法转换成另一图形,称为图形变换.常见的图形变换有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旋转变换和相似变换.在新课程标准下,图形变换是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某些几何问题中,条件比较分散,不容易把握各元素的关系,如果以运动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大家知道近些年数学中考试题中几何部分所占比例为40%左右,呈现形式为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下面就最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出现的平面几何试题谈谈个人看法.1.通过抓基本图形,让学生熟悉几何证明的基本套路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  相似文献   

10.
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为动态几何题.初中阶段的动态几何题通常是以借助学具(如三角板)、剪纸、拼图和以点的运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形基本运动特征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在图形变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图形计算器的动态几何App,学生可以通过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各种变换,进行多种尝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图形中的“规律”。本文以《中点四边形》这节课为例,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如何依次展开,问题如何提出,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演示,特别是如何提升到与推理论证水平的探讨等,来描述用HP Prime图形计算器在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图形计算器的动态几何App,学生可以通过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各种变换,进行多种尝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图形中的"规律".本文以《中点四边形》这节课为例,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如何依次展开,问题如何提出,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演示,特别是如何提升到与推理论证水平的探讨等,来描述用HP Prime图形计算器在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开展数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很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环境。“超级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环境。因为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同时也可以改变变量值,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富的数学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  相似文献   

14.
开展数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很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环境。“超级画板”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环境。因为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同时也可以改变变量值,来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富的数学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证明。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构造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对称轴。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3.使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的过程对新知识形成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亲自实验知识真实性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想象,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芬 《黑河教育》2011,(11):45-45
教学目标:⒈通过实际情境及探究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自己说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学生通过实验和类比,发现并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⒋学生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中先呈现了蜻蜓、蝴蝶等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安排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画出对称轴,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学生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辨识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  相似文献   

19.
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压轴试题,常见的图形变化问题是通过变化图形的位置,引起图形的面积发生改变.这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抓住图形面积与相应运动变量的分界点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研究对象的众多属性中抽象出其本质属性,经高度概括而成的。因此,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些是数学概念难教、难学的原因之一。图形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几何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图形概念教学成为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一大难点。图形概念教学该如何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把握图形的概念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013年省级赛课上杜老师执教了《体积与容积》一课,他利用实验演示揭示概念,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验演示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对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概念教学,如果以实验演示为支撑,就能让学生体验到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