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洋 《今传媒》2012,(9):38-39
校园SNS(Social Network Sites)在兴起的几年内就迅速成为大学生网上社交的主要手段,其中"人人网"是国内主要校园SNS之一。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学生群体使用"人人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出了如下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幸福感水平较高,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2.大学生使用"人人网"的程度和愉悦感不强;3.校园SNS使用与幸福感水平呈正相关,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提高SNS的使用程度、扩大网络人际圈、增加自我信息暴露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巩雪 《新闻知识》2012,(8):62-64
针对大学生对网络越来越依赖的现象,以及社交网站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笔者对成都高校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本研究选取人人网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在成都高校中随机选取样本。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媒介依赖理论提出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成都地区高校学生的人人网使用情况、使用后需求满足情况和对人人网依赖情况及其内部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户对人人网的使用情况与需求满足度并非有着显著影响;在对人人网的使用中,成都地区大学生需求满足程度与其对人人网的依赖程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人人网是国内较大的SNS社交网络,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准确的用户定位,且对大学生群体社交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自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人人网通过日志、相册、状态等功能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自我呈现的平台。同时来访、转发、即时回复、分享等功能使传播者与受传者双方能够得到良好的互动,满足了传播者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而人人网的实名制,使得大学生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新老朋友,巩固与完善了自己的现实社交圈。大学生通过虚拟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角色扮演行为,从而对自己的现实社交圈产生影响。现在,人人网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其自身的特色,走向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薛亚青 《新闻世界》2012,(5):173-174
QQ空间、人人网、新浪微博等都是大学生喜欢使用的社交网络平台,在校大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本文主要是考察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习惯、使用偏好和态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学生群体成为网民的最大群体,其中人际交流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QQ、微博、人人网、飞信等即时或非即时的通信工具则是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网络媒介。新兴的网络人际传播方式带给了大学生与传统的交往方式不同的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这些媒介的深入使用,由此而产生的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依赖问题引发各方关注,"网瘾"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等概念被学者相继提出,并加以佐证。本文将以QQ这种人际传播的新形式为例,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依赖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一、人人网中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一)人人网人际关系是现实人际关系的延伸和拓展本次调查显示,有51.429%的人表示现实好友占人人网的好友的比例在75%以上,65.306%的人表示会通过人人网结识变为现实中的好友。这表明现实的人际关系包含在网络的人际交往中,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由于线上的频繁互动也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线上与线下的交往、人人网既真实又虚拟的模糊界限弥补了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的不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网络是以现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学生是社会化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使用人人网交往进行了现状描述,探究了大学生热衷社会化网络交往的原因,认为社会化网络提升了大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但又存在泄露隐私、网络交往成瘾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SNS社交网站已成为网络时代人们扩展人脉,了解社会动态,丰富社交生活的必备工具。社交网站的内容良莠不齐,使用群体的分异,网络社交环境的不同会对使用者产生南辕北辙的影响。笔者着眼于大学生群体,以人人网为例,在传播学视阈下分析SNS社交网站对大学生使用者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SNS发展速度迅猛,形势大好,逐渐成为网络时代人们丰富社交的必备工具。本文着眼于大学生群体,以人人网为例,在传播学视角下,利用"议程设置"、"使用与满足"、"意见领袖"等分析实名制SNS对大学生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看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李某某涉嫌强奸案"为例,通过收集大学生在人人网上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借助调查问卷、走访形式,定性、定量分析,试图分析和定位青年学生在热点事件发酵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并最终从不同维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站在21世纪初迅猛发展,"社交革命"波及整个世界,中国大陆和台湾也都身处其中。两岸都属于华语社会,但由于经济、文化、习俗等差异,再加上网站本身设计的差异,使两岸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从差异入手,以两岸最流行的人人网和Facebook为例,探讨两岸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行为的不同,为两岸的社交网站提出可相互借鉴的盈利模式和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依附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SNS网络在大学生中呈现一种火爆的趋势,在国内,以校园为主体的SNS网站人人网,早在2010年8月,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了1.4亿,占当时中国网民的1/3。SNS网络在大学校园中不仅构建了一个活跃、透明的人际圈,更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实名社会,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交友模式。但在SNS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新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只有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得以解决,SNS网络才能为推动和谐的大学生关系网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何佳 《新闻世界》2014,(2):155-15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借助网络(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向他人表达内心情感情绪或态度观点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网络空间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建立或维护人际关系的一个新平台。本文主要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SNS网站——人人网为例,对其人际传播中个体自我表露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婷 《新闻世界》2013,(3):78-80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推动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去了解世界,也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时下最为流行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网络空间为网络受众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本文以“人人网”为例,利用传播学中的观展表演范式分析网络受众的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5.
人人网是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社交网站,对用户的性格、交际、学习、思想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问卷和采访相结合并采取分层抽样,对湖南省5所大学的人人网用户从知晓度与参与度、接触时间、访问时长、使用目的、好友数量、常用功能、资料真实度和求职、交友的实用性进行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人网(原校内网)作为中国传统SNS社交网站的代表,是在校大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网络平台。但随着微博的出现,给人人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将探讨在微博盛行的背景之下,人人网所处的不利地位及其应变之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借鉴产品交互设计构成要素PACT-P模式,构建了社交网站的交互设计构成要素模型,并依据模型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社交网站的"用户"、"功能"、"价值"特点,以"人人网"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各构成要素在用户与网站、用户与用户、网站与网络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设计方式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普通人的网络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互联网初期带给人们的那种匿名安全感正面临着来自脸谱网、开心网、微博等一系列社交网站的强烈冲击。在人人网和开心网上,用户个人主页的照片、电话、住址及个人信息被他们的"好友"随意使用;在微博上,小团体的沙龙讨论和两人之间的私密谈话被瞬间复制向全世界广播;对于那些希望在网络上保持神秘感的人,他们气愤于自己的照片出现在一张张集体合照并且被热情地"@"圈出。……在社交网络中,每个人都有潜质或正在"被社交"。  相似文献   

19.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网络接触的现实困境 1.海量信息与有效信息使用的矛盾 大学生的信息使用能力,包括信息接触、信息获取和信息认知三个方面.从信息接触的情况看,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主要为商业动机影响下的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