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近3年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析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2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卒中114例,缺血性卒中166例),按来院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出血组和缺血组,其中观察组196例卒中患者由120急救转运至我院急诊卒中中心,并在来院途中给予吸氧、适度镇静、抬高头位、监测血压、血糖、脱水降颅压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初步处理,84例对照组患者未经任何院前处理由家属直接送至我院,入院后均按指南进行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两组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GCS评分表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分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预后NIHSS(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分占比56.6%、NIHSS评分>21分占比41.3%、死亡占比2.1%。对照组预后NIHSS评分<15分占比38.2%、NIHSS评分>21分占比54.7%、死亡占比7.1%;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与治疗。方法:对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尤其是首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结论:对卒中患者应早期行抑郁评价,降低其发病率;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特别是早期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微出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微出血关系的研究综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GRE-T2*进行微出血检测,明确微出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有利于阐明微出血的发生机制,并且探讨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对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防治及预后判断方面提供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CD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21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17例行脊柱MRI检查,10例有异常信号,呈条带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24例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2肌肉注射,14例治愈(58.3%),6例明显好转(25.0%),4例效果不明显(16.7%)。结论 SCD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侧索受累,周围神经受累亦较常见。及时应用维生素B12治疗,症状可明显好转。本病为可治性疾病,预后与病程密切相关,应重视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通气相关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预后.VAP的发病率为7%~70%,病死率高达50%[1].因此,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管理和护理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一例罕见肺栓塞合并体循环栓塞病例报道及定期随访,为临床诊断思路和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一例在急诊室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后继又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病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严密监护并排除各种病因,出院后随访16个月,动态观察肺动脉栓塞病情的进展和心脏重构的过程(如图3)。结果显示,早期溶栓治疗,合理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要结论:临床上动静脉系统同时发生栓塞虽然比较罕见,但仍需提高警惕并及早诊断,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抗凝和抗血小板为主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卒中是居世界第二位的死亡原因,病人常常因此而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而丧失生活及工作能力,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卒中后的幸存者仍然随时因再发卒中、心肌梗死、血管闭塞等血管事件而死亡。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的卒中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30%。颈动脉支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药物治疗及其证据作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416例脑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分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卒中患者411例作为对照,观察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升高的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果糖胺升高和果糖胺、空腹血糖均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血性卒中空腹血糖升高和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升高以出血性卒中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其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近年来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其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中既有患者本身的因素也有治疗中的因素,对于同时具备上述多项危险因素的患者,病情演变更是难以预料,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的环节着手积极处理,以阻止脑梗死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4-12~1998-12收住急性脑卒中患者210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52例,本文就低钠血症与昏迷、病死率关系及卒中部位与低钠血症关系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加强临床医生对脑卒中并发低钠血症重视,以便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联合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创新点:TIMI危险评分常用于AMI患者入院即刻的风险评估,TIMI评分4分的患者被评定为中危组。本研究发现,无论TIMI评分如何,出现fQRS而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其死亡率均显著升高。fQRS联合TIMI危险评分更利于AMI患者的预后评估,TIMI评分4分但同时合并fQRS的患者,可以从早期PCI介入治疗获益。方法:回顾3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院内诊治经过,记录分析患者fQRS出现的时间、部位及其他临床转归,评价fQRS联合TIMI危险评分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论:(1)fQRS联合TIMI危险评分可提高恶性心律失常、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和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2)fQRS阳性的AMI患者,进行早期血运重建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fQRS可能作为TIMI评分4分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紧迫型尿失禁(Urge urinary incontinence,UUI)与无感知型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with impaired awareness,IA-UI)的临床特点与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58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其中有58例有尿失禁(UUI20例,IA-UI38例)。收集其临床一般资料和脑影像学特征。结果 (1)基线时,与UUI患者比较,IA-UI患者IQCODE、BI、MMSE和SINIS评分,前循环卒中发生率,顶叶新病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随访一年后,38例IA-UI患者中有11例死亡,仅有2例恢复自理能力;20例UUI患者中仅仅1例死亡,12例恢复自理能力,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无感知型尿失禁的临床特征和对预后影响方面与紧迫型尿失禁患者不同,无感知型尿失禁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脑损伤。这说明卒中相关性尿失禁有多种尿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肾脏穿刺活检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接受B超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经B超定位下肾穿刺活检术的194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护理,为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奠定了基础。结论:B超定位下穿刺术是明确诊断、指导治疗、评价预后的好方法,而手术前后的护理是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老年低血糖昏迷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断及治疗,可有生命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脑损害.现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老年低血糖昏迷的18例患者进行误诊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诊治失误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0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少见原因的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3例(4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少见原因的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均误诊;3例中手术治疗3次,再手术1次,保守非手术治疗1例,死亡2例。结论遵循外科诊治基本原则,掌握疾病诊治基本功,避免思维定势,可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血管专科的经验和技术有助于该病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例起源于C1-2神经最初误诊为脑干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做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这5例囊性神经鞘瘤的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全切病变,MR检查T1,T2像:均呈现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其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对5例起源于C1~2神经最初误诊为脑干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外科治疗做了详细的描述.结果:这5例囊性神经鞘瘤的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全切病变,MR检查T1,T2像:均呈现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颈交界区囊性神经鞘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及其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溶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溶栓药的用法、治疗时窗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中异位妊娠患者40例(52.63%);盆腔炎患者10例(13.16%);输卵管炎患者10例(13.16%),卵巢囊肿患者15例(19.74%),黄体破裂患者1例(1.32%)。误诊6例(7.89%)。实施保守治疗26例(34.21%),手术治疗50例(65.79%)。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妇科急腹症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应根据患者临床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全面综合分析,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后遗症重,早期诊断对于成功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1995~2000年在我院住院通过CT和/或MRI检查并借助脑脊液免疫血清学检查(SHE-Ab阳性)诊断为HSE的15例患者现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