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20世纪开始时,1905年中国引进西方博物馆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西方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199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化形态,它总是为社会的进步所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世纪初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建立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1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发展情况,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国宝  张敏 《兰台世界》2007,(3S):57-58
李大钊作为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楷模和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不仅在中国思想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以唯物主义观点科学缜密地评忻了中国传统化、近代西方化及其相互关系,而“化调和论”又是李大钊中西化观的延伸,[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包含着深厚的化底蕴,积淀着丰富的民风民俗。20世纪初创立的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这一所史时期的传统节庆,既有延续,又有新创,并开始与国际接轨,可谓古为今用,西风东渐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MTV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相信,21世纪是电视音乐的时代。它用现代视觉艺术与现代听觉艺术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世界。现代社会使生活艺术化,艺术大众化、生活化,MTV无疑就是艺术生活化的最显著标志。当代中国MTV的发展必然带来拍摄和剪辑在技巧和风格上的发展,带来对传统意义上的MTV的突破。蒙太奇(法语Montage),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在MTV的创作中,根据其情节的需要、还有观众的注意力和关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5,(3):59-59
MTV宣布2005年将针对美国的亚洲观众推出三个新的有线电视频道:MTV Desi,MTV China和MTV Korea。每个频道都将提供音乐、常规节目及化节目。MTV Desi将首发,主要服务于在美南亚人士,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7.
沈小丁 《图书馆》2005,(5):51-5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中国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就中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讨论,以求探索中国公共图书馆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里,考察了国内多个省份和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教育状况,以坚定的信心和坚韧的性格,在20世纪建立了职业教育理论,开展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里,考察了国内多个省份和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教育状况,以坚定的信心和坚韧的性格,在20世纪建立了职业教育理论,开展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 在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贫困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世纪之初,这块土地荒漠穷僻,无人问津;而到世纪之尾,它已是繁茂葱郁,姹紫嫣红,令人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1.
任保勤  王华 《中国档案》2004,(11):22-22
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ing)是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由于项目融资方式与传统的筹资方式相比,能更有效地解决大型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问题,因此,它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应用。我国运用项目融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至今中国文献分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名著。西文上编研究20世纪上半叶我国文献分类学的名著,这一时期的名著共有26种,包括论著20篇(部)、图书分类法4部,著者号码表2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期至改革开放初,断断续续波及12个省区的逃港风潮,发生在原广东宝安县境内。它曾引起周恩来总理的关注,最终引发了邓小平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国际广播是20世纪初在无线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基础上,应殖民和战争需要而产生的。它在全球战争和政治对抗中得到长足发展,曾在国际政治和外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也在20世纪的国际传媒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后,今天它已经有了许多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国际广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纪末的舞台上品味世纪初序幕以来的各个场景,多少带有点总结的意思,但无论是20世纪的历史,还是20世纪的史学,都那么波澜起伏、动荡多变、激动人心,却使每一个个人偏狭的眼界难于把握它的脉搏,至少是难于把握准确。但从20世纪中国出版的历史学著作来看,至少可以肯定一点:20世纪是中国历史学变化最大、发展最快、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诉求得失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的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普遍存在着中国化的学术诉求。前辈学者们以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具体实际,尤其是结合分类编目方面的技术问题,努力寻求图书馆学研究中国化的可能途径。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7.
邵华 《中国档案》2014,(3):71-73
从"学科"与"科学"的分辨开始从新中国档案学建立至今,我国档案学界关于"学科"和"科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20世纪80年代,吴宝康老先生提出"档案学是……科学",并且驳斥了"档案学无学论"的错误观念;[1]21世纪初,冯惠玲、张辑哲在《档案学概论》中认为"作为一门科学……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图书馆是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启蒙而诞生的。它的第一座独立馆舍具有典型德国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该馆是20世纪早期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是传播地球科学与文化的基地,更是记录中国地学发展轨迹的信息库。解放后,该馆规模和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9.
汪长炳先生与公共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中叶,英、美等西方国家陆续兴建起的近现代意义公共图书馆,是古代藏书楼演变为近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是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从本质上看,它是在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而引进的一个外来事物。  相似文献   

20.
钦鸿 《出版史料》2002,(4):42-45
20世纪10年代末至20年代初,南通出版的《公园日报》上发生了一场关于白话新诗的奇特而重要的文学论争。说它奇特,是因为这场论争与一般情况不同,它是以转载的形式来进行的。然而,由于发生的时间正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勃兴之初,论争的内容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镇——白话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