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家报纸四月六日刊登答读者问《西游记是宣扬封建迷信吗?》指出了“神话故事和封建迷信的根本区别”。但是文章说:“封建迷信则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意识,和反动宗教一样,是反动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罪恶工具和精神鸦片。”“反动宗教”的提法是错误的:一、“反动”是个政治概念,宗教是一部分群众的思想信仰问题。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同任何有神论都是对立的;但在政治行动上,马克思主义和宗教信徒完全可以而且  相似文献   

2.
经济不景气的阴影笼罩着步入90年代的日本,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试图以宗教作为解脱困惑的精神鸦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在日本青年中涌现出一批皈依宗教的所谓“新宗教信徒”和“新新宗教信徒”。 为了迎合人们对于宗教知识的客观需求,日本出版界不失时机地推出多种宗教图书,如弘文堂出版的《日本宗教词典》和售价低廉的大众缩印版《新宗教词典》。平凡社再版了中牧弘光5年前所写的《宗教带来了什么》一书,当时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宗教在日本生存的实质,预言了日本宗教的未来走向,至今,该书的观点仍具有现实意义。平凡社新版畅销图书《新宗教指南》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国内99个宗教团体的现状,阅后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日本宗教界的内幕情况。学习研究社出版的宗  相似文献   

3.
席静 《大观周刊》2012,(43):16-16,28
“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于“犹太精神的相关论述促使本文作者通过对“犹太精神”特性的分析以及从“犹太精神”与资本主义--基督教世界息息相关的经济异化和拜物本性的关系出发。逐步、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犹太精神”的内涵、形成背景和宗教特性以及它与人类解放的关系等等,对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犹太精神"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9月11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今日论语》栏的《谁晦气》一文,几处提及林则徐在虎门“烧烟”的事。在该报9月12日第五版《夜光杯》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祭》一词中,也有“虎门烈焰腾腾”一句。显然,这都是将林则徐当年在虎门处理鸦片的方法弄错了。长期以来,我发现好多种报纸都曾这样弄错过。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大浮雕中的第一幅误为“焚烧鸦片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遭受批评最多的大众传媒。英国《泰晤士报》曾有文章抨击道:“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认为腐蚀人们的鸦片是电视而不是宗教。”《中国电视报》上有人撰文:《远离电视》……为什么电视会让人恨它到如此地步?这一切都来自于电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它虽然连结了世界,将地球缩小为一个“村”,却淡漠了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日益减少,甚至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它给了人类信息,却没有给人类以信息结构,使人们乐于接受而疏于思考;它的高投入使它为金钱而迎合一般受众文化品味而制作低劣产品…  相似文献   

6.
尤昊 《大观周刊》2012,(29):17-17,7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深刻的批判过宗教,但是这并不代表马克思对于宗教是全盘否定的。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不乏对于宗教积极作用的描述。不可否认,宗教具有迷惑性、麻醉性。在阶级社会中它更多的是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存在的.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对于现实社会也有批判的_面,对于被统治阶级有精神抚慰的作用,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有着道德教化、维护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推荐理由:舒辉波是一位非常具有社会担当意识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他对当下孩子面临的现实困境、成长困惑,以及生命难以承受的疼痛格外关注。他的新作《天使的国》曾荣获首届“中文原创YA文学奖”年度大奖,作品通过描写两个女孩面对母亲逝去、父亲沉沦等现实苦难时的情感转型和精神蜕变,从悲伤、迷茫、失落、逃避,变得勇敢、乐观、坚定、自信,在记忆与现实的交错中,不仅刻画出了童年和成年、孩子与家庭、苦难与成长之间唇齿相依的关联,还借女孩吴安琪心灵挣扎、情感释放、自我救赎的过程,展现了现实童年斑驳而沉重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著,杨凤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中国的宗教学或宗教研究在过去的20年里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大革命”后围绕宗教鸦片论的大讨论成为宗教研究领域解放思想的契机。20世纪80年代宗教作为一种哲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入90年代,人文学领域掀起一股宗教热更是大大拓展了宗教学的疆界。但是国内的宗教学研究总有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9.
拓展新闻舆论监督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新概念,组成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存的社会主义文明的存在形式。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必要重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论断,从源头上弄明白“政治文明”概念的出现是顺应历史潮流,是时代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不能停留在马克思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那个时代,从当今时代来认识,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就包括社会物质的生活、社会精神的生活和社会制度的生活。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相似文献   

10.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4,(9):26-29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丁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资本论》对这种关系第一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了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绝大部分哲学教科书、工具书,包括对高学历人才影响很大的考研辅导资料郝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作为人的本质的定义,并将这一定义简化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本意的误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是人的实践类本质在现实社会层面上的表现。而马克思论述过的实践本质才应成为社会主义人的本质观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李欣蓓 《青年记者》2017,(14):90-91
传统文化需要“超越式”传承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这样说过:“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和宗教了,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①这一论断表达出“本土文化”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性,它是国家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前进的动力、信仰的源泉,是在一片特定地域繁衍生息的一群人之所以能凝聚成“民族”这样一个“想象共同体”所依附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们阅读“三S”遗作的时候,随时都为这三颗伟大的心灵感动着。三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求享受,甘冒生命危险,与苦难的中国人民共同奋斗,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三S”是杰出的新闻记者,也是多产的作家。斯诺一生写了11本书,斯特朗一生写了86本书,史沫特莱已知所著的书就有7本。它们之中,《西行漫记》、《大河彼岸》、《伟大的道路》、《中国红军在前进》等著作,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所记述的,只是“三S”在采访写作中的几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5.
戴建秋 《大观周刊》2012,(30):21-2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借助实践概念工具使得自然从此真正具有了历史的维度,成为了 “历史的自然” 和 “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马克思将人与自然关系考量纳入到了历史实践范畴之中, 将 “人改造自然” 和 “人改造人” 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这次马克思逝世纪念日的讲演会上,很多人会对把新闻工作者视为马克思的主要经历感到奇怪。其实,恩格斯对这点在著名的马克思墓前演说里讲得很清楚。“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接着他就讲道:“他进行的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我们还看到,他在英国创办的工人运动的报刊也不少。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我国第一部研究区域性鸦片问题和禁烟运动的专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经秦和平先生历十年寒暑著述完成,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该书资料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史志、田野调查及当事人回忆等材料,对旧中国云南省泛滥了一百年的鸦片毒品问题的历史渊源、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祸害以及人们为摆脱毒息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书共计31万字,分“种植吸食篇”及“禁烟篇”两大部分。上篇就鸦片在中国的历史溯源、鸦片在云南的制作概况、清代云南地方种植鸦片的历史述略、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人提出《模糊新闻学》。这在新闻学科上,倒是一种新创。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下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应用。为此,写了这篇长文。命题为《新闻模糊语言初探》。共分十四个章节。一、新闻语言与模糊语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工具是语言。马克思、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p525)高  相似文献   

19.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  相似文献   

20.
魏婷 《大观周刊》2013,(2):219-219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直到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但无可争议的成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