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如果周瑜不借助东风发动火攻打败曹操,东吴很可能为曹操所灭,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两位著名的江东美女就要被掠到铜雀台做曹操的玩物了。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 周瑜赤壁烧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3.
活动说明学生小学学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初高中将要学习《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群英会蒋干中计》《杨修之死》和杜牧的《赤壁》诗等,涉及三国的文学作品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许多京剧剧目也取材于三国,生活中的一些语言,如成语、歇后语、俗语也出自三国故事可见《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使用的是语文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95回“武侯弹琴退仲达”。教完本课后,学…  相似文献   

4.
古人作诗赋词题咏赤壁,亦多歌颂指挥疆场,取得战争胜利的周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涨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一诗是否也在赞美歌颂周瑜呢?有人认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曹操作为反衬,突出周郎的雄姿英发。这种理解符合杜牧诗作的本意吗?如果我们加以分析,便知谬也。  相似文献   

5.
许凯的《彦周诗话》:“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大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相似文献   

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于赤壁大战前夕大宴宾客,横槊赋诗《短歌行》。小说中人物刘馥认为诗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是“不吉之言也”。曹操盛怒之下刺死刘馥。  相似文献   

7.
皇甫军 《辅导员》2009,(12):14-15
同学们可曾记得《三国演义》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等士兵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时曹军号称八十万,吴军才三万,力量悬殊之大,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谈《三国演义》对周瑜的艺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一部最优秀的历史小说。它的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融合了前代有关三国的文学作品及人民群众的口头传说,以杰出的文学才华进行艺术加工,创作出这样一部前所未有、后世难以企及的历史小说。前人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指《三国演义》的基本创作方法,而它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却体现在艺术虚构上。特别是作者以多种艺术方法,塑造山了许多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周瑜等,这些成功的艺术形象与历史原型都有一定的距离,有的相距甚远。如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作者虚构的多,实写的少,小说中的周瑜与历史人物周瑜性格差别很大,甚或相反。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10.
杜牧七绝《赤壁》一诗最后两句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先作假设——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再推演出结果——东吴就会灭亡,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曹操抢去关在铜雀台。俄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前半部分是这样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美国海伦·凯勒《假  相似文献   

11.
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由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使"既生瑜,何生亮"几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至今仍在演绎瑜亮相斗的故事。考察历史资料发现,赤壁之战前周瑜和诸葛亮对操军实力的分析,都认为曹军必败;且周瑜和诸葛亮并肩作战,瑜亮相谐,共治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瑜亮相谐"是一种和而不同,更是一种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2.
《赤壁赋》是宋朝大作家苏轼的一篇著名作品。他曾经两次游赤壁,都写了文章。我们现在要介绍的这首《赤壁赋》,在有些选本或文集中往往称为《前赤壁赋》。其实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曹船。这个故事的神秘,可以用高中地理知识来揭开。话说周瑜要诸葛亮在十日内造箭十万支,若做不到便要杀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诸葛亮让鲁肃借他二十艘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预备青布、干草,并在第三天后半夜时分到曹营“取”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曹操疑有敌军入侵,下令放箭乱射,箭全扎在稻草人上。等雾散时,孔明已得箭十几万支。接着便是苦肉计、连环计,为的是日后火烧曹营,用火击退曹操八十万大军。一日周瑜眺望对…  相似文献   

14.
人的智力有着高低之分,文思亦有敏捷与迟缓之别. 据载,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素以文思敏捷著称.他写诗作文,又快又好.一次,曹操在邺城新建的"铜雀台"(用于军事目标的高台)刚好落成.曹操为了面试诸王子的才气,便以"铜雀台"为题,要求各作一篇赋,以较优劣.登台不久,当诸王子尚在凝神构思时,曹植孕育的赋作早已成篇,并用工整秀丽的隶书写成.  相似文献   

15.
汉末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曹操战败引兵北归。于是孙权坐领江东,刘备经营荆襄,并力图向西南发展,从而一举奠定三足鼎立局面:三国时代由此开启帷幕。赤壁也因此成为划时代的历史名胜,后世历代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凭吊历史,缅怀英雄,抒发豪情,展望未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章,其中李白、杜牧的《赤壁诗》尤为著名。前者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后者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自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出,俨为翘楚,…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教学中,可采用“依文绘画”的方法导学,让学生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分析胜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扑朔迷离,起伏跌宕,有"雨后彩虹"之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了使叙事情节"犯而能避"、"同树异枝"、"同花异果",作者运用了许多高超的叙事谋略,其中"悲喜荒唐"的叙事智慧即为众多妙法中的一种。《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写曹操赤壁惨败,退走乌林,他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于是在马上大笑不止,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然笑声未落,赵子龙率领人马杀出曹操的大将徐晃张郃双敌赵云曹操方得脱身  相似文献   

18.
登台赋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冬,曹操筑铜雀台于邺,率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曹植挥笔即成,操甚异之。故丁晏《曹子建年谱》列赋于是年。然审其兄弟之赋所述景物与“冬季”抵触,显然是错误的。当从曹丕斯赋前序所云,作于建安十七年春。此赋写登台所见所闻所感,尤如一幅优美的春景图。  相似文献   

19.
《火烧赤壁》中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黄盖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让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火又窜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据此看来,火并没有烧赤壁.再说,如果讲"火烧赤壁",岂不是放火烧自己吗?学生这么一问,我该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20.
马谡是《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一个可悲可叹而又可怜可爱的人物。我觉得,在《失街亭》这个精彩章节中,他的心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战前的显然自负街亭之战打响前,马谡即尽显其骄狂自负的心态,主要体现在“大言请命”和“山上屯兵”两个场景中。孔明“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话尚未完,马谡急不可耐地说:“某愿往。”如果说,《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迫不及待站出来,请求去江东说周瑜来降曹操,是贪图功名,邀功心切;那么,马谡主动请命,则显然是自命不凡,急于逞能。所以,孔明提醒他街亭重要、守之极难,他自负地说:“某……岂一街亭不能守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