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承想,有人可以偷文赚取稿费为营生,更不承想,偷文已如此肆虐,无法无天。笔者写文章才几年,因文抄公猖獗,现在已不敢轻易下笔,因为每写出一篇文章,都立马被文抄公抄往有关报刊发表,其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里不妨听笔者细细道来── 笔者曾写了一篇叫《“告示”违法,你可知道?》的文章。文章发表后,仅笔者见到的抄袭者就有十几个,如被一个署名为“松涛”的抄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被江西赣江县委的潘其彪抄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被江西戈阳法院的金肖洪抄在《法制日报》办的《法制与新闻》杂志上发表,被四川邻水…  相似文献   

2.
张靖同志经广泛的市场调查在《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8日)撰文认为: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开始正面交锋的今天,图书为报刊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合订本的新型合集。这种图书合集的形式多样,有以主题为集,有以栏目为集,虽然内容大体与报刊相同,但却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把报刊与书“亲密接触”的漓江出版社,曾前后出版了《新周刊1999年佳作》、《新周刊2000年佳作》、《女报佳作时尚版》、《女报佳作纪实版》、《希望2000佳作》、《凤凰周刊年度佳作》等名报名刊佳作年选系列。面对老式的合订本,这种佳作合集无疑是有很…  相似文献   

3.
我是北宁市正安堡安屯的一位普通农民。我和妻子带着4个儿女,耕种10多亩责任田。业余时间,全家6口人都爱读书看报听广播,写文章是我们的共同爱好和乐趣。我家6口人,都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文章,有4个人获过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6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了我们全家的写作事迹,在省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先后收到2000多封  相似文献   

4.
报刊集萃     
报刊集萃编者按:《报刊集萃》将刊载全国各类报章杂志上关于档案学理论、档案工作动态、档案业务研究、档案利用及珍奇档案发现等方面的优秀文章摘要,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自荐、推荐佳作。来稿一经采用,摘者、作者皆予署各并支付稿酬。0255关于建立我国城建档案信息中...  相似文献   

5.
李伯元自1896年离开家乡到上海之后,办报基本上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指南报》到《游戏报》到《世界繁华报》再到《诱像小说》,每一份都是娱乐性质的报刊,在他经手后都办得很出色。本文在简单梳理李伯元的办报过程之后,尝试总结了其娱乐办报思想,认为其并非是利用报纸来满足自己写作欲望的"近代报人作家",而是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用写作这种文学形式来发展壮大报纸的"近代作家报人"。  相似文献   

6.
1993年底,我开始了读报与评报的学习和写作,在《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几家报刊发表评报文章20余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都进益不少。促细读。读报,是评报的基础;评报,是读报的深化。没有大量细致读报作保证,就难以发现问题,提出见解。于是我精选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军区小报,坚持精读。时间一长,不但熟悉每份报纸的特色,而且对报纸设有什么专栏,近期报道动向都了如指掌。甚至能背出许多好的标题和精彩的段落。读的过程中,把一些认为可评的文章、专栏都做好标记。如此,不但评起…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报刊种类多,涨价幅度大,经费调整跟不上,各部门的订报数量都在压缩。去年年底订阅报刊时有人提出:报道组有5种报刊,应该减少几份。由主任说:“报刊是了解上面报道动态的重要渠道,经费再紧,也不能紧报道组。”政治处给报道组除保留了《新闻与成才》、《解放军报》等去年订的报刊外,还增订了《应用写作》等3种报刊。申主任经常鼓励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写稿,大力支持报道骨干到一线去采访,写连队事,写身边人;引导督促报道员开展读报、讲稿、评稿活动;常常跟报道员研究报道动向,帮助报道员修改稿件。每次下基层,他都带回几条…  相似文献   

8.
努力创新 突出特色──《河南教育》月刊改版创新一得冯振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每一种报刊都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接受市场无情的检验;优胜劣汰,这是任何报刊都必须遵循的市场规律。刊物要想赢得市场,赢得读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就必须改革创新,不...  相似文献   

9.
蒋磊 《新闻界》2001,(4):42-42
“轻薄为文”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绝句,其诗开头两句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为文”,就是指写文章;“轻薄为文”则是指写文章时,作者态度不严肃认真,轻浮,不庄重。这是一种极坏的文风。当年,一些轻浮文人不负责任地写文章讥笑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初唐四杰”,而且当时浮艳之风盛行,因此杜甫写下《戏为六绝句》,予以了针锋相对地批判。且不管当年杜甫写诗批判效果如何,作为一种不好的文风,却谬种流传,至今尚存影响,在新闻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其一,讲大话。作者写作时信口…  相似文献   

10.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遍观中外新闻佳作,之所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无不是情置其中,以情动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情溢于笔,让人热血翻滚,心潮沸腾;《公朴本色——郑培民》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到…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70岁,1981年由黑龙江省退休回苏州老家,已近9年,参加了苏州市虎丘老年长跑队,天天跑步,身体练得结实健壮,精神愉快。退休后,我养成了摘文摘的爱好,向全国各报刊推荐佳作,我的退休金虽只有60多元,但因为搞文摘的稿费每月都在200元以上,去年4月多达450余元,这样,在报纸调价的情况下,我还是订了80多种报纸和20多种杂志。去年一年,我的文摘稿已见诸报刊的达1200多篇。我订《经济生活报》已有五六年之久。我将每期的佳作向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和信息日报以及刊物《东西南北》、《青年时代》投寄,都被摘编采用。《经济生活报》的文章在我推荐文章中占的比重最大,这就有力地说明它的质量,它在全国报刊中的地位,从去年起,《经济生活报》开办了《每周文摘》,我将各报的佳作推荐,也经常被采用。几年来,我累积了近百本的资料,都是从报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个农村教师,新闻写作爱好者。在教书之余,酷爱阅读、收集小言论。 爱读各种报纸杂志,《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工人日报》的“小论坛”、“随感录”,《农民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新语丝”等报刊的言论文章吸引了我,每篇文章我都要认真地读上两三遍,有的剪下,有的抄写,放  相似文献   

13.
张译文 《今传媒》2020,(4):73-74
作家迟子建自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漫长的创作生涯里迟子建不断以均匀的写作节奏和稳健的步伐为文坛带来一部部经典佳作。2009年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已有10年,这10年无论迟子建本人还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本文从文本细读和作家创作理解层面继续追踪这部作品,试图探寻迟子建小说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与图书出版结缘由来已久。1883年,著名政论家王韬将其在《循环日报》和《华字日报》等刊物上所发表的政论文章结集为《弢园文录外编》,交由香港印务总局出版,中国第一部报刊政论集由此问世;l920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文集《远生遗著》。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核心期刊《现代出版》的编辑,笔者时常面对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优质的文章总是处于短缺状态;另一方面,不少作者抱怨,文章在我们这儿的"中奖率"太低。和业界同仁交流后笔者发现,这种矛盾几乎是当下学术期刊共同的难题。期刊寻寻觅觅,难得一佳作;作者绞尽脑汁,写不出好文章。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优质稿源是安身立命之本,对质量的要求不容置疑,而作者受自身理论、写作功底所限,成果参差,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但作者如果能够对"好文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不同期刊的栏目设置有一定的了解,有的放矢地写文章,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5,(Z1)
想给自己写本书文/陈玉恒编者按:大凡报刊社,人多势众者都设有通联部(组);势单力孤者则指定专人做通联工作。《报刊之友》是报人自己的刊物,而报人是包括热爱报刊事业并不断为之投稿的通讯员的。毛泽东日志提倡群众办报。重视通联工作也是群众办报的举措。为着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代先贤都重视文人的德行,评价文人总是道德在前文章在后。曰:“道德文章”。新闻工作者当然算文人了,是传播信息、传播知识的人,是当先生的人,所以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作为新闻工作者,无疑要会写文章。这是吃饭的家伙,是基本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就不仅要有写文章的功夫,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才无德不配当新闻工作者。所以,当一名新闻工作者不容易,要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更不容易。做一个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要努力的方向,但并不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能自觉…  相似文献   

18.
编辑要勤于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羡林先生曾撰文呼吁编辑要多写文章。在《希望编辑多写文章》一文中说:“我向来非常支持和赞赏编辑们也能多写写文章。我的不少老编辑朋友写出的文章都很有特色,其结果让读者和编辑自己都会收益不浅。”在这里,季先生表达了他对当今的编辑不写或少写文章的现状的担忧以及呼吁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20.
题目在哪里     
给报刊写稿,或写新闻报道,或写文章评论,都得有个题目。就是说,写稿首先总会遇到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而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不知道题目在哪里。从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给一个秀才出了个文章的题目,秀才三天三夜没写出来,苦得要命。他老婆说:“你写文章好像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要痛苦。”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我肚子里却是什么也没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写文章必须有东西,如果脑子里空空,谈何文章报道,谈何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