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形意拳是中国著名拳术之一,其动作朴实、劲力精巧、体用兼备、内容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欢。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出发,阐述了山西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对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地理环境、晋商、武术结社与山西形意拳的关系,从而为形意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法成功由拳谱还原为拳法、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形意拳是北方拳种,在抗日战争时期传入重庆。目前在重庆发展较突出的有三支队伍,分别是朱国福一支、张应人一支、马振岱一支。而作为传统拳术的形意拳在重庆的普及、推广其实并太理想。文章通过对重庆市形意拳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其推广发展的原因,使形意拳在重庆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形意拳的发展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形意拳的技术内容、武练和理论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对形意拳的传播和发展进行探讨。结论认为:形意拳的国际化发展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下的门派流派制,确立正确的形意拳发展价值观;国内发展要解放思想,加强理论研究,走传统形意拳现代化和社会化大众健身模式,并将其纳入正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形意拳与太极拳传承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形意拳与太极拳在理论发展、技能练习、生存价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形意拳存在理论发展的保守性与片面性、技能练习形式枯燥,内容强度较大、生存价值发挥滞后等问题。提出形意拳可以在保持自身本质特性的基础上参考太极拳的发展,从而得到一些有益启示。这对于保护中华武术发展的完整性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晋中市榆次区形意拳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出其解决对策,以使得形意拳在晋中市榆次区进一步得到推广,进而要更广阔的范围内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形意拳能够从明末清初传承与发展至今,必定具有其内在的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外在的相对独特的技术体系,与此同时也须具备相对符合社会期望的拳种诉求。文章从传说、事件、经验三个历史维度对形意拳的历史发展做了初步梳理,认为形意拳的历史发展基于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在转向,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其传承发展所需的社会认同、武林认同以及武术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跆拳道发展模式的文化研究,进而对我国形意拳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就目前形意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进行科学化分析,借鉴跆拳道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形意拳的发展提出改革性和创新性建议,并对我国形意拳进行长远的规划,使之从国家的边缘文化向中心靠拢,从而使之更好的融合到人民群众中去,被人民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本研究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山西形意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阐述其发展历史,剖析形意拳的传承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文化社会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推动山西形意拳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太谷是形意拳最早发源地之一,素有"形意拳之乡"的美誉,是形意拳创立、发展与传承的主要区域,也是如今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形意拳最早的地区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对山西太谷县中小学开展形意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更好的推广、弘扬地方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形意拳文化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击性和健身性两种属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已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身、修身养性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在社会转型时期要保护、传承、延续形意拳文化的特性,需要学习、借鉴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经验,丰富和推动形意拳文化的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体育大舞台的竞争,显示形意拳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走一条民族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形意拳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形意拳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影响山西省形意拳社团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山西省武术运动主管部门制定管理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人文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从更新传统的武术教学理念、精选武术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武术教学人文环境、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等层面实施人文关怀的重构,从而促进中小学学校武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和形意拳有关内容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形意拳有关基本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初步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与形意拳的有关基本理论之间有很多共同点。结论:形意拳之五行,即劈、崩、钻、炮、横五拳相生相克,正是这种生克乘侮的阴阳五行理论指导并演变出了博大精深的形意拳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逻辑分析法这两种研究方法,对形意拳桩功训练以及对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找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和人体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的相同之处,进而总结出形意拳桩功训练对提高人体核心区稳定性的现代运动训练价值,即主要表现为:形意拳桩功训练注重动作的准确性而非是动作的强度、心意拳桩功训练时注重以腹式呼吸的协调配合、形意拳训练过程中要求人体核心区保持高度的刚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形意拳的"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意拳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拳种,也是我国民族遗产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及运动形式,深受广大练拳者的喜爱,文章就形意拳在练习时如何提高劲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