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道德范畴,既反映着生态伦理关系,也反映着人与社会的伦理。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高校生态德育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制度:德育的价值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因内含一定时代的伦理精神而关照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建构着人的价值世界,并通过昭示一定的伦理要求或默示某种价值准则而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养成,由此,制度伦理从而成为德育的环境支持。制度对德育的价值资源从一定社会制度、学校制度和学校德育制度来获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伦理传统思想史上,“居敬”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要保持的一种持久的心态。“居敬”在本质上是敬畏伦理的必然要求,它既基于主体对普遍道德法则和义务的敬畏,也是基于主体对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敬畏。在道德价值被蔑视、道德信仰被忽视的当前社会,德育应当以“居敬”为中心,实现修养论德育的当代复兴。从而构建起一个因敬畏而自律的道德社会。  相似文献   

5.
融规模巨大、类型复杂、传播迅速、预测精准等特点于一身的大数据将高校德育带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一方面,高校德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德育形式和阵地得以丰富,德育实效因个性化教育而改善,德育评价信度因机制优化而提高,学生失德行为因道德预警机制而减少。另一方面,高校德育也遭遇着空前挑战:多元复杂的信息源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引领,根据预测而非实际行为的道德惩戒可能妨碍学生的自由意志,基于海量数据的品德监测可能侵犯学生隐私和违背教育伦理,强调相关性而非因果性的评价方式可能导致误判学生的品德发展。为此,高校需谨防数据独裁,明确大数据德育应用的界限;提升数据素养,强化大数据使用的伦理责任;加强数据监管,消除大数据永久记忆的恐慌。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生命的展开,道德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旨趣是探索生命的意义,成就人的德性,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传统高校德育漠视生命,脱离生活,内外部环境缺乏生态,从而呈现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实效性和创新性显著不足。构建"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三生德育"模式是高校德育的出路与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7.
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它负载着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着更深远的道德价值.探讨其道德价值有助于我们对德育模式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为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为宗旨的德育模式,它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道德影响.它促进了校园伦理生活形态的形成,建构了一个道德的校园环境;它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成为反思者,而且成为德育价值的行动者和创新者,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它建设了学生的伦理生活世界,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着追求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脱离"真实"的道德需求,追求绝对的客观知识,脱离学生的"本真"生活,规训和控制生命个体,压抑学生的自由发展,以道德认知为评价标准,影响学生主体人格发展等诸种弊端.通过对这种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来透视高校德育中生命意识的遮蔽与缺失.在明乎困境的基础上,呼唤高校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自我、回归道德教育的本质,实现高校德育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的精神培育及大学人的人格完满需要出发,对当前中国高校伦理道德的生命性状进行实体追问与过程探讨,还原文明史和现实生活中所创造并长期共生的伦理、道德,并基于道德的哲学本性和大学的使命而提出建立中国精神的高校德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0.
黄虹 《湖北教育》2006,(1):48-48
人是生命的存在,道德是人的生命展现的形式,因此,德育应该是围绕生命展开的教育,其最终是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语境中却鲜有人的存在,把学生当作白纸,由教师尽情描绘。这样的一种德育模式既脱离了生活又无视生命,其效果当然也与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代社会人性解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规训方法论必然导致道德滑坡和德育危机.倡导自主、平等、共生的对话方法论成为德育的必然选择,它强调人性的未完成性、自组织性、差异平等性,德育的目的是满足具体人的生命尊严和生活幸福,对话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人之为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健康生活一直是重要的教育主题,当前也被写进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健康并非对生理状态的简单表达,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话语表示人的生命整体呈现出完好状态.健康如美德,追求健康本质上是一项道德活动.对于健康生活,社会与个体分别承负不同的道德责任.对道德责任的认知与践行是德育课程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主题时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教育者可关注以下方面:调整观念方向,重视健康生活教育的道德视角;突出情境与背景,丰富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多维分析;引入伦理视角,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问题的道德思考;促进实践转化,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怀伦理,一种以人类的情感为出发点的伦理,提倡人与人之间"爱的表达与关怀的流露",人们在面对伦理困境时,要彼此关怀、依赖、合作,依靠道德直觉、综合多种因素做出正确选择。当今社会,教育者和青少年在接受生活德育理论和融入德育生活时存在许多困境,关怀伦理也许是指导他们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德育实体的放逐与过程的拯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的精神培育及大学人的人格完满需要出发,对当前中国高校伦理道德的生命性状进行实体追问与过程探讨,还原文明史和现卖生活中所创造并长期共生的“伦理”、“道德”,并基于道德的哲学本性和大学的使命而提出建立中国精神的高校德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代道德教育向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与生存境遇的生活世界回归,是生活的呼唤.生活对道德生长具有本体论意义,道德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它为了人的美好生活而存在,为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提供价值参考.道德教育需要理解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直面现实生活的道德困惑,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体验,从工作伦理走向对话伦理,并坚持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科学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中介和重要依据,也是个体进行道德学习、掌握道德规范、提升生命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依据个人一生道德发展完善的纵向、横向活动空间与范围,可以把德育内容分为六个维度,即自我道德发展完善的德育内容维、家庭德育内容维、与他人交往活动的德育内容维、职业劳动的德育内容维、社会活动的德育内容维和科技生态伦理的德育内容维.  相似文献   

19.
徐进  王珏 《江苏高教》2021,(6):103-107
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生群体与未受高等教育群体当下的道德状况,提出两个群体存在对伦理秩序的旁观、疏离共同体的倾向以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分歧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群体因其更具现代性的特征,在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文章探析了新时代高校德育的转型方向,提出了凝聚时代性、重构价值体系,强化社会连接、构建新的道德共同体,促进知行合一、弥合知行分歧的对策.从高校所担当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提出以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德育载体、打造体验场域的新时代高校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崔振成 《中国德育》2017,(11):16-20
人的道德品质的诞生需要经历借助伦理而实现道德的过程,伦理安全是道德的产生性条件,也是其保障性条件。道德教育要在伦理世界中借助于文化底色与文化手段方能得以实现。当前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根本病灶在于由教育伦理世界的虚假、文化要素的德育剥离以及伦理交往与伦理关怀的事实性冷漠等所致使的教育世界的伦理不安。匡正教育世界的伦理安全、伦理觉醒与伦理实践的真实内嵌,是中小学德育困境突围的应然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