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世界性显学的《文心雕龙》研究,在文学地理学这一全新研究方法的运用方面,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学术群体尚不壮大,二是还没有出现对《文心雕龙》全书进行文学地理因素的整体、综合研究的成果。综述文学地理学视野下《文心雕龙》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心雕龙》文学地理构成要素,关注地理与区域,关注空间与历史,将是《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代序、人生探索、文学操练、校园勘探等方面 ,对李印堂著的《追求与跋涉———编辑手记》进行全面的解读。作者认为 ,该书是李先生在工作之余对于人和文的独到的研究与思考的结晶。全书代序新颖、说理透彻、见解独到 ,是一本集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体 ,兼备历史存档意义的精品著作  相似文献   

3.
郦波教授于201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学术专著《王世贞文学研究》。该书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全书2475字,主要阐述王世贞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成就,兼及与王世贞文学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政治、史学和宗教等相关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贾俊侠等所著的《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长安历史文化丛书)于2019年3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融合了历史地理与职官制度,对两汉时期三辅的政区、职官以及人口沿革史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览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作者把研究对象置于两汉三辅的立足点上意义重大。从《两汉三辅研究:政区、职官与人口》的书  相似文献   

5.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与汤因比《历史研究》齐名的世界史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中的历史地理叙述和历史地图均贯穿全书,在内容上占有相当分量。书中相关理论的提出亦多将历史地理作为依据之一。这充分反映了历史地理因素在《全球通史》以及该书所表达的“全球史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的《日本灵异记》在编撰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对中国汉译佛经的引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该书编撰者以情节片段、借经证理、化用文句等形式,对佛经进行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该书的文学表现,而且对其实现宣教之目的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考察《日本灵异记》中对中国汉译佛经的引用,对于重新界定该书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亚洲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研究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戴冠同志的力作《学校历史教学通论》,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问世。该书内容丰富,论说翔实。全书34万字,分为三篇,即中学篇19章,小学篇7章,论文篇5篇文章,形成完整的体系,是近年来在历史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篇幅宏大的专著。该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历史教育研究许多方面作了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比如,对历史表象和历史概  相似文献   

8.
2008年1月乔国强教授所著的《美国犹太文学》一书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探讨了美国犹太文学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与犹太文化、宗教和美国现实的关系。全书紧密结合文本,注重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揭示,蕴含了作者的文化批判精神。乔国强教授在书中对"犹太性"的界定提出了创新性的见解,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出版在帮助中国读者了解美国犹太文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为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犹太文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王向清教授撰写、岳麓书社2002年4月出版的《〈孙子兵法〉辩证思维研究》一书从辩证思维的视角对《孙子兵法》做出了新的阐释,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全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首先,该书全面地考察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该书始终围绕辩证思维这一主旨,从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形成原因、形成方法、特点、历史地位、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借鉴、对领导活动的借鉴等方面考察了《孙子兵法》所蕴涵的辩证思维,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该书各章在对《孙子兵法》辩证思维的某一层面进行阐释时,同样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比如第二章在论述《孙子兵…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一书进一步推进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美学”的研究。该书导论从宏观角度确立了全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编从整体上对中西文艺美学进行了理论概述,第二编从文学、绘画、音乐三大艺术门类中进行了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该书通过比较研究显示了中西文艺美学在文本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相通性、相异性以及彼此对话的可能性。面对中国古代诗性的文化艺术与西方系统化逻辑性的哲思,此书以开阔的比较视野诠释着文艺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宗良、韦平同志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简史》是一部论述从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开始到新时期文学之初半个世纪中出现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的著作。全文从工农兵文艺思潮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和“五四”文学的历史联系,对新时期文学的惯性冲击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历史功过进行了客观评价。本文仅是全书的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工农兵思潮发生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潘啸龙教授的《诗骚与汉魏文学研究》今年元月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38千字。该书乃作者30年来在“诗骚”和汉魏文学方面最有影响的论文之结集。其中对《诗经》“赋法”和“抒情人称”的研探,深入精到;对屈原“放逐”和“沉江真相”的考察,推动了屈原生平研究的深化;对《离骚》“抒情结构”、《九歌》“祭神特点”、《天问》“问难艺术”、《招魂》“民俗背景”和“楚文化”对屈原创作影响的探索,至今驰誉楚辞学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高旭东《鲁迅与英国文学》一书,填补了比较文学中的一项空白。该书将相近的文学现象置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考察,审其异同,观其流变,从世界性的高度进行双向研究和阐发;运用比较文学、接受美学理论对鲁迅与美国文学关系中的难点进行破译;并对该书的研究格局、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4.
《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一书,作为宁新昌博士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是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部少见的力作。本文着重就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评介:一是分析该书在立论和研究视角方面的新颖与独特;二是扼要介绍该书的框架结构和内容概况;三是揭示蕴藏在全书的诸多鲜明特点。力图全面准确地阐发该书的基本内核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长华教授《诗论与赋论》,2011年8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论文二十余篇,反映了著者近十年来的治学关注点和学术发展历程,与十年前出版的《诗论与子论》(学苑出版社,2001年6月版)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全书主要包括三组内容,即《诗经》研究、辞赋研究和文学史反思.《诗经》研究努力探索《诗》于历史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原《诗》在时代发展中的真实面貌;辞赋研究强调文体辨析,倾向于认为赋起源于先秦隐语;文学史反思强调文学研究不能仅仅固守于传统的文学领域,应进行打通研究.  相似文献   

16.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书,本与《易经》关系密切,与《诗经》则瓜葛不大,因其全书以短诗形式出之,存诗极为丰富,并且这些短诗颇具文学韵味。汉代距《诗经》成书时间并不遥远,加之汉代学官五经并重,其受《诗经》的影响自当顺理成章、显而易见。故本文从其师承关系、写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及用韵方法等方面与《诗经》做了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从而认为,该书深受《诗经》的影响,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高旭东《鲁迅与英国文学》一书,填补了比较文学中的一项空白,该书将相近的文学现象置于不同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考察,审其异同,观春流变,从世界性的高度进行双向研究和阐发,运用比较文学、接受美学理论对鲁迅与美国文学关系中的难点进行破译;并对该书的研究格局、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昌副教授翻译的《文学欣赏入门》一书,最近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18.4千字。该书是著者在自己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试验的基础上写成的,既系统地阐述了文学欣赏理论知识,又对大量的欣赏实例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对于我国读者学习文学  相似文献   

19.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余文秀所著《报告文学写作研究》一书,已于今年三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大量的作品及创作实例,对报告文学作为新闻文学的边缘性文体特征,报告文学的范围和分类,报告文学的题材选择,报告文学创作思维的独特性,报告文学的表现艺术等创作理论问题进行了细致具体而又比较系统的研究。全书拓宽了报告文学的研究领域,对一些久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不乏深刻的见解,对八十年代后期我国报告文学的“新潮”写法也有所涉及。全书贯穿作者务实求真的治学精神,既有  相似文献   

20.
卢延让、冯涓、张道古、欧阳彬、僧可朋、王仁裕是前后蜀时期的重要作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考证,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对于前后蜀文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