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检验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效应,以43名高校体育教师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参与式体育课堂评价:(1)对教师的理论反思能力、经验反思技能和总体教学反思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效应(P<0.05);(2)可以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和总体教学效能感(P<0.05)。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谨慎。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现阶段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不明确;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评价方式的可靠性值得思考。提出建立在提高教师责任感、优化教学环境的背景下,给予教师教学中更多自由权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3.
研究随机从某大学各个年级和专业中抽取633名学生(男318,女315)作为被试,采用“双盲测试”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在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时是否存在性别偏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学生在根据同一教案评价假设的男女教师时,认为女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方面优于男体育教师。②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时,学生性别对评价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男教师来说,女学生在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时,倾向于对女教师作出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成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法、密度、运动负荷是否安排合理,学生的锻炼效果是否明显等,做一个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顾伟 《体育教学》2005,(4):9-10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评价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等教学常规以及学生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等量化指标,并通过检查监控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纳入统一的规范中,将教师“管住”。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评价的性质是积极性的,评分的特点是发展性的,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运动能力,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理论研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往往主观因素较多,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即偏见,这种偏差会影响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甚至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对学生产生偏见的若干现象,提出了克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和不良的刻板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审视当前体育教学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发现在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与促进体质增强、教师主导作用与对学生刻苦学习锻炼要求、特有教学规律的遵循、合理的必要的运动负荷安排、传统教学方法、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客观教学评价、体育教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等方面都与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出现了一些缺失。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正视修正,这对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增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814名深圳大学学生使用SEEQ问卷中译本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效果评价,其中186名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的“好”与“差”,并以此与724名香港大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EEQ问卷具有较好适用性;深港两地学生对有效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认同比较一致,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热情和体育教学组织,但在学科价值、上课活力与风趣、做示范与教学水平的关系的认同程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一、正确理解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一)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由体育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的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学习成  相似文献   

10.
自我评价与创新体育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宏 《体育教学》2003,(6):21-21
对教学工作的评定,学校、社会有监督、评价体制,但首先应由教师评定本身的工作开始。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未来体育教学中必须完善的一个环节。经常自我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可以对教师起到指导作用,有助于纠正日常教学中的偏差。通过多年实施以下自我评价教学效果标准,可以促  相似文献   

11.
张军 《体育教学》2008,(8):65-66
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会有助于学校的管理,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但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评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评价主体专业知识缺乏表现出的无奈,以及对评价对象不恰当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产生的消极因素,都对体育教师评价教学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构建一套合适的教师评价体系就成为了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2.
研究随机从小学三年级中抽取12个班的594名学生(男313,女281)作为被试,采用“双盲测试”方法对小学生在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时是否存在性别偏见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在根据同一教案评价假设的男女教师时,认为男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优于女体育教师。2)假设的教师的等级对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时存在的性别偏见具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男教师来说,学生在评价低等级女教师的各项指标时,倾向于较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浅论形成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利于体育教师更方便地进行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更简捷、高效,体育教学评价也应该便于操作,从而更准确、真实评价每一个学生。但笔者看过的许多评价方法都过于复杂,现实中教师精力很难达到,不利于真实教学效果的体现。如果我们利用这些方法评价,虽然能对学生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但评价时间长,手段繁杂,耽误正常授课。笔者认为形成性综合评价操作简便,能更准确、真实地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近因效应 在长期的了解中,最近的印象起的作用占优势,我们称之为近因效应。不仅包含最近的印象,而且是一种突发的、和过去的印象根本不同的。比如:体育教师对一个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印象很好,这个学生也很尊敬教师,但因某次迟到,教师批评了他,就遭到了其痛恨,而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抵触和干扰,并否定了过去对教师的良好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庆雷  孟国正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499-500,509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评价体育教师教学质量上存在的问题,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维度结构,编制一个便于学生操作,符合现代体育教学特点的学生评价问卷。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威信是指学生感到尊重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即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体育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学生对教师品德、能力、业务水平与教学艺术等综合素质在心理上产生信服与尊严的体验,体育教师威信,其本身就具有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是一种终结性、奖惩性评价,已不再适合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适时融入我国教育界的教师评价新理念,我们应当积极地把它引进到体育教师的评价中来,以促进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体育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莫让口头评价流于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头评价是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是教师根据课堂中学生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方法、练习效果及行为表现等,所进行的简要的即时即地即兴的口头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反馈,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点评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使自己明确努力方向,增加练习信心;对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19.
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教学指导纲要》无论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的功能上,都体现了现代的教育评价观念,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评价的新观点和思路。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的态度与行为(如运动的参与性、学习技能的主动性等)、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学生互助)、情意表现(情绪的自我调节)等利用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将会起到较好的作用,而学生的运动体能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由教师评价会更好。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同时也为寻求教学评价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倍受人们的重视。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我们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侧重教师的,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语言、应变能力、教学的即时效果等。虽然也有一些涉及到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内容,如“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但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上。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体育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应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新的教育观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再以体育教师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