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鹏 《中华武术》2000,(1):32-32
鹰爪拳是吸收鹰的形,意和击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拳术,属象形拳。又有鹰爪翻子拳、鹰爪行拳和鹰爪连拳之称。此拳以模仿鹰爪抓扣和鹰翼翻旋的动作为主。其特点是:爪法丰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转、连环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备: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翻转灵活,神形似鹰。整个套路动则刚暴  相似文献   

2.
王国齐 《精武》2005,(6):36-37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爪拳,岳氏散手或岳氏连拳,它是翻子门鹰爪派的拳法精华。  相似文献   

3.
鹰爪翻子拳又称"鹰爪拳、鹰手拳法",是中华武术优秀名拳"八闪翻"繁衍出的新拳种,此拳经过两三代人悉心研究、充实、试验发展而成。它是以翻子拳的技法为基础,吸收少林拳术、岳氏散手的擒拿技法,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鹰手"手法特点的翻子新拳种。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化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保存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武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和一个逻辑起点。传统武术中的鹰爪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其拳理功法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杭州鹰爪拳功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鹰爪拳     
德甲赛场,斯图加特队员马利卡(中)为了让对手闭嘴,一招鹰爪拳直接将科特布斯队球员卡格达斯·阿坦(右)的嘴掐住.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的项目编排中,出现了把“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与“鹰爪拳”统编为象形类拳术作以表演的情况,由于这一疏乎,给表演者,评判工作以至大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无独有偶,《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鹰爪拳”一条目(以下简称《条目》中又出现了这两种拳术混同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把两种技术风格截然不同的拳术误认为一种拳术,对此,笔者认为有再讨论的必要。一九八○年春,笔者作为河北省武术调查组的特邀人员,对保定地区武术的开展情况作了调查,并重点对雄县流传的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与研究(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曾世光,湖南洞口县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现任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会理事、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湖南省冷水江市世光武道馆总教练、武术世界网副站长。2000年开始习武,擅长劈挂拳、长拳、少林拳、鹰爪拳、苗刀、追魂刀、风魔棍及散打、擒拿格斗。曾在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散打争霸赛、亚太武术交流大会、澳门国际武术大赛等国际国内武术大赛上获得金牌8枚,银牌5枚。曾多次担任全国及全  相似文献   

9.
第一期一、北京女运动员郝致华在第五届全运会武术表演赛中共获六枚金牌,这六枚金牌的项目分别是自选拳、单刀、双刀、对练、鹰爪拳、全能。二、截止到一九八三年底,我共有九段围棋选手四名,他们是陈祖德、聂卫平、吴淞笙、马晓春,获得最高段位的女棋手是孔祥明,她的段位是七段。我国第一个战胜日本九  相似文献   

10.
通背连手三打,称一手、二手、连三手,是通背明、暗、奇(绝)三法之称,也是通背拳最快、最凶、最狠、最有效制敌取胜的技击方法。此拳专击头打脸,在散打比赛(训练)中针对其直拳、摆拳、直进、直退等方法,可用通背三手制敌法,击在前、变在先、抢中门、发急腿、快进步,迅雷不及掩耳。  相似文献   

11.
通背快手制敌法是通背一百零八制敌法中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是在战场决斗中拳腿变法,巧中生巧,以快制慢、以巧判拙的击技方法。实战中以拳(掌)、腿、步相辅相承,互辅互生,全身肢体协调,气血平和,攻得进,退得出,刚柔相济、快慢相合,内含三折九扣,八护八断,冷急脆快之法。实战中突出一个快字,打在前,连手连击,手脚齐发,拳步齐到,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一手二手连三手,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2.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3.
孙禄堂是清末民初武术家,创立"拳与道合"武学思想,但什么是拳与道合,似乎不太好理解。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孙禄堂"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以期人们对孙禄堂武学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顾燕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4-1096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体系结合的产物,它在拳理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内家拳的拳理核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道教思想精华指导习练武术内家拳,有利于人们更好把握今生,长生久视,实现人生梦想;继承和发扬道教教理教义的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以"道"为核心,实践"道法自然"也有作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寿海 《武当》2010,(5):27-28
形意拳是模仿大自然中有关禽兽动作形态的一种拳术。拳与道合,道即自然规律。《周易》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形意拳理是最贴近大自然规律的。形意拳的基础功法,即拳的起始式“三体式——天地人合一”。  相似文献   

16.
李虎  张方海 《精武》2008,(9):26-27
拳学和禅学一样,都是研究宇宙本际和人之本性的。所谓: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不二,拳道一如者是耶。宇宙本际、人之本性和万物之灵、生命之源,都是“道”的别称。“道”是宇宙间一切事象的根源之母.所以人们为了弄清这一本然,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谓的拳学、禅学、儒学和道学等,都是进入“道”之本然的不同法门而已。“道”主宰宇宙一切,一切事象都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是宇宙中的一种成分.也是“道”的一个外在形态,故人的能力和形态是由“道”来驱使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8.
太极功德论     
杜子宇 《武当》2005,(3):20-21
无道不含理,无理不合道。故道即理,理即道,故谓"道理"。太极修炼,拳"以武演道",功"以文合道"。本天道为拳理,以拳理晓功理,依功理明生理,以生理化心理,借心理通世理,缘世理达天理,这百理归一是传统太极的正觉正悟。合道即合阴阳,阴阳无"中"而不合。"中"具体而言就是"德",故说"阴阳合德"。传统太极的精深内涵决定了拳功的  相似文献   

19.
马志富 《武当》2010,(6):8-9
天罡拳十二式是一套武术健身方法,是马志富先生在武当道家功夫“天罡拳”的基础上简化、创编的武术新品种。这套拳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绵延起伏,姿态翩然。配合独特的俯仰开合,外练筋骨,内养脏腑,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对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极剑赋     
王志远 《武当》2006,(3):14-14
剑术之道,幽微深远,以拳为宗,法出于拳,拳里有剑,拳成剑法成。剑在天灵,其根于心,意冥玄化,思接千载,驰骋纵横。皆须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法天者,轻如云魄一缕,圆似月魂沉坠, 耀以霹雳闪电。法地者,静穆若崇山雄峙,浩乎若沧溟无际,缠绵若青山逶迤。法道者,阴阳为体。乾坤分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