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立德树人",若做"全面把握",至少应有如下探讨:"立德树人"首先规范的是教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做出了明确解答;狭义地讲,"立德树人"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方略,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培养体系。辩证把握它的主要元素及其关系,是正确实施这一方略的关键所在;"立德树人"之"立德",具有双重思想指向,既包括学生之德育,又包括师德之建设。目前,实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有重要使命,包括:亟待改变德育"弱势";核心问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着眼点和侧重点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尤其要从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做起。  相似文献   

2.
王礼平 《生活教育》2012,(23):29-31
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其核心内容之德育,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不予理睬,致使教育效果欠佳。那么,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需讲究一些方法,善于"五味调和",将"德育之羹"做得色香俱佳,滋味无穷,让学生易于入口、入耳、入心。  相似文献   

3.
今本《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句当在"化居"之前断开;《益稷》"在治忽"历来异文众多,当依《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益稷》"朋淫于家"本或作"风淫于家";《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汉石经作"天既付命",汉石经"付"为本字,今本作"孚"者为借字;今本《康诰》"殪戎殷",汉石经作"壹戎殷",当以后者为宜;《尚书.武成》"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释为"一着戎衣而天下大定"为牵强附会之词,应理解为"一次用兵伐殷而天下安定"。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全胜"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趋势,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3S"(soldier,student,staff)创新教育模式正体现了这一战略思维。"必以全争于天下"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最高目标思维,"知己知彼"是"3S"创新教育模式的根本战略思维,"上下同欲"是"3S"创新教育模式"全胜"的必要条件思维,"以患为利"、"能因敌变化"是"3S"创新教育模式持久"全胜"的保障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杜晓华 《甘肃教育》2011,(22):24-24
把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接,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德育重在"育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及成果转化上实现高度统一,取得"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彭晓丽 《海南教育》2014,(12):18-19
深圳市罗湖区景贝小学坚持"创造主动发展的生命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情感共鸣"为内驱力,以开展孝心行动、设立班级岗位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着重在"实"字上谋发展,在"新"字上求突破、养孝心,抓规范、促养成,逐步达成学生自理自律的德育境界,力求做到"我的成长我做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整体规划德育目标,明确德育管理方向1.分年段细化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隐性教育的提出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德育的微妙性。隐性教育可以从"缄默知识"理论,心理学"内隐认知",以及杜威的"附带学习"观念中找到理论支持。隐性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微妙性体现在德育的生活性、情感性、人文关怀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上。只有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捕捉到德育的微妙性,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宏 《上海教育》2014,(34):69-69
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办学32年来始终坚持杰出的教育家、会计学家、学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倡导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校训,坚持以信立校,立信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注重文化引领,逐步树立"信勤"德育观,做到"信以立人,勘以立业",基本形成了"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以激励成长为主的赏识教育、以勤奋踏实为起点的养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中存在"读"与"做"教育观念,早期的科学教育强调"读",20世纪初针对"读"的科学教育,出现了重视"做"的科学教育思想,但我国当下的科学教育依然过分偏重读的一面,为此,科学教育的改革应强调做的一面,在读与做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做"不仅仅是"玩",而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点的探索性活动。学校与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做"科学的条件,研究引导学生"做"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7年第2期对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作了题为"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里去"的专题报道,对"德育导师制"的涵义、操作策略及成效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时隔三年,随着"德育导师制"实践的日渐成熟,人们对"德育导师制"作用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教育实践要持久有效,理性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对"德育导师制"成效动因的分析,是一种"回头看",更是为了"向前走"。  相似文献   

11.
潘丽芳 《广西教育》2011,(20):39-40
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的道理。班主任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某一个未被注意的细节,恰恰就像一缕阳光,可以穿越阴霾,在学生的心灵中折射出最美丽的光芒。"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  相似文献   

12.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已成共识,打破知识壁垒,撕开学科本位,是当务之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积极开展"体育与德育整合",拓展体育教学的功能,开发德育阵地,使之相得益彰,是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3.
盛伟华 《中国德育》2014,(17):71-74
近两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提出"主题教育"概念,确立"德育是影响"的实施理念,要求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主题思考",在研究学生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力做有思考的德育。其与一般的德育活动不同,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思考系统的主题德育活动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施加教育的载体,应该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与实践性,因此,主题教育的推出,必须基于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艳玲 《考试周刊》2011,(92):236-237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排首位。所谓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新世纪人才要求和素质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早已深入人心。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是更加注重于"育人",即如何教学生做"人"。可见,德育在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班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文如其人",高尚的作品来源于高尚的人品,"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只有重道以充文,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强调"教学做合一",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培养学生的"四敢"精神,以造就"真善美的活人"。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其真谛对而今的基础教育科学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南宫中学校园里,立有一块石碑,碑文中写到:"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这便是著名的"南宫碑",又称为《重修南宫县学记》碑。南宫中学,这所始建于1909年的冀南名校,经历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近年来,该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教育须坚定地秉持"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十中")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发展之源和办学之本,经过多年的探索,最终确立将心育文化融合课堂教学、融合学生德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兴校之路,在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过程中,十中人独创性的将"校园文化石"作为德育和智育的显性载体,来韬养学校的灵性。十中将园林景观学和教育心理学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无"大事"。小学教育不必要"做大",而是要把小事做实、做强、做好,把普通的事做到极致,这就是特色。近年来,昔阳县西大街小学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周茂亭 《现代教育》2012,(2):176-176
我国历来也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更是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