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  相似文献   

2.
“评论味”     
湖北日报一版《楚天论坛》的编辑,在一次来信中谈到,他们的论坛,要追求“评论味”。虽然他信中未阐明何谓“评论味”,但已使我感到新鲜。多年来,报刊上议论如何写好新闻作品时,多提“散文味”、“诗歌味”、“杂文味”,尤其提到写评论时,强调“杂文味”;提到杂文时,才讲到要防止“评论味”。“评论味”似乎不怎么受青睐。《楚天论坛》的编者却把“评论味”作为一种追求,效果如何,自有待实践会作出评价,但我对他们的追求,先要投赞成票。众所周知,评论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和重大新闻是孪生姐妹。要说“评论味”的话,首先,它姓“新”,注重时效性。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一闭幕,人民日报就发了社论《为经济发展上新台阶而奋斗》。三峡工程在人代会上通过,人民日报发了《贺三峡工程列入十年规划》的社论。这些评论都及时揭示了重大新闻的意义,给人以启迪、激励,发挥了新闻评论的特有作用。如果这些评论不是和重大新闻同时发,而隔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评论写作规律时,许多同仁侧重于研究逻辑思维规律,而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还不多。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不相信文艺创作丝毫不需讲理,不用抽象思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志也,故即事以寓情。”纵观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析理时,往往妙趣横生地插进几笔,或勾画出一个形  相似文献   

4.
前年以来,我在20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100余篇评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明友问我:“你的这些评沦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评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评论来。那么,评论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改革中诞生的一朵奇葩。它以高主旨、深报道、细详述使电视新闻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在黄金时间播出,吸引了亿万观众,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我台推出的“聚焦点”栏目,也进行了有益的偿试。 一、电视新闻评论优势之我见  相似文献   

6.
采访总参测绘局宣传干事李德林时,我犯了愁,为啥?写人物专访,得讲究个突出重点,抓住主人公闪光的一面只管“狂轰滥炸”即可,可这个肩挂上尉军衔的李德林“贪心”得很,一般人做宣传工作都是“单兵作战”,要么是以笔作枪,追求发发命中;要么是用“机”(照相机)当炮,来它个遍地开花。无奈李德林还真有“两把刷子”,“长枪短炮”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名副其实的一个“两栖干事”。先说文字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新闻与成才》等全国几十家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获奖30余次,从他的兵龄来看,在…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爬格子”,自然多与舞文弄墨者一起切磋技艺,研究作文之道,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志文章写好后不愿修改,草草邮走。等待编辑给修改。这种态度很不足取。我在某报社帮助工作过,体验了一段“编辑”生活。文章一经编辑之手,一般会增色不少。但有些东西编辑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比如引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人们需要精品阅读,面对海量信息,报纸的优势慢慢显现出来,其权威性、原创性、深刻性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像那种传“二手货”的新闻,报纸就可以不登了,因为没人看;但要评“二手货”,就有人关心,特别是那种关注度很高的热点。报纸可每天择取最有新闻价值、最有传播价值的内容,深析、说解、评论,把它做足,就很有意思。信息爆炸时代,受众不缺信息,缺的是思想与观点。当然,要提供思想与观点,就需要有一支很专业的新闻队伍,我认为这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只“笨鸟”杨树森【射阳】在编辑之余,我的文章渐渐多起来,差不多天天见到样刊,天天见到稿费,不少人都羡慕我“文思敏捷”。其实,我很迟钝,是一只“笨鸟”,小时候就有“杨大呆子”的浑名。人“呆”而文章多,岂不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没有。因为那股“呆”...  相似文献   

10.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是县级台站的当家节目,办好新闻节目应该说是提高县给站宣传质量的立足点。但是,县级台站的通讯员80%以上工作在基层,采写稿件下面的情况多,罗列的事实多,“实”得很,体现宏观形势、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思想份量不够。因此,要使县级台站的新闻节目钱对性强,配合中心紧,需要加强新闻评论。近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新闻评论,以增加新闻节目的“份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上以“老猫”的名字开了个专栏,叫“社会七日断想”,自此以后,有关老猫的种种传闻便撒开了。最典型的一种是“老猫是个40多岁的人,比较持重”,来信中最常见的问题则是:“你为什么叫老猫?”后来,有许多常读“断想”的人见到我,极惊诧:“你是老猫?”我说是,接着便是夸奖,弄得我极不自然,很想说,别这么夸我,我还打算进步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新闻写作,至今已逾12年。其间,我在地、市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2400多篇,并有上百件作品获奖。1996年,平均每天都有一篇稿件被刊播。于是,一些通讯员朋友在向我探询上稿“秘诀”时,总是要求我为之介绍认识几位编辑先生。他们满以为我在新闻界结交了不少编辑,所以上起稿来便“路路通”。虽然我反复向他们说明:编辑认稿不认人,稿件便是介绍信。但他们大多半信半疑,以为我“保守”,不肯帮忙引见编辑,以至产生隔阂。无奈之际,我想到“稿件就是介绍信”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4.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15.
经济日报的“每周经济观察”专栏创办10年来,先由我主持,后改成由我主笔。这个专栏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前两年还被评为首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之一。作为一名经济新闻工作者,怎样观察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撰写评论文章呢?结合自己创办专栏的多年实践,我总结出一个撰写经济评论的“三步曲”。 第一步,了解情况——从多种渠道获取经济信息,用多种手段处理信息。 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尽可能做到最先了解情况,深入了解情况,而不是一般性地获取信息。为了建立有效、畅通的信息渠道,我颇费了一番苦心。 我了解情况的渠道主要有这样几个:  相似文献   

16.
看报、剪报,是我的一个爱好。近日,把《晶报》的评论调出来,数了一数,共317篇。读后很受启发,好像实现了“心灵对接”,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采写的一篇言论《踢好“后三脚”》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度报纸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言论已连续四年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这些言论之所以能获奖,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出了改革开放中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新闻评论的焦点,最终聚集了评委们的视点。 从深入采访中挖掘“闪光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各种新人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的“签名评论”,是指在报纸上以作者的手写体签名的评论。如将评论分为大型重型评论、中型评论、小型评论三类,签名评论一般属于小型评论类,且多为专栏评论。在新中国的新闻史上,签名评论是个新生事物,是大胆试验的产物。在人民日报报系里,《华东新闻》是最早开“签名评论”专栏的版面之一。笔者有幸于1997年到2000年间,与另一位同志共同主笔《华东新闻》的《每周经济时评》专栏,4年内共计撰写了100多篇经济评论。时至今日,出去采访与人交换名片时,还常听对方讲:哦,我知道你,就是在《华东新闻》上签名的那位记者。有一次,采访一位省…  相似文献   

19.
入伍第一年,团政治处根据我在地方党政机关搞过新闻报道工作的经历,把我调到了报道组。刚到报道组那阵子,感觉自己写部队的稿件很不容易,不知从哪儿下手。后来,我逐渐改变了写作“战法”,重新理清了工作思路,写部队稿件时就顺手多了,近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稿近四百多篇,其中有好几篇受到了军报编辑的好评。一些同行羡慕地问我有啥好“诀窍” ?说实话,“诀窍”咱没有,体会倒有一些。其中,最重要的体会是:让“丑媳妇”多见“公婆”。   我常把初稿比作“丑媳妇”,第一读者比作“公婆”。将初稿先交给第一读者——连队官兵…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新闻工作时间不长,但我觉得要当好一名记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找“生米”少吃“熟饭”,换句话说,就是记者一定要深入实际生活,抓第一手活材料,不能依懒一些现成的、死板的文字材料来写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