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与自然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生自我妨碍(特质性自我妨碍与情境性自我妨碍)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特质性自我妨碍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年级、学习成绩上差异显著.(2)高中生特质性自我妨碍与自我概念的总分及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是特质性自我妨碍的有效预测变量.(3)在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中,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练习数目在性别、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但自陈式自我妨碍在各个变量上差异都不显著.(4)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与自我概念存在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概念的4个维度能有效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的指标练习数目,2个维度能有效预测自陈式自我妨碍.(5)高自我妨碍特质的高中生情境性自我妨碍得分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害羞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5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害羞现象,害羞者占61.5%,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出生地之间差异显著,出生于乡村/镇的大学生害羞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上较积极,但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3个因子上得分较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出生地之间差异不显著;自我概念与害羞显著相关.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概念存在密切的关系,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有助减缓大学生害羞行为.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蓓  杨帆  徐鹏 《职教论坛》2016,(5):89-92
本研究探讨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状况,对321名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家庭自我、自我批评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不存在性别差异。公安院校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总体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行动不存在差异。公安院校城镇大学生与非城镇大学生在生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不存在差异。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2)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呈V字型发展,大二学生自我概念最消极;(3)男生在自我满意、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4)城镇学生在社会自我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汉、羌、彝族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测量汉、羌、彝族900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民族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自我总分和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有交互作用.除自我批评维度外,汉族中学生自我概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其道德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批评五个维度上得分也显著高于彝族中学生(P〈0.05);彝族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四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而自我批评得分又低于羌族中学生(P〈0.05).女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优、良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余各维度(除自我批评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差中学生(P〈0.05).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民族差异、性别和学习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琴梯  杨宏飞 《教育科学》2002,18(6):50-52,61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研究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状况没有显著的城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但存在性别、年级差异;自我概念各因子中除自我批评外都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采用群体施测的方法对西藏大学师范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共3个年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和内地大学生相比,西藏地区大学生自我概念由于受到当地环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性别对西藏地区大学生自我概念没有影响。大三学生的自我概念普遍高于大一和大二的;总体上,藏族大学生自我概念比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偏低,并在道德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行动4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242名高中生进行了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有显的相关,但相关的密切程度存在差异;2.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3.学习策略、学业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初一到初三的150名工读学生和240名普通中学生为对象,对工读学生的自我概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工读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年级差异亦比普通中学生显著;(2)工读学生表现出比普通中学生更显著的自我概念的内隐效应;(3)工读学生表现出比普通中学生更显著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的分离;(4)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满意度、同伴关系维度对工读学生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罗城仫佬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方法:采用Piers—Han4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阴CSS)对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364名仫佬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仫佬族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的总体水平及所有因子均低于城市常模,且差异极其显著(p〈0.001);女生自我意识在总分、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幸福与满足项目上得分均高于男生,但只在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两个项目上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显著;城乡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仫佬族初中生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以462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概念量表上,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高职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高职生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道德自我,其余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高;自我批评能显著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与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及其人际关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法考察了198名高中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状况,具体包含社会网络结构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规模、关系类型和亲密度.结果发现,高中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特点如下:社会网络规模、亲密度均存在显著的组别和性别差异;亲子、同伴与手足关系在其社会网络中占最重要地位;从高中到大学,理想人物特别是虚构人物角色的影响力明显下降;社会网络亲密度对人际整体满意度,特别是对亲子关系满意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四川省6所中学的895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到867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积极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极自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概念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且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选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职业自我概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基础,而职业自我概念又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此,要想促进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高校职业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健全良好的职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支那(2005)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测量了596名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整体情况较好,在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兼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年级、城乡和文理专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The reciprocal 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RI/EM) extends the 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I/EM) over time and the reciprocal effects model (REM) across domains. The RI/EM postulates positive developmental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elf-concept within a domain and negative relations across two non-matching domains (e.g., math and English). However, until now,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RI/EM had only focused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specific countr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test whether the RI/EM also applies t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o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using a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data set: 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Kindergarten (ECLS-K: 1998–1999). We found positive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 within a domain, whereas the effect of prior achievement on self-concept was much stronger (skill-development part) than the effect of self-concept on achievement (self-enhancement). Furthermore, we found negative effects of achievement on subsequent self-concepts across domains (I/E frame of references). Overall,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trongly support the RI/EM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ur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previous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self-concept formation in primary scho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