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持人语     
从强调"双基"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目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变化,折射着人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升华与突破。以"教学立意"领航历史教学,正是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基本史实进行提炼、概括,形成能够统揽、引航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缺失应有的"维度""温度"和"高度",历史教学中"‘人’的缺席"现象比较普遍,而此类研究及实践,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的重史实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备考教学轻思想引领、重统一答案轻思维训练、重知识重组轻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法社会学领域,民间法是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一种法律形态。民间法作为法律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独特的法律概念是西方法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产物,而作为法学研究的专门对象则是西方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法社会学形成之后的事。不论从民间法理论在西方衍生、成长的历史分析,还是从其中国化的社会背景看,民间法的存在自有其法理依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从强调"双基"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目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变化,折射着人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升华与突破。以"教学立意"领航历史教学,正是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对基本史实进行提炼、概括,形成能够统揽、引航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缺失应有的"维度""温度"和"高度",历史教学中"‘人'的缺席"现象比较普遍,而此类研究及实践,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的重史实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备考教学轻思想引领、重统一答案轻思维训练、重知识重组轻价值  相似文献   

4.
庞德的理论是在历史法学派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法学派法律逻辑分析的方法、哲理法学派对价值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社会控制理论即通过综合运用经验、理性和权威的手段,以实现囊括利益、权利和理想社会图景的目标,既具有实用主义又具有相对主义,既坚持功利主义又调和了道德因素,既实现了法律稳定与变化的动静平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线性时间平衡,又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空间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仍然没有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老路。以应用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创新法律实务教学模式、培养法律实务教育师资、构建法律实务教材体系和建设法律实务实践基地等几个方面入手,或许可以探索出法学本科生培养之新路。  相似文献   

6.
择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每种社会现象都可追寻到其在历史文化背景中衍生的根源。本文拟对择校需求产生的文化心理追本溯源,重点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官本位文化、重道轻器文化、面子文化以及人情文化来解析家长们的择校心理,揭示其背后深刻的文化作用机理。现实中它们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通过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推进着家长们的择校需求。家长之所以择校,也是因为一定的利益诉求,而每一种文化也都体现着家长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从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角度审视历史的经验与当今法文化建设的关系,在分析中国近代转型后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脱节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构建必须从扩大开放、吸收中外法律文化优秀成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化法学研究和法制教育等方面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8.
姜帆 《林区教学》2008,(11):38-39
作为法学教育体系中间层次的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法学人才",但是"培养何种法学人才"一直是法学教育界的热门探讨话题。根据对"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具备法学知识的通识式社会管理人才与法律实践人才"的社会功能的分析,对社会大众关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合理预期即培养能够满足大众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解决的需要的审视,结合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即法学本科教育必须从重理论转向重实践的认同,应用型人才(精通法律的管理人才和法律实践人才)是法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取向之维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本质地位越来越凸显出当代价值。从"现实的个人"到"联合起来的个人",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历史与当代价值维度变化。"联合起来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当代样态,充分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发展趋势。从人的本质的系统内涵分析到其当代价值的两个形态的呈现,无不体现唯物史观中人的本质的当代核心价值,这对于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学科的创立与完善,进入批判与提升的阶段.学者们在对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回顾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对西方法学的引入都是出于一种心理,即:将西法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急之策,而并非中国现实社会的实践选择.现实语境下的中国法学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是西方式法学体系的克隆体.中国法学与中国现实社会的脱节,使其失去了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土壤.而民间调解机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直保持着一种未间断的存在状态,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学发展的前纵之路,那就是中国法学要关注中国现实,着力于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思索与考量,以期使法学研究对于自身的法制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原则作为一种事后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在个案中,基于特定的法律事实的发生,就具体的当事人之间的具体的法律关系,揭示出公司在此特定情形下已不具备公司人特性的真实状态,从而否认公司立法人资格,并直接追索公司背后股东的法律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其法律价值目标与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独立法人原则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因而,它不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否定,而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修正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研究权利——新时期中国教育法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5年以来 ,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 ,由以往偏重学理意义上的、应然的教育权利的思辩性研究 ,转向注重实践意义上的、实然的教育权利的问题探究。这一研究价值取向的战略转移 ,顺应了当代法律科学发展的趋势 ,是我国教育法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标志 ,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预示着我国教育法学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是一定文化的特质,是一定文化之所以成为该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就应该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是那么恒久。决定这一点的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即讲求一元、天人合一、注重整体、追求和谐的独特思想;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尤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家、人与国之间关系的和谐,由此衍生出独特的中华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探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自主权的源头可追溯至学术自主权、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这也是高校自主权在法律上产生公、私属性界分的根源。高校自主权与高校法定之权同为一物,既包括权力也包括权利。我国高校具有多种法律主体资格,我国法律并非没有对高校行为公、私属性的应有关注,"事业单位法人"界面即已寓示高校法律地位的独特复杂性。具体界分公立高校自主权的公、私职能,设置"角色串通"的防范机制,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法制,促使高校更准确地履行其法人权利与义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中国民法典制定中是否"人格权单独设编"的激烈论争,解析其利弊,并指出反对者见仁见智的理由,肯定了主张"人身权单独设编"比"人格权单独设编"更趋合理性,但存在着同样的传统性局限,反映出传统人身法学理论的贫困.笔者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引入"人身法单独设编"的立法建议,论证了其科学合理性,并提出其立法方案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的创造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价值和创造性实践辨证统一的理论视角,以邓小平开创并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为现实基础,论述了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创造性实践为实现途径和实现动力,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评价标准的创造价值观,并分析了邓小平创造价值观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基本特征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7.
科技价值的迷失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误。科技价值的迷失包括环境价值的迷失、价值利益的迷失以及科技应用价值的迷失。环境价值的迷失导致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价值利益的迷失导致畸形的社会发展观;科技应用价值的迷失导致社会发展中的人忧患。重视环境价值,确立综合、全面的社会发展观,正确处理科学与人的关系,是我们面对科技价值迷失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8.
委托人是信托关系的设立者,是重要的信托当事人之一。关于委托人的概念及其在信托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各国学者也有不同主张。笔者认为,在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是指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自己的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形成信托财产,并要求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而管理、处分信托财产,自己仍然对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享有约定或法定权利的信托当事人;委托人居于信托关系当事人地位,同时也是信托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19.
权利的价值层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的价值层次以实有权利为研究对象,依实有权利作用于人的直接性程度,具体划分为目的价值、构造价值、手段价值和表象价值。其中目的价值是核心要求,构造价值是基本要求,手段价值是关键,表象价值是成果体现。四层价值统一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于权利的存在及行使过程中。权利价值的层次性要求我们重视权利立法,以促进权利文化的发展,为法治建设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在合理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西方法治理念的扬弃;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制度探索到理念价值追求的提升,是中国共产党人法治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为中国政府推进型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为政法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确保一切改革都不偏离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