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历史和传统是无法割裂的,传统注定要对现实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完全摆脱与过去传统的联系。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法律文化是构建现代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中国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中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相容与对立,探讨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是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观念的冲突,根据中国现实,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形成当代中国的法治观念,以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法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和世界各国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将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国外优秀成果与时代产物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法律文化。因此,当我们建设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之时,就必须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重塑,是当代法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显著的特征,并且和我国当代社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重塑,主要应从加强公民权利和主体意识、严格执法、完善党员干部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律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本文从法律文化的涵义及功能出发,分析了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结构。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对依法治国的深远意义,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大力建设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基于我国的国情,政府与民众的结合将是建设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最有力的主体。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大众传播、法律教育、法律文化理论的研究与整合、法律实践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将成为行之有效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7.
百年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站在构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立场上,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回顾,力图进行经验挖掘与限制分析,尝试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建设角度审视历史的经验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9.
《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的出版给中国学者进行跨文化知识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代中国法律的一整套形式化的知识都来源于国外,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传统法律文化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二者之间的沟通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目标之一。在无法脱开西方法律知识的境况下,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身,是从西方法律知识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盛顿州秀岚社区学院作为美国社区学院的优秀成功典范,其"职业技术类两年制副学士学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典型的美国特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手段,在学院建设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专业设置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入了解和剖析秀岚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和化自觉的党,在领导中国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我国化建设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这些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化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是对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结果,是化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和具体运用,因而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化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法律化中人格观念,在关于人的本质、人性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决定了中西方法律传统的不同。这些差异,是由中西方各自独特的化类型及其思维方式和社会特点所决定。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仅在于制度层面。更应深入反思中国传统化。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中国法学理论界政治解释学、法律注释学的倾向比较浓重,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批判主义、自由主义等法学观念及研究方法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并将其“本土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理学研究的发展,并从更深远的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以此为代表的是90年代后兴起的“市民社会理论”,促使法理学的变革和更新,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研究市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建设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应当科学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同遗产的性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取舍,将其中合理因素加以继承和改造,为现代的法制建设服务,实现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法治政府是政府管控社会的一种善治模式。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法治和法治政府的基本概念,其次应是了解我国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政策演变。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了治国理念的与时俱进、行政权力的行使法定等四个方面。在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党的十八大为新起点,力争早日实现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反思当代法治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借鉴蓝本,透视当代中国法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探寻法治缺失人文精神的表征,并以此为法治改革的视域,以期弘扬21世纪法治人文精神的本有属性。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逻辑,它是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说,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因,“分合”交替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文化重建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而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目标.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不断推动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法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中,尊重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尊重民族法学发展规律,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和加强民族法学研究,对多民族国家的法制建设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欧州华文诗歌主要指1949年后在欧洲定居或客居期间的中国人以现代汉语为工具所创作的新诗作品。这些诗歌的汉语诗性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一、挖掘汉字的审美表现力,展现汉字音形义的审美特质;二、化用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注重拓展或颠覆古典意象的传统意蕴;三,以现代社会为基点,重新审视和表现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当代欧华诗歌汉语诗性建构的努力对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