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幻文学是现当代美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以来,它历经“黄金时代”、“新浪潮”、“赛博朋克”等特色鲜明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文类之一。现当代美国科幻文学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历史及文学地位、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但未来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尤其是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视域下考察其与中国文化之关联,以及科幻文学通过影视等途径实现跨界传播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2.
试论短信文学的文学合法性及其新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信文学脱胎于被称为“第五媒介”的手机短信。它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短信文学”这一概念及其“文学性”的思考与论争。短信文学的“文学”名分是否合法,应综合以下两方面加以判定:首先看它是否应用了文学修辞技法;其次看它否具有文学审美功效。在确认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方可进一步探讨短信文学的独特新质。  相似文献   

3.
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杨逵不仅是以《送报侠》而闻名的小说家,还是重要的文学理论评论家。其带有左翼色彩的文学理念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深化,清晰地呈现出写实主义——文学大众化——草根文学的思考轨迹。杨逵在文学理论建设方面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他放眼于台湾新文学运动整体构建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不应仅仅从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把其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和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去审视。 2 0世纪中国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0世纪中国文学既吸收了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 ,也对外国文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不应仅仅从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把其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和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去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中国文学既吸收了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也对外国文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布尔迪厄认为:知识分子是“统治阶级中被统治的一部分”,“文学场”在“权力场”中的这一位置决定了它具有其独特的运作逻辑。中国古代“发愤抒情”的文学传统肇端于屈原而形成于司马迁,其形成是“文学场”向“权力场”疏离的必然,这种疏离昭示了文学场“输者为赢”的运作逻辑。“楚辞”也被作为“发愤抒情”的范型而为后世接受。  相似文献   

8.
环境文学是在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基础上深化而来的,具有融合文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等多学科视角、思想、技巧、理论于一体的总体美学特征。环境文学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但中国文学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反思和创作研究还一直非常薄弱。中国环境文学应该在借鉴和吸收欧美环境文学的传统的同时加强本民族文化的修养,突出环境文学的文学性,创作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环境文学史诗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的文坛上,新时期文学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复杂存在。对其时限、性质及与五四文学乃至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关系的界定一直未有定论,尤其是关于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有人称新时期文学是对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断裂甚至反叛,亦有人指出其应是一种对文革二元论的隐性回归。本文试图采取相对客观的态度,立足于文学的真实,对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关系作一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苏俄非主流文学之所以被前苏联官方批判、排斥、压制、否定,是因为苏俄非主流文学在处理十月革命、知识分子、时代精神等重大题材时表现出迥异于苏俄主流文学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非主流文学关注十月革命的负面影响和阴暗面,批判时代精神的虚妄和虚伪并预言其幻灭的命运,凸显知识分子的疏离并捍卫其独善其身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三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一依托于载体的文学。网络这种载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形态和特点。相对于传统文学形态来讲,网络文学具有传播上的自由性、文学活动中读者和作者的对等性以及作品与生活的同一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21世纪的大学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大学需要加强非文学专业的文学教育。这种文学教育,应当是一种以民族的、传统的、优秀的文学为主,融汇现代文学,吸纳外域文学,以作品为主、兼顾作家、史论并举、赏析结合,怡情养性、培植素养、化育闳才的主流的泛文学教育。加强大学文学教育,必须以更新大学教育理念为前提。加快教学体制改革是其保证,创新文学教育课程是其根本,营造人文熏陶环境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学的形成,实质上是指世界各民族文学建构了一种普遍联系的关系。世界文学存在于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关系中,没有民族文学也就没有世界文学,一百多年来的文学历史就是各民族文学走向世界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后新时期文学”开始于90年代,是商业社会的文学形态,是新时期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又不同于新时期文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及品质。  相似文献   

15.
建安文学是两汉文学向魏晋文学演变的关捩点。文人的文学观念亦呈现出新旧对峙的过渡性。旧的一派以荀彧、吴质等为代表,坚守汉代文人的儒学文学观念;新的一派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使文学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标识于文人的价值观念中,且为之增添了为立德、立功、立言而立言的崭新内涵。这两种新旧观念的并存,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还促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其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的横空出世,第一次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殿堂,让世界驻足于刘慈欣笔下宏伟辽阔的星际,流连往返于"三体"和当下两个世界,聚焦于文明背后的种种危机,惊叹于中国科幻作家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全面梳理刘慈欣文学创作观念,以求找出刘慈欣文学观与文学实践的独到之处,以进一步引发中国科幻界对作家身份的认知以及对科幻文学归途与指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香港文学是在迥异于祖国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衍生和发展着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品种和风貌,考察和审视一个世纪香港文学思潮的演变,对于深入认识香港文学的价值,并进而衡定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1928年前后的左翼文学迅速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这一文坛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其发展中的报刊策略是分不开的。初期左翼文学借助庞大的期刊阵营迅速获取了在文坛上的流行性;左联刊物多样化的生存策略进一步扩大了左翼文学在文化围剿下的影响力,并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左翼作家们对报纸副刊的广泛争夺成为后期左翼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左翼文学正是通过巧妙利用报刊迅速完成了其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J.希利斯.米勒在他所陆续发表的四篇文章中虽然其观点从过去认为"文学及传统的文学理论已经终结于现在"转变为"对文学的未来是有安全感的",但其论述依然没有摆脱其"媒介就是意识形态"和技术决定论这两个核心观点的规约,因此,他的推导方式本身是有问题的。而这往往正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地方。事实上,电子媒介的确促使文学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变,但是这和文学存亡与否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文学的存在发展决定于人与文学之间的根本性关系断绝与否。  相似文献   

20.
文学价值论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后至今已成为我国文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它拓展了文学的研究视野。为了推动文学价值论的建设,本文就文学价值论的起源、文学的经济价值论、文学的审美价值论及文学审美价值的评价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