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堆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幺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的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的青青柳色,看了看友人已经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相似文献   

2.
蓝色幸运星     
王珑  顾明 《现代语文》2004,(3):34-34
雨不大,却很迷蒙,独撑一把小伞走在这深秋的街头,我有一种四面楚歌的伤感,重重叠叠的失败反反复复的失望,令我找不到任何面对现实的勇气。一种冲动也是一种欲望,我走进了一家电话亭,拨起了琪那熟悉的号码。这个时候我真的太需要倾诉了,而琪是惟一值得倾诉的友人。  相似文献   

3.
阿咪     
阿咪者,小白猫也。十五年前我曾为大白猫“白象”写文。白象死后又曾养‘黄猫,并未为它写文。最近来了这阿咪,似觉非写不可了。盖在黄猫时代我早有所感,想再度替猫写照。但念此种文章,无益于世道人心,不写也罢。黄猫短命而死之后,写文之念遂消。直至最近,友人送了我这阿咪,此念复萌,不可遏止。率尔命笔,也顾不得世道人心了。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为了让我学好英语,妈妈给我买了一台英语e点通学习机。 它可真是个好东西,不到两个月,我的英语成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这台学习机也成了我的心爱之物。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大教育家。一批批以仰视的角度看着我.脑袋被身后的妈妈又戳又揉的小孩,被迫让我言传身教。以一个从赖皮赖脸的女孩,成功地被改造成名作家的案例.来向这些无辜的小孩进行现身说法,从而证明他们妈妈的无聊。这群小孩表情之哀怨,令我几度想检查一下,他们妈妈的手中有没有暗藏什么金针暗器。  相似文献   

6.
拉开帷幕     
拉开帷幕邵开殊直视着友人的眼睛,我看见那是一双闪着兴奋之光的眸子,能感染周围的一切,原因却很简单:他又接了一个新班。新学期,新班级,新的戏剧又要拉开帷幕了。友人这样说。你是当然的导演了。我说:当然,他语气中充满了自信:我会导出最生动的戏剧来——团结友...  相似文献   

7.
我哭了     
半个月的军训时间似流水一般时缓时急地淌过,告别军营时我又哭了。这哭声是对过去那平凡而又难忘的半个月的回忆,这哭声包蕴着对教官和队友依依惜别之情,这哭声表达了心灵深处隐隐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8.
《美亭诗集》,是越南诗人阮居正(18世纪)的作品,这篇序是他的友人吴时仕所作。序作首先联系自已读诗、学诗、写诗的经过,谈论了作诗难于作的切身体验,以及“余年放浪,不获以平日之《下里》、《巴人》,就郢下之绳墨”机时感到遗憾。然后,对友人诗集的  相似文献   

9.
那些花儿     
半个月之后,我还是不能平静地讲述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0.
有那么一份感动,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它挥之不去,拂之还来。我一直认为,对于“年逾七十半盲聋,剩有灵台不迷蒙”的爷爷奶奶来说,他们之间的海誓山盟早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了。奶奶耳聋得厉害,我们要边打手势边靠近她耳畔大声喊话才能让她明白个大概。爷爷听力不错,可视力却极差,六百度的老花镜一摘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一聋一盲怎能谈得上感情的交流呢?想来他们的生活也不过只剩下柴米油盐了吧。  相似文献   

11.
侥幸     
在上课的路上,弟弟突然问我写完作文没?我一下子楞住了,这才想起忘写作文了。然后我又突然想起一件更糟的事:没背课文!这两个坏消息犹如两颗重型炮弹,无情地向我飞来,炸得我双眼直冒金星,瘫软在了车座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走进圆明园     
李帆 《学子》2004,(5):35-36
我很早就看过那几根屹立于荒草之中,而又带有几分洋味的残垣断柱;我很早就知道那一场惊世骇俗,连烧三天三夜的罪恶之火。  相似文献   

13.
池晓艺 《小学生》2009,(5):24-25
一双晶亮的眼睛,一个小而挺的鼻子,一张笑呵呵的嘴巴,凑成了一个漂亮而又幽默的小女孩,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14.
一双急切的眼睛望着教室门口;一个熟悉而又慈祥的面孔出现了,姥姥接我来了,这是上幼儿园的我最盼望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彼岸花开     
朋友送了我几颗“洋葱”,说是传说中的彼岸花。我有些诧异,那娇艳似火的彼岸花就藏于这其貌不扬的玩意儿内?她笑而不答。既是友人的一番心意,还是恭敬待之:挖坑,入土,让时间去验证它的身份吧。  相似文献   

16.
生日派对     
今天对我来说可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我的亲密伙伴花闻婕过生日,而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这一天,我们共同度过了难忘而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17.
染绿的声音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徒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相似文献   

18.
再次远航     
刚刚公布的考试成绩,我又后退了三名,沮丧之极,无奈长叹一声:“我要是好学生,一定不会考这么差!”话刚出口,我就猛地一怔;这句话我到底重复了多少遍了?  相似文献   

19.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一篇寓理于事、叙与议有机融合的优秀散文。为了阐明“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这一道理,作者巧于铺垫,先追述了三个小故事:其一是“我”游西湖,备感“西湖风光,名不虚传”,而友人以为“见得多了,不足为奇”;其二是外地同学畅游京都,“一个个欣欣然、奋奋然”,而“我”却“觉得兴味索然”,“颇生打道回府之念”;  相似文献   

20.
司徒雷登,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据报道,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下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这是司徒雷登的遗愿。美国现任驻华大使雷德出席当天的骨灰安放仪式,杭州市民以及中外友人参加司徒雷登骨灰安放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